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別山斗爭時期,鄧小平從“一切為了在大別山站住腳”的戰略全局出發,對黨的群眾紀律建設進行了深入探索和生動實踐。他加強紀律教育,視嚴明的紀律為“使群眾敢于接近的先決條件”,認為“嚴守紀律,關心群眾,這是關系到我們能否在大別山生根的大事”;重視建章立制,制定“大別山版本”的群眾紀律,強調“一切行動要以維護群眾的利益為出發點”;強化紀律執行,要求“堅決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把它作為爭取群眾的關鍵一環來抓。鄧小平對群眾紀律建設的探索和實踐在黨的紀律建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為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歷史鏡鑒:必須加強紀律教育,夯實黨的紀律建設的思想根基;必須把紀律挺在前面,夯實黨的紀律建設的制度根基;必須強化紀律執行,夯實黨的紀律建設的效力根基。
〔關鍵詞〕 鄧小平;大別山斗爭;黨的紀律建設;群眾紀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大別山精神
〔中圖分類號〕A8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21(2020)02—0037—16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習近平黨的紀律建設思想及其實踐研究”(18BDJ028);信陽師范學院廉政專題研究項目“大別山斗爭時期鄧小平推進黨的紀律建設研究”(2019—XLZ—024)
〔作者〕 劉征,信陽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大別山廉政文化研究與教育中心研究員,河南信陽464000
1947~1948年大別山斗爭時期,作為中原局書記和晉冀魯豫野戰軍(俗稱“劉鄧大軍”)政委的鄧小平尤為重視黨的群眾紀律建設。他在大別山區“講得最多的、也是最為擔憂的問題是群眾紀律問題”,強調“在新區工作,尤其應注意遵守群眾紀律”。同時,他對黨的群眾紀律建設進行了深入探索和生動實踐。
當前學界對該問題的研究或只是在相關研究中部分提及,或只是作故事性講述,僅唐錫康、唐金培的《劉鄧大軍重建鄂豫皖解放區時期的正風肅紀》一文對劉鄧大軍的紀律建設作了較為詳盡的論述,但未點明或突出群眾紀律建設問題。筆者認為,大別山斗爭時期劉鄧大軍紀律建設的實質和要害是加強黨的群眾紀律建設,集中表現為鄧小平對黨的群眾紀律建設的探索和實踐。學界現有研究成果為本文寫作提供了有益借鑒,而因關注點不同留下的空白點則為本文寫作提供了較大空間。分析該時期鄧小平對黨的群眾紀律建設的探索和實踐,在彌補相關學術研究不足的同時,可為新時代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紀律建設提供歷史鏡鑒。
一、加強紀律教育:嚴守紀律“是關系到我們能否在大別山生根的大事”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奔o律是黨和軍隊的生命,加強紀律性既是黨和軍隊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也是應對困難挑戰、實現革命任務的內在和必然要求。鄧小平向來重視軍隊紀律,在艱苦卓絕的大別山斗爭時期更重視加強軍隊的紀律性,強調嚴明的紀律對確保實現黨的戰略任務的重要性。他深知“大別山的斗爭不決定于消滅好多敵人,而決定于能不能站住腳”,“大別山根據地的建設,決定于地方工作、軍民關系”。要站住腳,就要搞好軍民關系,充分發動群眾、團結群眾,為此必須嚴明軍隊紀律,維護群眾利益。因此,“樹立良好的作風和風氣,堅決而切實地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是在敵人戰略要害地區立足生根取得勝利的根本大事”?;诖?,在“一切為了在大別山站住腳”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在部隊進入大別山的當天,鄧小平就以中原局的名義向所屬部隊發出首份指示,把充分發動群眾、實行軍民聯合斗爭作為實現戰略任務的“決定條件”,而明確把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嚴整軍紀作為樹立我軍良好影響和使群眾敢于接近的“先決條件”。部隊在大別山展開工作后,他進一步強調:“嚴守紀律,關心群眾,這是關系到我們能否在大別山生根的大事。破壞紀律,脫離群眾,是自掘墳墓?!痹诖嘶A上,鄧小平提出了一系列關于黨的紀律特別是黨的群眾紀律重要性的思想,并加強對部隊進行紀律教育。
(一)群眾紀律關乎民心向背、革命成敗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眾是黨和軍隊的力量源泉、勝利之本。鄧小平認為紀律“是我們軍隊宗旨的體現,是團結群眾,戰勝敵人的革命法寶”。群眾紀律首先關系著民心向背、人民的信任和支持,進而決定著革命成敗,因此,鄧小平從民心向背、革命成敗的高度反復強調群眾紀律問題。早在挺進大別山前的一次干部會議上,他就尖銳地指出,如果群眾紀律“不執行起來,紀律可有可無,那么就要搞到連打仗也不行的地步了。一定要警惕到,群眾不是命里注定要跟我們走的,如果我們紀律不好,如果國民黨軍隊紀律好,為什么老百姓不可以跟國民黨走呢?”挺進大別山后,他繼續強調并經常告誡部隊:“要知道,群眾并不是注定要跟我們走的。如果我們紀律不好,騷擾百姓,為什么他們不可以跟別人走呢?”他旗幟鮮明地指出,“我們共產黨的軍隊和國民黨軍隊很大的區別就是有鐵的紀律”,“只要我軍與工作者照顧群眾利益,守紀律,群眾一定堅決擁護我,共同對敵”。反之,“違反了群眾紀律,就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沒有人民的支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安筷牸o律壞,……群眾就非跑不可,甚至拿槍來反對我們。”大別山艱苦復雜的斗爭環境更需要部隊嚴守黨的群眾紀律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這是實現在大別山立足的堅強后盾。嚴明的群眾紀律是爭取民心、獲得人民支持和實現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
(二)群眾紀律關乎黨和軍隊形象、黨群和軍民關系
紀律是部隊精神面貌最直觀的反映。群眾紀律在關乎群眾利益的同時,直接關系到黨和軍隊形象,進而影響黨群和軍民關系。鄧小平把嚴明群眾紀律提升至樹立我黨、我軍良好形象,處理好黨群和軍民關系的高度來看待。涉及部隊紀律、維護群眾利益的《糧草通知》下發各部隊執行時,他強調:“這不是件小事情,而是關系到黨的政策和我軍聲譽的大問題。”針對部隊出現向群眾強征強購問題,他嚴肅指出:“這種不講政策、違犯紀律的做法,嚴重地損害了我黨我軍的聲譽,破壞了我黨我軍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對此,他認為“對取自群眾的事,右一點比‘左’好”。對遵守群眾紀律問題,他諄諄告誡各級指戰員和地方工作干部:“你們的一舉一動,就象一面鏡子,群眾就是透過你們來認識我們黨、我們軍隊的。因此,我們要時時刻刻,處處注意自己的行動。”他舉例說:“大別山有個地區,二十多年來反對我們,反攻后,我們第一次去,老百姓跑了,但我軍紀律很好,東西一概沒動,打掃了清潔。第二次我們去,老百姓就不跑了,他們說,知道你們這樣好,我們還跑干什么?”嚴明的群眾紀律是黨和軍隊良好形象無聲的、最好的詮釋,是改善黨群和軍民關系的重要前提。
(三)群眾紀律關乎黨的路線、政策
軍隊執行紀律,主要就是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其核心是處理好軍隊與群眾的關系問題。作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制定并一直為人民軍隊嚴守的第一軍規,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對保持我軍紀律的嚴明性發揮了重要作用。早在準備向大別山躍進時,鄧小平就提前告誡部隊:“進入新區作戰,一定要嚴格遵守黨的政策,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彼炎袷丶o律與遵守黨的政策置于同等地位。大別山斗爭時期,鄧小平多次從黨的路線、政策等高度,向廣大指戰員闡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他嚴肅指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絕不是什么簡單的規定,而是黨的路線和政策的體現”,“黨的路線、黨的政策,在全軍中人人能夠辦到和必須辦到的,就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能看成是枝節問題,而是一個戰略、策略和政策的事”。為此,他主張把強制性的紀律變成廣大指戰員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他認為,軍人不能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只看成是上級簡單的規定,而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和必須做到的。他特別指出:“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都做到了,一個革命軍人才算夠了格。只靠沖兩個鋒,是不夠格的?!边@就從黨的路線、政策高度明確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之于人民軍隊的重要性。
(四)群眾紀律關乎黨的戰略任務
在上述認識基礎上,鄧小平從底線思維和辯證思維等角度出發,把嚴明群眾紀律提升至實現我軍“在大別山站住腳”的戰略任務的高度,反復強調紀律建設的重要性,時刻重視對部隊進行紀律教育。在小姜灣會議上,他一針見血地指出:“部隊紀律不好,這是我軍政治危機的開始,而政治危機必然帶來軍事危機,后果不堪設想。”在王大灣會議上,他著重指出,“部隊紀律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大別山根據地創建和鞏固的問題”,而解決紀律松懈等問題則是“殲滅敵人、發動群眾、建立大別山根據地,實現黨的戰略進攻方針的根本環節”。在處理某軍人違紀問題上,他嚴肅指出:“嚴明的紀律是我們要想在大別山站穩腳跟的保證,事關部隊的生死存亡。”“不下決心嚴整軍紀,部隊的紀律就會繼續壞下去,群眾就更不相信我們,而我們在大別山也就站不住腳!”針對大別山斗爭初期部隊紀律松弛問題,他反思說:“假如紀律好,作風好,……群眾就會靠近我們,大別山的情況就會更好,就不僅能站住腳,而且一定能更多地消滅敵人。”這就全面總結并進一步闡明了嚴明的群眾紀律對我軍實現戰略任務的重要性。
總之,鄧小平關于群眾紀律重要性全面而深刻的講話和闡述,尤其是將其提升至戰略高度,并通過自上而下的紀律教育工作,給部隊敲響了警鐘,注入了清醒劑,使各級指戰員對紀律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義有了全新而明確的認識?!靶∑酵镜脑?,如千斤重錘一下下敲擊著干部戰士的心。大家牢記鄧政委的指示,相信和依靠人民群眾,自覺執行群眾紀律。”這對部隊迅速恢復固有的精神面貌,統一和提高全體指戰員的覺悟認識、增強紀律觀念、鼓舞革命斗志產生了積極影響,為實現“在大別山站住腳”提供了重要的政治思想保障。
二、把紀律挺在前面:建立嚴厲的紀律約束和懲戒機制
劉鄧大軍初進大別山的一段時期里,遇到許多在老解放區難以料想的嚴重困難,導致部隊出現一定程度的違紀問題。由于敵情嚴重,環境艱苦,遠離后方,缺乏后勤保障,全軍缺吃少穿,長途奔襲,極度疲憊,遭遇行路難、宿營難,行軍作戰時找不到向導,傷員無法就地安置,覓糧、抬擔架全靠自己,再加上水土不服和疾病困擾等問題,致使一些官兵產生急躁怕苦、思鄉懷舊和對現實不滿等情緒并日漸滋長。嚴酷現實引發部隊革命斗志衰退、宗旨意識淡化和紀律觀念淡薄,造成違反群眾紀律的現象時有發生。對此,鄧小平向中央匯報指出,1947年9月的“最初二十天最紊亂,……‘左’傾思想嚴重,紀律壞”。他痛感部隊出現這種違反紀律、損害群眾利益的傾向性問題,直接危害著軍民關系和軍事斗爭,若任其蔓延,終將失去群眾,使我軍難以在大別山立足。在認識到問題嚴重性的基礎上,為扭轉不利局面,以鄧小平為書記的中原局采取“發出指示,并召開干部會議,輔以首長負責人晤談方法”等對策加以糾正。鄧小平對“群眾紀律抓得很緊,專門向部隊發了許多通報、指示、文件”。他還經常同中高級干部談話,要求他們“時刻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嚴格維護和遵守群眾紀律”。他以召開整頓紀律為主題的干部會議為契機,嚴明紀律,整肅軍紀,并制定了嚴格的群眾紀律和嚴厲的懲戒措施,同時倡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強調“一切行動要以維護群眾的利益為出發點”,消除侵犯群眾利益的苗頭,保持人民軍隊本色。
(一)召開專項會議,整肅部隊紀律
1947年9月進人大別山初期,鄧小平放下其他工作,在一個月內連續召開多次整肅紀律的干部會議,著力解決部隊紀律問題。9月2日,他在經扶縣(今河南新縣)宋家畈小姜灣村主持召開整頓紀律的緊急干部大會,中心議題是“嚴明部隊紀律,加強對廣大指戰員作風紀律的教育和整頓,以應付日益嚴峻的形勢”。會議向全軍發出整頓紀律的緊急命令,規定和宣布了“三不準、三槍斃”的紀律要求。會后,部隊迅速、全面開展了整頓紀律的工作。9月27日至29日,鄧小平在光山縣磚橋街文氏祠主持召開各縱隊旅以上高級干部會議(史稱“王大灣會議”),進一步解決整飭部隊紀律等重大問題。會議深刻剖析了當前部隊在紀律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要求部隊必須把解決紀律松弛問題“當作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去抓”,強調樹立紀律觀念、嚴守紀律對實現中央戰略意圖的重要性,號召部隊要增強信心和斗志,反對右傾情緒,并重申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會后,各部隊利用戰斗間隙對紀律松弛等問題展開了批評和斗爭。小姜灣會議和王大灣會議作為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召開的僅有的兩次全軍干部會議,都以解決部隊紀律問題為主旨,體現了鄧小平對部隊紀律問題的高度重視。會議對整肅部隊紀律起了有力的指導和推進作用。
(二)規定“三不準、三槍斃”等紀律措施,嚴禁部隊侵犯群眾利益
針對進入大別山初期不少指戰員亂放槍、亂拿群眾物品和亂沒收中小工商業者店鋪等不良行為造成群眾恐懼、侵犯群眾利益等嚴重問題,為嚴肅軍紀、維護群眾利益,鄧小平與張際春一起研究、制定出“三不準、三槍斃"的紀律措施。在紀律約束方面,鄧小平要求全軍首先要做到“三不準”,即“不準強迫老百姓當向導,不準向老百姓要東西,不準打罵群眾”,嚴令各級指戰員無條件執行。在紀律懲戒方面,非常時期行非常手段,他進而為所有進入大別山的部隊規定了極為嚴厲的“三槍斃”,即“約法三章”:“以槍打老百姓者,槍斃;掠奪財物者,槍斃;強奸婦女者,槍斃”,并電令各縱隊立即傳達到基層。他還要求部隊在執行群眾紀律時,要根據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補充和完善紀律規定。在其嚴厲要求下,各縱隊都高度重視紀律和教育養成,并結合各自情況規定了更為具體、嚴格的群眾紀律。例如:六縱十六旅嚴厲要求部隊:“晚上誰也不準住在老鄉家里,連桌椅都不能碰一下,只準在外面睡稻草!”二縱六旅黨委就加強部隊的群眾紀律作出“五不準”的紀律要求,即不準到老百姓水塘里放水抓魚、不準砍群眾田里的甘蔗吃、不準用群眾的柴火烤火做飯、不準進群眾的內房住宿、不準上群眾的廁所,并成立各級紀律檢查組進行常規檢查,“從旅、團到各連均設有紀律檢查組,每次轉移后都要檢查:借的東西還了沒有,睡的稻草放回原處沒有,院子打掃沒有,有沒有損害群眾利益的現象”。這些具體規定和嚴格要求使部隊的群眾紀律內容進一步細化和深化,從而更具針對性,有利于維護群眾利益。
(三)修改和調整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探索制定與大別山實際和人民利益相適應的軍紀
在規定“三不準、三槍斃”等紀律措施的基礎上,結合大別山斗爭部隊紀律面臨的普遍問題,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征求意見的通知,鄧小平等適時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作了一些重要修改和調整?;谌蠹o律的基本思想不變、八項注意應在內容上有所歸并和增加的考量,在三大紀律方面,鄧小平將之前規定的不拿群眾“一點東西”改為“一針一線”,這樣的字詞變動更體現出他注重維護群眾利益。在八項注意方面,他認為原來內容已不夠,故而在具體條文上進行了較多變動,例如:針對北方籍戰士發生群眾痛恨的拋撒稻草等問題,增加了“捆稻草”的條款;針對不少指戰員因不熟悉大別山區環境而放槍恫嚇群眾做向導,增加了“不拉佚,不亂打槍”的條款,并強調“這兩條在目前甚重要”;等等。可看出,新增加和調整的內容注重從實際出發,重視解決具體和細節問題,以照顧群眾多方面的利益。在此基礎上,鄧小平把“熟悉風俗習慣,堅決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納入部隊重建鄂豫皖解放區的三項具體任務中。鄧小平以維護群眾利益為宗旨,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進行了細致修改和調整,使之更符合革命斗爭實際,為嚴明的群眾紀律在大別山落地生根提供了重要前提。我們前,一切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以實際行動給群眾留下良好印象。對此,他指出,“部隊比較艱苦樸素,紀律好,尚能受得起艱苦環境的考驗”。艱苦樸素和紀律嚴明相互促進,對部隊經受艱苦環境的考驗具有積極意義?;诖?,面對物質極為匱乏的狀況,他和劉伯承多次要求部隊“必須樹立一種艱苦樸素,實事求是,給群眾做好事的作風和風氣”,并將其提升至對黨和人民“造福萬代”的高度來對待。為此,劉鄧首長帶領廣大指戰員充分發揚人民軍隊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沒有糧食和油鹽,他們就拔野草充饑;沒有軍鞋,就組織戰士們打草鞋;沒有染料,就用稻草灰和鍋底灰替代;等等。特別是部隊因遠離后方,冬裝沒有著落,嚴重影響部隊的生存和發展。面對嚴峻考驗,為了不給當地群眾增加負擔,全軍自己動手制作棉衣。在首長的親手帶動下,全體指戰員動腦筋想辦法,“扛槍的雙手又拿起細小的針線”,迅速掀起了一場自制棉衣的運動,從而解決了“比打勝一個大戰役的意義還要大的問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作風在大別山發揚光大,為部隊在艱苦環境中保持良好的群眾紀律創造了必要條件。
總之,鄧小平把紀律挺在前面,將人民軍隊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同劉鄧大軍的“三不準、三槍斃”等紀律措施相融合,并與倡導艱苦奮斗等作風相結合,構建了接地氣的“大別山版本”的系列嚴格群眾紀律,為部隊確立了新的斗爭形勢下的行動準則和行為規范。一系列嚴格群眾紀律的規定和要求,使部隊在嚴酷環境下,很快扭轉了紀律松弛和作風松散等問題,大大減少了軍隊擾民現象,部隊紀律整體好轉,作風明顯改進,面貌煥然一新。鄧小平通過建章立制,使部隊紀律建設走向正規化,紀律嚴明成為部隊的常態,為實現“在大別山站住腳”提供了重要的紀律制度保障。
三、強化紀律執行:“堅決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在建立嚴厲的紀律約束和懲戒機制基礎上,鄧小平嚴肅指出:“我們的紀律絕不停留在口頭上!”他強調,“紀律有了,更重要的是把它執行起來”,“紀律的核心是執行政策、法令,政策和法令要無條件地執行”。他認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能否堅決執行,關系到我們在大別山能否站得住腳,能否生下根”,要求部隊把“堅決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作為爭取群眾的關鍵一環來抓,執行紀律不能有絲毫松動和丁點變通。他指出在嚴酷的斗爭情況下,“紀律應該是鐵、是鋼,而不是豆腐渣,不能一碰就碎。不能讓人們說我們是虛張聲勢”,要求“對一切破壞紀律的行為將嚴懲不貸”,“不管是誰,只要他違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破壞群眾紀律,就一定要嚴肅處理”。他堅信,只要部隊執行好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我們軍隊的力量就是無窮的”。
(一)建立紀律執行的監督機制,對部隊執行群眾紀律情況進行巡查
鄧小平建立了完備的紀律執行的監督機制。他要求所有干部、戰士互相監督,嚴格執行“約法三章”。對嚴整黨風軍紀和嚴格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問題,他堅決要求“各級必須專門檢查實現,萬勿忽視”。為推動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執行,他主張采取“恢復老章程,連隊成立士兵委員會”等舉措,要有專人負責督促其落實。在此基礎上,他還時時對部隊執紀情況作具體、細致的巡視檢查,并對違紀者進行批評教育和糾正引導。自中原局發出創立大別山根據地的指示后,鄧小平等就“率領直屬隊巡行各地”,“發現有違紀行為就抓緊追究”。即使在強敵集中重兵對大別山作重點“圍剿”時,他仍堅持“每到一地都親自檢查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奉命保衛野司的某營教導員回憶,有一次部隊往金寨方向轉移,山上突然響起了密集的槍聲,部隊緊急上了山,就在這樣緊張的情況下,鄧小平還是派來了人,問群眾紀律檢查沒有。每當部隊行軍前,他都要派人到駐地查巡“門板上好沒有,缸里水挑滿沒有,地鋪稻草捆好沒有”。在商城五里山駐扎期間,他“親自檢查部隊執行群眾紀律情況,甚至連挖茅坑,送還鋪草等小事也不放過”。有一次,天剛亮,鄧小平就到處檢查群眾紀律執行情況,當發現部隊在執行廁所衛生規定方面存在問題后,嚴肅批評道,“有了規定,就要人人執行,天天執行,不能松懈”,并囑咐做好監督工作。鄧小平等到皖西視察工作時,有群眾反映部隊在趕跑小保隊時把他的一頭牛也搶去牽走了,他立即讓部下查清此事,將牛送還老鄉,并道了歉。鄧小平通過建立紀律執行的監督機制,并親自巡視檢查部隊紀律,以督促并確保部隊嚴格執行群眾紀律,將維護群眾利益落到實處。
(二)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從具體細微處執行群眾紀律
鄧小平重視解決違反群眾紀律、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部隊在籌措棉花、布匹過程中出現向群眾強征強購等違紀現象,直接影響了群眾生活。他明確要求應立即糾正,妥善處理善后事宜。針對某些指戰員放水捉魚這一違反群眾紀律的情況,他嚴肅指出,“池塘的水是群眾澆地備旱用的,竭澤而漁的作法損害了群眾利益”,并親自起草嚴禁此類現象發生的通知,號召全體指戰員處處留心群眾利益。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鄧小平尤為注重從具體細微處執行群眾紀律。
對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他主張從具體問題抓起。當發現部隊向群眾征糧過重的問題后,他連夜起草《糧草通知》,要求部隊征集糧草一定要給錢,未付錢的要打借條。同時,他反復強調,執行該通知就是具體貫徹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一定要嚴格執行。執行群眾紀律更需從細微處人手,尤其是要熟悉并尊重當地群眾的生活習俗。為此,他要求部隊“調查風俗人情,編成教材向戰士講”。他在調研后指出,大別山群眾“最痛恨的就是拋撒糧食,拋撒稻草”,“還有住百姓內房”。“最痛恨”三個字指出了問題的嚴重性。他告誡廣大指戰員一定不要做群眾痛恨的事,再三提醒大家尊重群眾生活習俗。在衛生方面,他要求“野司每到一地,都要組織通信員另挖廁所”,“部隊一到駐地,不論時間早晚,不管疲勞與否,各部門、各班排一定要挖廁所,并定了規格;四面要圍起來,圍廁所用的材料要付錢,離開駐地時要平掉廁所”。這種精細而嚴格的措施改變了群眾對部隊的印象,塑造了劉鄧大軍紀律嚴明的形象。群眾利益無小事,鄧小平從這些具體細微的問題抓起,對部隊嚴格執行群眾紀律、切實維護群眾利益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三)要求領導干部帶頭執行群眾紀律,為部隊作出表率
鄧小平要求領導干部必須帶頭執行群眾紀律,起先鋒模范作用,要敢于對部隊中的違令亂紀、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作斗爭。他“不僅要求部隊認真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而且對中高級干部尤為嚴格”,強調“我們的領導干部,必須要帶好頭”,“凡是出現破壞群眾紀律問題,要首先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與此同時,劉鄧首長自身就是執行群眾紀律的典范。在行軍作戰途中,野司首長“處處帶頭執行群眾紀律,不放松點滴小事”。
鄧小平帶頭執行群眾紀律,身體力行,毫不含糊,為部隊作出表率。在率部行軍、走村過店時,他寧可在麥場上坐等到天亮,也決不讓去打擾群眾。有時候,在田間地頭找一個草棚,點亮煤油燈,攤開地圖,就與劉伯承一起研究作戰行動。隆冬臘月時節,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他同普通指戰員一樣,仍穿著自己縫制的單薄棉衣。有一次,警衛員看到首長凍得瑟瑟發抖,就拿了幾把稻草給首長御寒。他立即制止說:“要知道,群眾的一根草也是來之不易呀!”1947年除夕,鄧小平一行路過金寨縣關王廟地區,在此活動的二縱五旅工作隊送來羊肉、雞、米花糖等物品。當他得知這是當地群眾送來的新年慰問品時,立即命令將禮物退還群眾,并對有關領導進行了嚴厲批評。劉鄧首長率先垂范,模范執行群眾紀律,發揚人民軍隊優良傳統和作風,帶動全軍自覺養成守紀的良好習慣。
(四)發揮執紀從嚴、違紀必究的警示作用,堅決處理違反群眾紀律的典型事件
鄧小平嚴整軍紀,對違紀行為進行嚴肅查處?!皩`犯紀律、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劉、鄧首長決不姑息遷就?!彼甘境闪谭ㄐ〗M,嚴厲懲處違反紀律者。他特別注重從身邊人員抓起,對他們要求更嚴格,“部隊紀律整頓得怎么樣,是不是動真格的,首先就看直屬分隊,就看首長身邊的警衛員”。他狠抓典型,從快、從嚴處理了警衛連副連長、戰斗英雄趙桂良違反群眾紀律事件。1947年10月中旬,野戰軍總部路經黃岡縣總路嘴時,鄧小平“在街上發現一個副連長用刺刀挑著一捆花布和一捆粉條,讓機關立即進行追查。當查明是搶了群眾的東西時,劉鄧首長決定要嚴肅處理”。時值劉鄧大軍進人大別山后兩個月左右,是亟需贏得群眾信任、以在此地站住腳的關鍵時期,更是發生在“約法三章”頒布后不久檢驗部隊是否嚴格執行群眾紀律的風口階段。鄧小平決定從身邊人開刀,嚴查嚴辦,以此教育、警示部隊和群眾。他立即通知部隊召開公判大會,并動員群眾下山參加。執行紀律前,有軍民哭訴求情,請求讓其戴罪立功。鄧小平嚴肅指出:“既規定了‘約法三章’,就不能說話不算數,失信于民。如果對一個副連長姑息、遷就,不能執行紀律,那么今后,更多的人犯紀律怎么辦?”在當天下午由軍民參加的公判大會上,該軍人被處決。消息不脛而走,迅速傳遍大別山區,引起強烈反響。此事不但嚴肅了黨的群眾紀律,“教育了更多的人從中汲取教訓,嚴格遵守群眾紀律”,而且消除了群眾疑慮,“老百姓為之震動,紛紛下山返回家園”。在劉鄧首長的嚴格要求和影響下,各縱隊也從嚴處理違紀問題。從此,全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再也沒有發生類似違紀問題。鄧小平發揮執紀從嚴、違紀必究的警示和震懾作用,將違紀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產生了深遠影響。劉鄧大軍執紀如鐵的嚴明紀律形象在大別山老百姓心中扎下根來,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同和擁護。
總之,鄧小平通過強化紀律執行,整肅部隊的群眾紀律,“對解除群眾疑慮,密切軍民關系,重建軍民魚水情,起了極為有力的促進作用”。部隊紀律的嚴整在群眾中產生良好反響。他們奔走相告,高興地說:“解放軍紀律嚴明,真是當年的紅軍又回來了。”由于部隊嚴格執行群眾紀律,并采取愛民助民的實際行動,因此,“廣大群眾很快心向我軍”,積極接近并支援部隊,進而涌現眾多“軍愛民、民擁軍”的模范事跡。軍民之間的魚水關系開始形成,大別山再現軍民團結對敵的大好局面。劉鄧大軍正是靠軍令如山、執紀如鐵和秋毫無犯的嚴明紀律,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擁護和支持,為實現“在大別山站住腳”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四、結語與啟示
綜上所述,鄧小平始終從“一切為了在大別山站住腳”的戰略全局探索和加強黨的紀律建設,其重心是深入探索、大力加強黨和軍隊的群眾紀律建設,貫徹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鄧小平高度重視黨的群眾紀律建設,將其作為實現黨的戰略意圖、完成戰略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來抓,從多個層面對群眾紀律常抓不懈。其舉措不僅鍛造出紀律嚴明、令行禁止和勇往直前的革命隊伍,而且有效地維護了根據地群眾的切身利益,團結了最廣大人民,為實現“在大別山站住腳”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進言之,“劉鄧大軍之所以能在大別山區站穩腳跟,靠的就是對黨的紀律的堅守,治軍從嚴”,卓有成效的群眾紀律建設發揮了關鍵作用。透視鄧小平對黨的群眾紀律建設的探索和實踐,筆者認為,作為新時代黨的六大紀律組成部分的群眾紀律,是民主革命時期黨和軍隊最為重要的紀律之一,在黨的事業尤其在處理黨群、軍民等關系中居于先導性的保障地位,起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基礎性作用,必須高度重視,協同推進,堅決落實。
大別山斗爭時期鄧小平對黨的群眾紀律建設的探索和實踐成為黨和軍隊歷史上加強紀律建設的生動縮影,積累了特殊而重大的革命時期黨的群眾紀律建設寶貴經驗,拓展了黨的群眾紀律建設的理論和實踐,在黨的紀律建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為新時代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紀律建設提供了學習借鑒的歷史樣本、鮮活素材和現實啟示。
(一)必須加強紀律教育,夯實黨的紀律建設的思想根基
根據部隊斗爭面臨的新形勢,鄧小平利用各種時機反復強調群眾紀律之于實現黨的戰略任務的重要性,時刻加強對部隊進行紀律教育,把紀律教育貫穿大別山斗爭的全過程,從而提高了廣大指戰員的政治覺悟和紀律意識。在新時代,我們應加強紀律對保證黨的戰略任務實現重要性的教育,堅持進行經常性的群眾紀律教育,啟發黨員嚴守紀律的思想自覺。要教育廣大黨員牢固樹立黨的群眾觀點,堅守人民立場,強化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意識,時刻保持公仆情懷。要扎實搞好黨的性質宗旨教育,著力引導黨員深刻體悟群眾紀律與黨的性質、宗旨和作風等之間的內在關聯,真正理解遵守紀律與踐行初心的一致性,始終把紀律規矩刻印在心上,將嚴守群眾紀律內化于心、外化于形,變紀律為自律。在黨的紀律教育過程中,要注意把正面事例與反面教材相結合,注重運用身邊典型案例搞好榜樣和警示教育。通過不斷加強紀律教育,建立全方位、深層次的紀律教育體系,夯實黨的紀律建設的思想根基。
(二)必須把紀律挺在前面,夯實黨的紀律建設的制度根基
正視部隊群眾紀律面臨的突出問題,從革命斗爭實際出發,鄧小平在關鍵節點召開整肅紀律的重要會議,制定“大別山版本”的嚴格的群眾紀律,建立嚴厲的紀律約束和懲戒機制,使嚴守群眾紀律成為部隊行動的剛性要求。在新時代,嚴明群眾紀律,只有依據群眾紀律出現的新問題,“建好籠子”,將紀律和規矩立起來、嚴起來,才能做到有紀可依,從而為加強黨的群眾紀律建設提供制度保障。要重視建章立制,不斷完善黨內法規制度,建立嚴密科學的紀律體系,用鐵的紀律規范黨員行為,竭力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等黨章黨紀對群眾紀律作出了明確要求,一定要嚴格遵守,切實按紀律規矩辦事。在反對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的各種不正之風的同時,更要大力倡導和發揚黨的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優良傳統和作風。通過把紀律挺在前面,建立完善黨紀法規體系,夯實黨的紀律建設的制度根基。
(三)必須強化紀律執行,夯實黨的紀律建設的效力根基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鄧小平發揮黨委首長是紀律建設第一責任人的主體作用,把群眾紀律執行放在重要位置來抓,抓早、抓實、抓細、抓具體、抓關鍵、抓典型,并以上率下、嚴格執行和從嚴處理,將群眾紀律執行到位,取得實效。在新時代,必須通過強化執行來維護群眾紀律的嚴肅性、權威性,使其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避免形成“破窗效應”。要從群眾反映強烈和損害群眾利益的具體問題抓起,“凡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要嚴肅認真對待,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要堅決糾正”。要強化主體責任落實,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既要自覺作守紀的表率,影響和帶動普通黨員嚴守群眾紀律,更要主動擔當,勇于作為,堅決同一切違反群眾紀律的行為作斗爭。對領導干部違反和破壞群眾紀律的行為,必須依紀依規給予相應處分,起到“處理一個、警醒一片”的震懾效果。通過強化紀律執行,建立健全監督執紀問責體系,夯實黨的紀律建設的效力根基。
習近平指出:“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打敗窮兇極惡的敵人、奪取中國革命勝利,靠的是鐵的紀律保證。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同樣要靠鐵的紀律保證。”中國共產黨是用革命理想和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仍然需要大力加強黨的紀律建設,唯如此,才能永葆黨的生機活力和戰斗力。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重新劃分違紀類型,將“群眾紀律”單設為一章,對其作出專門規定,凸顯了群眾紀律在黨的紀律中的相對獨立性和重要地位,表明了我們黨持之以恒貫徹群眾路線、以鐵的紀律維護群眾利益的堅定決心。我們應繼續深入推進黨的群眾紀律建設,不斷增進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鞏固好黨長期執政的群眾基礎。同時,大別山斗爭時期鄧小平將實現黨的戰略任務與發動、團結群眾有機結合并以紀律為抓手、以鐵的紀律建設部隊和維護群眾利益等探索和實踐,是大別山精神之“胸懷全局、團結奮進”等內涵的生動反映和深刻體現,需要我們作進一步研究,以使大別山精神作為“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新時代綻放出耀眼光芒!
(責任編輯 肖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