費廣海
摘要:教育發展進入新時代,要求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作為校長,首要任務就是喚醒、激勵教師,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努力使之成為學生喜愛的“四有”好老師;還要學會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堅持全面發展,堅持面向全體,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樹立發展的自信;還要把握正確的辦學方向,積極推進課程建設,在學生內心播種下中華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基因,培養適應未來需要的合格人才;還要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使命擔當,具有愛滿天下的教育情懷,成為學校發展的引領者。
關鍵詞:教育價值 兒童觀 溫度 情懷 文化基因
2010年,我回到闊別七年的南門小學擔任校長。
遭遇學生疑問“不好玩!沒意思!”
與學生的兩次談話,至今記憶猶新。
一次是三月份,學校春季田徑運動會舉行之前。我看到一個男孩滿頭大汗從操場上走過來,便關切地問:“運動會參加什么項目呀?”孩子的神情立刻變得沮喪:“沒選上!運動會真沒意思!”“怎么會沒意思呢?”“沒選上!”孩子再次強調,“老師說沒選上的同學這幾天在家里寫作業、看電視,還不如來上學。”
一次是五月末。一個孩子跑到我辦公室,悄悄對我說:“六一節一點都不好玩。”我又問了幾個同學,大致表達出同樣的觀點:六一節前后,天氣炎熱,坐在臺下當觀眾看演出幾個小時,真受罪。
“不好玩!沒意思!”讓我陷入沉思。學校精心準備的活動,并不受待見,孩子們不領情!細細琢磨一下孩子們的意見,可能才會真正反思:學校“強加于人”的教育,不一定是孩子們愿意接受的。只有激發起孩子的內生動力,教育才有可能真正發生。
能不能“讓校園更好玩一點兒呢?”
為了多創造一點讓孩子們熱愛學校的理由。
我們首先把教室外墻上的標語名言撤下來,換上了校園文明之星、科技之星、進步之星……既讓墻面更生動,也樹立起身邊的榜樣,激發起每一個孩子前進的夢想。
建成了校園開放式的讀書角,讀書之星把自己的讀書心得、好書推薦貼出來,這里成了孩子們讀書交流的港灣。
建起了美麗的開放式圖書館。每到課間,圖書館里孩子們或坐或立,或躺或趴,或讀或思,都沉浸在書的世界里,圖書館成了孩子們最向往的去處。
雛鷹雕塑下,建起了百家姓廣場。構圖是一個巨大的校徽,也像一個鐘面,告訴孩子們珍惜今天的寶貴時光,12生肖依次輪回;也告誡老師教育的堅守,守望著一屆一屆學生慢慢長大。
綠樹掩映,花團錦簇,是校園寧靜的美;騎一騎小鹿,與小猴對弈一盤,是校園靈動的美;握起大大的鼠標,譜寫一曲《南小之歌》,是校園藝術的美;面向祖沖之背一背圓周率,是校園知識的美;與詹天佑比畫一個大大的“人”字,是校園智慧的美。
乒乓館大廳,是2700個美麗的笑臉,每天都有孩子在這里蹦呀跳呀,卻總也找不到自己藏在哪一片樹葉上。校史墻上是每一屆畢業生和杰出校友,激勵孩子們從小發奮讀書,長大報效祖國。
能不能“讓老師更可親也‘好玩一點兒呢?”
孩子們對學校環境的喜愛,是外在的。如何讓孩子們熱愛我們的課堂,點亮孩子的夢想,關鍵在教師。我常跟老師們說:給孩子找到喜歡您、喜歡您課堂的理由。
我也和全校孩子們一起來尋找南小的“好老師”。
好老師的特點:開朗/親切/幽默/有耐心/平等對待每一個同學/
好課的特點:課堂上很快樂/與同學一起交流/講課認真/不拖堂/
老師不好的表現:兇巴巴的/偏心/老是板著臉/罰抄、罰寫、罰靜坐/
最想對老師說的話是:“笑一笑,十年少。”“希望您多夸一夸同學。”“不要過分訓斥學生。”“不要動不動請家長。”“您太辛苦了!我們愛您!”“任何種子,都有發芽的機會。”
我和孩子們給“好老師”畫了張像:“面帶微笑”“心中有愛”“肩負使命”“給進步學生以掌聲”“給困難學生以期待”……
這已然成為南門小學全體教師的職業形象。
學校在管理實踐中更注重理解、包容、尊重,給教師發展的空間,對他們充滿期待,尊重教師的勞動,尊重教師的教育智慧,讓每一位教師走進學校的中心。也逐步理順了學校的治理方式,從“制度—約束—規范”走向“激勵—引導—成就”,成就每一位教師的專業發展夢想,營造了全體教師蓬勃向上、主動發展的良好氛圍,也造就了南小奉獻、合作、進取的教師文化。
能不能“讓學校活動更有意思一點呢?”
熱愛運動是孩子的天性,參加運動會是很多孩子的期待。但是,“錦標主義”作祟,校運會也往往成為強者的舞臺。我們嘗試改變傳統運動會的模式,在傳統的跑、跳等競技項目之外,增添了更多適宜全體學生參與的集體項目,如“車輪滾滾”“旱地龍舟”等。 “全員參與”的運動會,讓熱愛運動成為南小每一個孩子的習慣。
“六一”節怎么過?組織一臺精彩的文藝演出,展示學校素質教育的成果,成為慣常做法。可是,絕大多數孩子只能成為看客與陪襯。我們重新審視傳統節日活動的存在形式和價值,決定打破常規,組織一場校園“文化廟會”,讓校園成為歡樂的海洋,孩子們快樂游園,享受屬于自己的節日盛會。
在南小,努力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最好的自己。像這樣的活動還有很多,母語節、科技節、讀書節、合唱節……各有所長的孩子都能在不同的節日里展示自己的風采,享受著屬于自己的“有意思”的快樂校園生活。
學校開展有意思的活動項目更多了,孩子們也得到了多方面的發展。乒乓小將勇奪全國少兒賽冠軍;小百靈合唱團走進安徽電視臺演播廳;啦啦操社團獲得全國冠軍;小學生參加初中組電腦編程并獲得一等獎;電腦機器人VEX項目一路獲得市、省、全國、亞洲和世界五個冠軍;京劇國粹班的同學獲得全國中小學生戲曲展演一等獎……
“光有意思還不夠,能不能讓活動更有教育價值?”
當人們都在抱怨春節越來越沒有“年味”的時候,我們給全校孩子精心設計了“品味傳統文化、尋根問祖”創意寒假課程單,完成畫一幅年畫、拍一張全家福、制作一張家族譜系圖等“八個一”任務。并要求陪同父母一起置辦年貨,擬定科學采購計劃,量力而行、厲行節約。還有一項研究性學習任務,制定壓歲錢儲蓄及支配規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價值觀,培育“勤為本、儉養德”的人生觀。
這也是科學的教育價值觀向家庭的自然延伸。
在很多人認為“小娃娃還不懂事”的時候,我們就堅持讓每個孩子都會收到一份制作精美的“入學通知書”,帶領他們聆聽榔榆樹的故事。這是入學的第一課,也是開啟學生美好人生的嶄新篇章。
六年的小學生活,學生收獲豐碩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點燃奮飛的夢想,畢業典禮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儀式,而是一次回顧感恩、勵志前行的課程延伸,點燃學生理想的火花,引導學生激情昂揚地擁抱未來。學校為孩子們精心準備的畢業紀念冊和典禮錄影成為他們童年生活最珍貴的記憶。
每到“烈士紀念日”,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和畢業班學生來到蜀山烈士陵園,舉行隆重的公祭活動,緬懷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每年都會選擇一個不同的主題展開,如抗戰勝利、長征勝利、新中國成立等,要求每一個孩子圍繞主題去搜集相關資料,了解這段歷史。活動讓孩子們心靈得到洗禮,從小立下報國志,真正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諄諄教誨。
“有意思、好玩”,更需要轉變學習方式
我們知道,成人對于客觀世界的認知是歷史的、人文的、科學的、綜合的。而我們學校教育的課程體系是分學科、線性的,學生的認識方法也是單一的、缺乏綜合性。為此,南小著手開展《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學科融合案例研究》,目的就是淡化學科界限,緊扣培養目標,圍繞項目化學習主題,綜合應用學科知識,通過調查、訪談、實驗等方式,開展項目化研究性學習,讓教師成為課程設計和組織者,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實現學習方式的轉型。
“綠色環保”“美麗家鄉”“身邊的感動”等案例學習,我們一直在努力引導學生突破學科的界限,以一種更高遠的視野來觀察世界、認識未來。
“有意思、好玩”,需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南小一直堅持“讓每一個孩子主動全面發展,健康快樂成長”的辦學理念,努力讓學生成為生活的小主人、學習的小主人。
以兒童視角來期待發展,守望孩子們慢慢成長。我們確立了“健康第一、立德樹人、追求美好、終身發展”的課程觀和“人人不同、人人精彩,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發展觀。
“李玉堂爺爺獎學金”是南小2013年設立的一個獎項,是一位參加過抗戰的新四軍老戰士捐資設立的,根據老人家的意愿,獎勵優秀學生。學校研究決定不設固定獎項和評比標準,全部由學生自由申報,少先大隊組織老師和學生進行評審,熱心公益獎、熱愛勞動獎、健康成長獎、勤奮學習獎、科技創新獎等20多獎項,至今已獎勵了128位同學。
獎勵金額雖不多,卻引起全校孩子和家長的極大關注和積極參與,評選結果為全校孩子樹立了身邊的榜樣,也是正確教育觀、成才觀的現實案例,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多一把評價的尺子,就多出了一批優秀的南小學子。
兒童觀,也要求我們以兒童的視野來呈現真實的世界,以兒童的認知能力和認知起點來學習認知未來世界的科學方法。
其實從2016年起,南小就一直堅持,每天早晨7:50,迎著初升的朝陽,當國歌聲響起、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大門口、操場邊、走廊上……剛剛走進校園的孩子們,立刻駐足,面向升旗臺,立正、敬禮。就這樣,簡單而又莊嚴的升旗儀式開啟了每一個孩子一天的校園生活。
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可能還不太理解升國旗的意義,舉手敬禮還不規范,偶爾還會有孩子跑到旗桿前。但是我們堅信,每一個南小畢業生,無論何時何地,當他們聽到國歌聲、看到五星紅旗升起,那一份自豪感、責任感、使命感一定充盈他們的心靈。
如今,南小的任何管理決策,都要評估“對學生有益嗎?”“學生愿意接受嗎?”“學生喜歡嗎?”“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起到多大作用?”
兒童觀,就是要培養一個完整的人
在今年的畢業班教師座談會上,我說了這樣一段話:
孩子們學習六年馬上就要畢業了,如何使他們具備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知識儲備、完備的綜合素質,我們要研究的不僅僅是考試,根本的問題還是育人。
在我們的潛意識里,通常把“六年級教學等同于應試”,很多工作就會圍繞著“應試”而展開:比如增加考試科目的課時,相應減少非考試科目課時,大量增加作業。這樣做也許會看到表面的成效,學生分數上去了,學校的排名可能更靠前一點。這個結果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起到多大作用?值得我們去深入探討。
我想,即使面對即將到來的畢業檢測,為了使南小學子能有更長遠的發展,培養適應未來生活的各項素質和能力,是否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多做一些工作:
第一,激勵孩子們更努力一點,以更加積極向上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學業。勤勉是我們的校訓之一,也是為孩子終身發展帶來益處的一個精神狀態。
第二,鼓勵孩子們在遇到學習難題時,培養自己克服困難的頑強毅力。我們經常看到有毅力的孩子在遇到學習困難時會更加努力地去思考,肯于鉆研,敢于向困難挑戰。20多年前我在給學生輔導奧數的時候,每遇到難題,意志力薄弱的學生就會待在那兒等著我講題,等我提供答案,而那些勇于挑戰的學生則一再提醒我“費老師等會兒說,費老師等會兒說,我馬上就出來了。”這個時候他們的思維是活躍的,他們在努力思考、努力試圖破解面臨的困難,這種毅力為他以后的事業成就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第三,引導學生對于當前學業更加細致一點,作業時更加細心一點,關注細節、做事細致,我們要把學生的這種習慣培養好。
第四,注意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我們都知道,刷題對提高學生分數可能是有用的,所謂“事倍功半”幾乎不存在,通常會是“事倍功倍”。但是,在南小絕對不允許為了分數去刷題,因為刷題極大地抑制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抑制了學生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我們要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
第五,面對如此優秀的一群學生,要創設情境,培養孩子們敢于擔當、自信果敢、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創造機會、創新形式,培養學生的領導力,使他們具有“天降大任于斯人”“舍我其誰”的魄力,造就一批棟梁之材和可靠的“接班人”。
其實,我們常說“在孩子身上打下南小的烙印”,這個烙印通常不屬于智力的范疇,而是如謙遜隨和、積極樂觀、誠實守信、自信擔當、團隊意識、敢于挑戰、堅毅果敢等一系列優秀的品格和態度。
當我們放下“分數”,這一切才成為孩子發展的可能。
兒童世界,更需要愛的滋養。
2014年舉辦上派分校,肥西縣對良好開局充分肯定,同時也發出疑問:“六年的合作辦學,合肥市南門小學究竟能留下什么?”我對分校的同志們說,要給肥西留下“三度”:溫度、態度、制度。
溫度,每個孩子都同等重要,以學生發展為第一要務,關心溫暖每個學生。表達我們的教育理念,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讓校園充滿溫情,洋溢愛的氣息,讓“愛”成為學校最美的語言。
態度,對工作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展示我們的工作狀態,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要把這種態度傳遞給每一位教師。
制度,現代學校管理制度,科學決策、高效執行。表達我們按教育規律辦學的決心。制度的核心價值是公正、公平。完善的制度體系可以保證學校各項工作運行有效、保障有力、充滿活力。
雖然很不全面,可能有失偏頗,卻真實反映出百年名校的核心價值追求。
無論是十年前單一校區2000名學生,還是今天“一校七區”超過萬人,一直有一個信念使我們敬畏:“一個都不能少!每一個都很重要!”
在全校教師新年聯歡暨“最美教師”表彰大會上,表揚了五年如一日關心愛護一個特殊兒童的班主任。同樣受表彰的還有三年級15位教師獲得“優秀團隊獎”,面對一個特殊兒童,全年級老師犧牲休息時間,輪流為這個孩子單獨開課,“不拋棄、不放棄”。
雖然孩子走得慢一些,但我們一直沒松手。
不會忘記齊魯基地導師畢詩文主任在領航班第一次集中學習培訓總結會上說的話:“當校長要有情懷。沒有情懷,一點小事就可以把你絆倒,一點困難就可以把你打倒,沒有情懷是走不遠的。”
這種教育情懷是我努力辦好每一所有溫度的學校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