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危機治理是對地方治理能力的重要考驗,而危機發生后經濟的恢復是化解風險、促進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各地積極采取措施,從恢復交通、提供金融支持、減免租金、修復征信、推行用工補貼等方面幫助企業復工復產,恢復經濟秩序,展現了我國地方危機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治理理念的人本化、治理主體的多元化、治理方式的信息化、治理手段的綜合性。
〔關鍵詞〕 企業復產復工;地方治理能力;危機治理;穩定經濟秩序
〔中圖分類號〕F1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21(2020)02—0104—05
〔作者〕 王晉,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四川成都 610071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化解重大風險列入三大攻堅戰之首,而經濟的恢復是化解風險、促進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石和有力保障。習近平指出:“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關系到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質保障,關系到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關系到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完成‘十三五’規劃,關系到我國對外開放和世界經濟穩定。”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爆發后,各地采取措施加強管控,切斷病毒傳播途徑,使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在應對疫情、加強防控的同時,經濟秩序的恢復也是我們面臨的緊迫問題,復工復產逐步提上議事日程。
一、各地出臺復工復產的政策舉措
在習近平關于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的指導下,我國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采取積極措施有序復工復產,讓經濟逐步恢復。
1.組織包車包機,暢通復工之路
疫情發生后,不少地方設卡封路,交通受到極大影響,也嚴重阻礙了企業員工返崗復工。因此,解決交通梗阻是各地復工復產面臨的首要難題。不少地方政府克服重重困難,為企業復工創造條件。據媒體報道,杭州市下城區政府組織包車,運回返鄉的外地員工復工返崗工作。僅2月24日就有來自四川、安徽和臺州等地的130名務工人員順利返杭,陸續到達集中觀察點。按照該地方政府最新出臺的助力企業復工政策,包車企業還可以得到一半的補貼。浙江東陽市政府專門組織15輛復工大巴星夜兼程,從貴州運送員工回浙江復工,全程由警車護送。江西省為復工復產推出“定制包機”業務,為省外職工返贛搭建“空中通道”,2月26日江西省首趟包機航班滿載著上百名返崗職工降落在昌北國際機場。
2.出臺金融舉措,克服資金難題
隨著疫情的持續,不少中小企業出現資金周轉困難,為此各地出臺政策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支持。例如,溫州市出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金融舉措。首先加大社保費“免、減、緩”的力度。安排7.7億元,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對受疫情影響的參保企業,可返還1~3個月不等的社會保險費;因疫情影響,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無力足額繳納社保費的企業,可緩繳社保費。其次加大援企穩崗支持力度。設立2億元穩崗專項資金,對疫情重點地區務工人員“留崗留薪"的企業予以補助;安排1.8億元支持外地員工返崗、企業招工獎勵、復工復產用工服務。最后加大疫情防控企業支持力度。對直接從事應急物資生產的企業技改項目,按照實際投入額的50%予以補貼;以“綠色立項”方式的科研項目攻關按照實際投入研發經費的35%予以補助。此外,廣州市也出臺政策加大政策性銀行和全國性商業銀行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鼓勵典當行、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等支持中小微企業。
3.推出用工補貼,緩解用工壓力
針對企業受疫情影響員工延遲復工或務工人員流動受阻造成企業崗位人手不足的問題,各地政府出臺政策對企業推行用工補貼政策,緩解企業用工壓力。珠海市人社局、市財政局發布《關于貫徹珠府〔2020〕11號文做好勞動用工補貼實施工作的通知》,規定對疫情期間新招用員工并繳納社會保險費,且裁員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5.5%控制目標的,按招用人數每人500元標準給予企業招工補貼。每家企業最高補貼100萬元。成都市加大援企穩崗政策力度,規定對中小企業吸納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以及因疫情無法返崗的農民工就業且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吸納就業補助。疫情期間對醫療防疫物資生產企業擴產能,每增加一名員工并穩定就業的按每人2000元標準給予補助。
4.倡議減免企業租金,助企共克時艱
疫情期間,不少企業不但不能開工,還面臨巨大的租金壓力,陷入困境。為此,各地方政府及行業協會倡議業主減免租金。早在1月30日,深圳市龍崗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向轄區內園區業主、經營者發出倡議,適當減免租金,為人駐企業減輕負擔,共渡難關。還特別倡議龍崗區國有企業、社區股份公司要積極帶頭減免租金。廣州市減免實體店國有物業租金,對承租廣州市屬和區屬國有企業物業的商業實體店經營的中小微企業減免2020年2月份和3月份物業租金。而對于因疫情所減免的租金,在國企年度經營業績考核中予以剔除。廣州市房地產租賃協會與廣東省公寓管理協會也分別發文,倡議全市業主在2月份全月免租,3月、4月租金減半兩個月。北京市規定,中小微企業承租京內市及區屬國有企業房產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按照政府要求堅持營業或依照防疫規定關閉停業且不裁員、少裁員的,免收2月份房租;承租用于辦公用房的,給予2月份租金50%的減免。
5.設立信用修復綠色通道,加大對企業的關懷
受疫情影響,部分企業信用暫時出現失信行為,征信受到一定影響。為此,各地政府采取措施幫助修復受影響企業的征信,以避免簡單粗暴的征信管理方式。廣州市信用辦設立信用修復綠色通道,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出現失信行為的企業,經有關當事方認可,可暫不列入聯合懲戒名單,協助企業加快完成信用修復。2月20日,珠海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關于加大信用支持力度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的通告》,要求充分發揮信用聯合獎勵機制作用,對積極履行主體責任、按照“七個到位”落實疫情防控和健康保護措施的企業,實行信用正向激勵措施,在各類政府支持措施、各項工作中依法給予便利和支持;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企業,金融機構應靈活調整還款安排,合理延后還款期限,并依調整后的還款安排報送信用記錄。山東德州也出臺《關于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信用監管和服務等有關工作的通知》,規定疫情防控期間,對因疫情等客觀因素影響造成的企業失信行為,支持幫助企業進行信用修復。
二、從復工復產措施透視地方治理能力現代化
地方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組成單元和重要支撐,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繁榮昌盛的基石。而對公共危機的回應和處置,無疑是對地方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驗,是衡量一個地方治理能力現代化程度的重要參考。從此次新冠疫情發生后各地的經濟恢復措施,可以透視一個地方的危機治理能力,體現一個地方的治理現代化水平。
1.治理理念的人本化
治理是指“在一個既定的范圍內運用權威維持秩序,滿足公眾的需要”。人本治理理念從根本上強調地方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人,要從人的利益和需求出發來制定和實施政策,并以此為歸宿。尤其是政府活動要聚焦于公眾的所需、所好,不能任性妄為。面對疫情,特定時期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一味采取簡單粗暴的防控措施,不加區分地進行“堵”和“封”,讓一切停擺,卻有懶政之嫌。在進行疫情防控的同時,兼顧經濟社會的恢復和發展,實現從“封閉管控”向“精細智控”轉變,能充分體現一個地方的治理水平,彰顯治理理念的人本化。無論是東莞包車從云南昭通接員工返崗復工,還是義烏24小時在線接收企業復工申請,都體現了政府部門甘當“店小二”的服務精神。廣州、成都等地很早就出臺應對疫情恢復經濟的若干條措施,彰顯了一種積極作為、銳意進取的實干精神。江西省早在2月13日就發布公告,全面取消國道、省道、高速公路出入口的疫情檢測點,減少疫情防控對企業復工復產和群眾生活的影響,體現了為政者的責任和擔當。
2.治理主體的多元化
與傳統的“統治”“管治”理念不同,治理強調主體構成的多元性。在危機治理中,雖然政府仍然是主體,但是社會組織、行業協會等非政府機構的參與也非常重要,能夠有效彌補政府力量的不足。在這次疫情防控及經濟恢復工作中,政府無疑是發揮了主導作用,但行業協會等非政府機構也作出了重要貢獻。廣州市350家行業協會、商會及時梳理復工復產復市“暖企”政策和防疫要求,充分利用協會網站、公眾號、微博等宣傳工具和會員交流平臺,實時更新發布復工復產指引,推廣行業企業在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經驗做法,引導會員堅定信心、科學防控。在減免租金方面,蘇州市房地產經紀業協會向蘇州住房租賃業主發出倡議書,倡議廣大業主免收2020年2月份一個月租金,對3月、4月租金減半收取。這些社會組織的參與架起了社會成員和政府聯系的橋梁,有效聚合了社會資源,彌補了政府危機治理的不足,努力實現合作善治。
3.治理方式的信息化
依靠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能夠提升治理效能,提高治理的精細化程度,實現智慧治理。尤其是公共危機發生后,數字化手段能夠克服傳統管理方式的局限和不足,發揮其獨特優勢,提高治理效能。杭州市下城區發揮數字化治理優勢,開發“工地智能復工系統”,根據疫情變化和精密智控,以精準服務對接企業的優勢,24小時為企業復工復產強化保障。該系統能夠幫助企業掌握工人返崗時間、軌跡等關鍵信息,提前幫助企業預估返程高峰,為復工復產企業提供依據。同時系統還能針對相鄰地區、相近時間返杭的員工,提前申請專列和包車。成都市雙流區推出投資促進網絡直播推介會,通過邀請客商同步在線、遠程致辭、視頻交流互動等方式,在線推介投資項目,改“面對面”為“屏對屏”,變“見面簽”為“在線簽”。安徽省加強投資項目遠程審批服務,防疫期間實行投資項目線上辦理,網上接件、網上審批。這些措施彰顯了地方數字化管理能力,為復工復產開辟了綠色通道,為經濟恢復提供了技術支撐。
4.治理手段的綜合性
危機治理不是一種簡單的單線形態,而是一項涉及多層面的系統工程,需要兼顧多方面的因素,綜合運用多種治理手段。疫情發生后的復工復產牽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需要多方發力,多管齊下,綜合運用多種措施,打好政策“組合拳”,提高政策的系統配套性。疫情發生后,成都市及時制定《有效應對疫情穩定經濟運行20條政策措施》,支持各類企業有序復工復產,采取協助企業達到復工防疫標準、降低企業用水用能等負擔、建立供應鏈及進出口貿易應急機制、加大金融財稅支持力度、緩繳社保及減輕公積金繳存負擔、加強就業適崗技能培訓等多項舉措,幫助企業復工復產。濟南市出臺《關于積極支持個體工商戶全面復工復產的通知》,從降低商戶物流成本、保障個體工商戶用工、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加大信貸紓困支持力度、建立稅務申報容錯制度等七個方面出臺“十五條”政策措施,支持個體工商戶復工復產。重慶市制定了《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二十條政策措施》,包括三大方面共二十條措施,涉及海關、稅務、衛生健康、財政、人力社保、公安局等多個責任單位。各地的這些舉措都強調多個部門的協調聯動,突出政策的系統集成性,從而發揮更大的政策合力。
(責任編輯 肖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