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濤 周岐耘
摘 要:隨著國有企業的高歌猛進,工會這個“職工幸福家園”已經成為國有企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加強職工與企業的血肉聯系,不斷推進國有企業的自我完善。但是企業青年工作、企業離退休管理工作等等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阻礙了共青團組織活動的順利開展與企業的穩定。本文筆者主要針對互聯網技術高度發展的背景下國企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析,并且給出了具體的解決策略,希望可以進一步地將互聯網融入到國企工會工作中,為提升國企工會管理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國企;工會工作;分析
1“互聯網+”信息技術背景下國企工作模式的內涵
信息技術的發展拓寬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很多行業紛紛地引入信息技術提高辦公效率,國有企業也不例外,只有將“互聯網+”滲透到國企工作的各個環節之中,不斷適應信息時代背景下管理工作出現的新特點,積極地融入到企業的現代化建設之中,讓數字化與網絡化成為推動國企工會工作的源源動力。管理者憑借強大的信息平臺可以高效地掌握現有職工隊伍的建設現狀,為解決職工的工作問題和生活問題提供科學的解決方案;將信息技術應用到管理工作中有利于完善用人制度與培訓機制,形成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信息技術與管理工作的銜接可以將企業營造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大家庭。國企工會的功能是否完善事關職工的利益是否得到充分的保障,事關工會的隊伍建設與廣大工會職員創造力的有效激發。只有實現“互聯網”與國企工會工作的深入融合才能發揮基層工作人員的創造偉力,不斷為企業的發展而奮進。
2“互聯網+”信息技術背景下國企工會工作存在的問題
2.1引導職工使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策略有待完善
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為企業提升辦公效率、改革企業制度帶來了曙光,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國企工會的日常管理之中,不斷降低管理工作難度已經成為新時代背景下改善工會環境的必要措施。如果缺乏完善的策略引導職工積極地參與到工會信息化建設之中,很容易造成國企工會建設與時代脫軌的問題。
2.2缺乏網絡專業技術人才,無法實現信息技術與工作高效銜接
盡管一些國企已經認識到“互聯網+”時代下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工會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引進了較為先進的管理系統,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企工會的數字化與網路化發展。但是缺乏網絡專業技術人才仍然是制約國企工會管理效能真長發揮的主要因素,例如在使用網絡平臺對離退休人員滿意度或者現實需求的調查中,無法高效率地搜集數據、整理數據,更不用談利用信息技術平臺為離退休人員做事實,謀福利。出現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國企工會仍然缺乏綜合性人才,不能在處理常規工作中的事務同時,有效提高信息技術設備的使用水平,當今“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出現,國企工會的管理需要全員參與,這更顯示出了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當然,“互聯網+”信息技術無法高效地融入工會管理工作也受到傳統工會工作模式的影響,沒有定期對工會成員進行信息技術培訓,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能力。
2.3無法充分地發揮制度對“互聯網+”滲透到工會工作的支撐作用
“互聯網+”工會平臺的建立是國企想要實行“互聯網+”管理模式的必然之舉,人才建設是工會不斷完善的推動力,而工會機制則是動力充分發揮作用的保障。國企工會工作的自身特點以及管理者的理念是影響國企工會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并落實到工會工作的日常管理中,才能快速推動工會工作信息化發展。據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國企工會還為建立完善的工會體制保證“互聯網”與工會工作的有效銜接,導致工會工作無法順利開展。
3實現信息技術與國企工會管理工作高效銜接的策略
3.1加強思想教育,激發職工參與“互聯網+”管理工作的積極性
實踐表明,將“互聯網+”模式引入國企工會的日常工作可以有效地提升工會服務職工的效率,還有利于不斷完善現有的工作管理機制,進一步釋放職工在推動工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為了加快“互聯網+”模式在國企中的應用步伐,工會需要對職員進行積極地思想教育,讓管理者與職員認識到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工會加快信息化建設的緊迫性與重要性,不斷引導全體職員參與到工會信息化建設當中。國企離退休成員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奠基人,將“互聯網+”模式有效地滲透到離退休管理工作中,并實現有所創新與發展是每個國企管理者應當思考的重要問題,針對此問題管理者一方面應當加強信息技術人才培訓,因為離退休人員的信息管理工作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這不僅需要工作者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實現數據的動態調整,還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另一方面,工會應當不斷拓寬保障離退休職員權益的渠道,如開發專業的離退休服務的手機軟件,可以智能化地幫助老人體檢、用餐、文化服務等等。最后,在搭建信息技術平臺時應當結合職工的年齡與認知特點,在設計程序時遵循操作簡單、功能齊全、維護方便的原則。
3.2有效整合資源,不斷提升信息化管理平臺的高效性
工會設立的初心就是為職員的真實需求著想,不斷保障國企職員的基本權益,從而營造一個溫暖的大家庭。信息化平臺的搭建可以充分發揮資源整合作用,有效提升國企工會工作的效率。筆者認為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搭建應當遵循以下三點:首先,應加強信息化基礎建設,將人們常用的軟件如qq、微信、微博等運用到工會的宣傳工作中,實現國企各個部門的信息高效傳達;其次,加強工作管理平臺的工作導向,通過平臺完成對職工工作規劃的設計、業務辦理的優化以及工作內容的評價等一系列活動;最后,為了實現對國企工會職員的幫扶,企業可以完善國企工會平臺的服務功能,對職員的信息采用分級化的管理方式,針對員工的特點制定智能化幫扶策略。青年是黨的后備軍,共青團是推動黨建的重要組織,在新時代下利用信息化技術推動共青團工作已是大勢所趨,而手機客戶端無疑是青年參與工會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接口”,工會應當為青年團體制定專屬的訂閱號完成對工作動態的實時更新,并不斷擴大平臺功能,加入“信息咨詢”“婚戀交友”等板塊,提升青年對平臺建設的參與積極性,方便青年對出現的問題及時地進行反饋,而平臺可以根據反饋快速地做出反應,有效地滿足青年團體的真實需求,實現“工說青聽”到“青說工聽”的轉變。
3.3加強專業培訓,提升工會成員素質的綜合性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國企工會的工作模式與管理理念也發生了變化,如何探索出“互聯網+”與企業改革融合發展的模式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內容,國企管理者需不斷轉變思想,在“互聯網+”與企業改革融合發展中既要保證工會職工可以高效地完成本職工作,又可以為職工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信息化的引入以及思想的轉變不只是管理者的工作,更需要每一個職員參與到工會信息化建設之中,培養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這就需要工會加強對職員的培訓工作,邀請專業的人員為職員進行講解,不斷提高全體職員使用信息技術開展實際工作的水平,如培訓職員對信息進行辨別與篩選的能力,更加高效地完成信息整理工作。
結束語:
國企工會應當以信息技術作為開展服務工作的重要支撐點,不斷實現國企工會的信息資源高效整合,拓寬工會為職員服務的渠道,提升職工人員的綜合素質,進一步發揮國企工會工作的職能效用。
參考文獻:
[1]溫紹俊.“互聯網+”背景下國企工會工作的創新發展策略[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20(10):54-55.
[2]金嗣東.國企工會服務職工工作強化思考[J].青年與社會,2020(13):141-142.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丹棱縣供電分公司,四川 眉山 62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