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碧芬
摘 要:在數學課堂中往往充斥著許多低效的、過度的提問。這種提問不但不利于課堂的生成,而且浪費時間。想要上出一堂高效的,有“數學味”的課,就應該合理設置核心問題,讓數學課堂綱舉目張。數學問題的創設在于精,不在于多,切中要害,達到突破重難點、消除疑點的目的。本文將試著論述如何根據教學目標設置合理的核心問題,有效提問,為數學課堂畫龍點睛,成就高效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巧設問題;有效提問;高效;課堂
蘇格拉底曾經說過:向人們提問是遠比直接告訴他們答案更來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現代思維科學同樣有個觀點: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失去問題,思維就將成為無米之炊,無從談起。數學課就是由許多問題組成的,問題是數學教學的核心,探索問題是數學教學的根本。如何提問,恰恰考驗教師的教學能力。無效的問題,像指向不明,不著邊際,過小的問題,無疑縮小了學生的思考格局,打斷了流暢的思路,干擾了學生的思辨,既無益于課堂的推進,也不利于學生能力的發展。因而,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將重點放在思考怎樣通過緊扣教學目標把握核心問題,去引導學生突破重難點。因此設置合理的核心問題,為數學課堂畫龍點睛,應該作為備課的重要一環,十分必要。
1 指向明確,“問”燃思維
提問是考量教師教學效果、強化學生邏輯思考能力、推動學生達到原定目標甚至超越原定目標卓有成效的基本手段。但是盲目的提問對教學卻毫無幫助,反而可能消耗學生們的精力,南轅北撤。課堂上,教師的每個問題都要問在點上,要有科學的設計。舉一個小小的例子:小學數學課堂里,常讓學生觀看情境圖并讓他們回答諸如“在圖中看到什么?”“有什么發現?”“能提出什么問題”之類的問題。結果學生談天說地,往往折騰了半天,學生興奮無比,廢話連篇,教師焦頭爛額,不知所措。究其原因就是教師的問題缺乏指向性。合理設置問題要緊扣教學目標,那么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就至關重要,教師要全面認真分析教材,把握重難點,圍繞重難點合理設置問題,同時導入新課的提問要簡明,指向性明確。例如教學新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小數的初步認識”時,可以設置這樣幾個問題:你們在哪些地方見過小數?你們能說說白板上這些以元為單位的小數是什么含義嗎?這樣的提問,既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起點,又有明確的指向性,創設了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從而點燃了思維的火花。
2 新穎巧妙,“問”活思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問得巧、問得妙不但能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又能啟發學生的思維,自然事半功倍,教學效果得到提升。這就要求教師備好教材的同時要了解學情,貼近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結合形象生動的生活情境來設計問題,如游戲、故事或者競賽等等。從而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趣味盎然,從而讓學生的思維更“活”。例如,執教二年級“年月日”時,大部分老師往往想讓學生觀察不同年歷卡然后設置這樣的問題“你有什么發現?”,這種問題太過籠統,而且年歷卡在這種電子產品主導的時代,說實話現在的小孩子對年歷卡是比較陌生的,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設計往往無法達到預期效果。而同樣執教這堂課,賁友林老師就能與時俱進,這樣設置問題“關于年月日,我知道了什么”并讓學生課前通過各種渠道去了解年月日,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學生自發地學習,因而整堂課學生積極性相當高,你來我往,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問題的設置緊密結合了學生的生活,有效地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問”活了思維。
3 層層遞進,“問”深思維
《學問》中說:“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人的認知是一個從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遞進的過程。針對學生一時無法突破的重難點,教師應采取有層次、有梯度的設置問題的方式,用讓學生“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核心問題組,打開學生思路,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的達到教學目標。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認識小數》為例,探索一位小數的意義是教學的核心與難點,洪菲菲老師教學這課時,由易到難先以用元作單位的小數設置核心問題:“0.1元表示多少?你能在表示1元的長方形中涂色表示出0.1元?”再過度到學生熟悉的長度單位分米設置核心問題在空白的米尺上找到1分米并用分數和小數表示出來?引導0.1元=元從而推理出0.1米可以寫成米。再多舉幾個例子,接著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十分之幾米可以寫成零點幾米,反過來零點幾米表示的就是十分之幾米。因為長度單位的十進關系是學生非常熟悉的,而且有了借助單位來認識小數的鋪墊,便可以進一步設計問題“如果把單位拿掉,你還能在線段上像這樣也用小數表示出來嗎?”從而引導孩子拋開具體情境回歸到“數”這個模型上,從而總結出十分之幾可以寫成零點幾,反過來零點幾表示的就是十分之幾。這樣層層遞進設置核心問題,能夠給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內化過程,從而建立數學模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數感,整節課也得到了升華。
著名科學家加波普爾說:“科學與知識的增長永遠始于問題?!闭n堂提問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教師要善問、巧問,才能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從而成就高效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
[2] 黃榮慶.問題,開啟智慧的金鑰匙.新教師.2015(61).
[3] 齊寬祥.精心設問 有的放矢.小學數學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