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是中考作文考核的重要形式,而有效的審題立意是寫好材料作文的基礎,因而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審題能力的提高,教師在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教學中,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引導學生正確解讀作文材料
原材料是審題立意的基礎,只有圍繞材料的核心詞句,才能正確地確定立意。在學生深入理解材料后,教師應引導學生解讀材料,重點培養學生抓住關鍵詞的能力。
例如,材料:“在管理學中‘木桶理論是一個基本概念,木桶的價值在于盛水量的多少,但決定木桶盛水量的關鍵因素在于最短的木板,而不是最長的木板,只有將最短的木板加長,木桶才可以盛更多的水。”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材料審題時,應引導學生確定材料的關鍵詞,為審題立意做鋪墊。“只有將最短的木板加長”是這段材料的核心,教師應該緊緊圍繞這個核心展開審題立意教學。文章可從兩方面立意:一方面為個性和整體是相互影響的,想要將團隊發展得更加優秀,需要給表現不佳的成員更多的關注;另一方面要把優勢與薄弱環節達成平衡,體現出整體性的價值。
二、運用科學方法擴展學生思路
材料作文是對學生思維活躍性、思考深度等思維品質的綜合考察。聯想思維與辯證思維是初中生作文寫作的主要思維。聯想思維是指在正確理解材料的前提下,在作文立意時加入合理的聯想,使立意具有奇特性與新穎性,表現初中生豐富的想象力。辯證思維是指以發展及動態的眼光去分析材料,轉換視角以提升審題立意的深度。教師應采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和辯證思維,擴展學生審題立意的思路。
例如,材料:“你看到我的快樂,就像莊子看到了魚。你不是莊子,我不是魚。”面對這段材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聯想思維進行分析,即聯想所學的詩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加深對材料的理解,提升立意的哲理性;或是鼓勵學生從辯證思維出發,思考“我的快樂你真的看不到嗎?”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思考個體的言行是否能傳遞快樂的情緒,從而提升立意的深度。
三、提升學生檢驗立意的能力
檢驗立意可有效避免立意與材料的偏差,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在確定立意后結合材料語境,思考自己的立意是否符合作文材料,進而對立意進行檢驗。
例如,材料:“游客們來到鳥語花香、流水潺潺的山腳下,并詢問下山的游客,山上的風景怎么樣? 回答風景好看和不好看的人都有。繼續攀登的游客看到了山頂群山隱約、云海茫茫,也有游客在山腰駐足。”教師在審題教學時,可以選擇幾名學生說出作文思路,點評其立意是否正確。比如,有一位學生的自擬題目為《山高人為峰》,立意為個體快要放棄目標時,需要別人的鼓勵才能繼續堅持,最終達到目標。這一立意不符合材料想要表達的意思,志存高遠才是最佳立意。通過結合原材料語境可以驗證立意的準確性,找到最佳立意。
總之,教師在初中材料作文教學中應訓練學生對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能力,讓學生在仔細分析中掌握核心內容,并能夠對材料進行遷移擴展,確保能夠正確立意,寫出立意新穎、高質量的材料作文。
(胡玉龍,珠海市體育運動學校,廣東 珠海 519000)
(實習編輯:劉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