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依媚 張超源 張宏
《針灸大成》[1]共十卷,該書不僅反映了楊繼洲的針灸臨床經驗,且廣泛收納了明萬歷以前的針灸文獻,堪稱是中國古代一部針灸百科全書[2]。中醫眼科學的萌芽遠在上古時代,其發展源遠流長,由宋代至金元時代,對于眼的生理解剖及病機學說等基礎理論進一步發展,中醫眼科學進入獨立發展階段[3]。明清時期是中醫學發展的興盛時期,也是中醫眼科學走向發展成熟的階段,在此背景下,成書于明代萬歷二十九年的《針灸大成》記載了關于眼疾論治的豐富經驗,成為研究針灸治療眼疾的重要文獻,為后世治療眼疾提供了具體的針灸處方和辨證思路。
內外障辨證法是中醫眼科獨特的辨證方法。眼科病癥雖多,但根據發病部位劃分,可分為外障與內障兩大類,是眼科運用較多的一種眼病分類方法[3]?!堆劭讫埬菊摗肥侵袊F存最早的眼科專著,首次將眼病分為內外障72證,其中內障23證、外障49證[4]。《針灸大成》所載眼疾的病名多根據癥狀或體征命名,如痛、癢、羞明等癥狀及目赤、目腫、翳膜等體征。根據內外障辨證法,該書所載眼疾以外障病為主,少部分涉及內障病,少數如“目痛”“目?!钡葻o法判斷內外障病者歸為其他類。現依據《中醫眼科學》[3]中內外障辨證法,對《針灸大成》所述眼疾進行歸類如下,見表1。
《針灸大成》辨眼疾的方法包括內外障辨證、五輪辨證、經絡辨證等眼科特色辨證方法。外障病多為外邪侵襲或外傷所致,其特點為邪氣盛而發病急,自覺及客觀癥狀明顯;內障病多因七情、飲食不節等繼發痰、濕、瘀血等最終致臟腑內損,其發病較緩,病程纏綿,而自覺癥狀多以視覺變化為主[5]。楊繼洲論內障之翳時指出病因包括痰熱、氣郁、血熱、陽陷、陰脫等,故應“察他冷熱虛和實”。而外障病客觀癥狀明顯,故辨證重視五輪辨證及經絡辨證,在外障眼疾時提出:“目之五輪……其白屬肺金,肉屬脾土,赤屬心火,黑水神光屬腎水,兼屬肝木?!蔽遢啽孀C將病位與臟腑聯系起來,為臨床診察相應臟腑病變提供參考。楊繼洲在論治外障之翳時提出應辨其所起之處,“目之內眥,太陽膀胱所過……目之銳眥,少陽膽經;目之上綱,太陽小腸經也”“當視其翳色從何經而來”,將眼疾病位與經絡聯系起來,為不同部位眼疾的辨經選穴提供參考。
楊繼洲強點謹守病機,標本論治?!堆劭平痃R》[6]中言:“治病必要明標本先后之治法,始可言醫也。受病為本,見癥為標。如痞積患眼,泄瀉患眼,先治痞瀉,是從本治?!薄夺樉拇蟪伞ぞ硭摹份d“蓋病有新痼淺深,而新淺者,一針可愈;若深痼者,必屢針可除”“且病非獨出于一經一絡者,其發必有六氣之兼感,標本之差殊,或一針以愈其標,而本未盡除;或獨取其本,而標復尚作,必數針方絕其病之鄰也”。楊繼洲強調治病應辨清標本,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新病疾淺者可一針而愈,久病者病情復雜,或由新病遷延久治不愈所致,或由他病變生而來,或久病累及他臟,故應根據病情的發展選取不同穴位以達到標本兼治。如論治“眼紅腫痛”時,楊繼洲指出該病皆因腎水受虧,而致心火上炎,肝不能制,心肝血不能歸元。其病日久以腎水受虧為本,心肝火旺為標,本虛標實,故刺眼周穴位睛明、四白、臨泣及合谷清熱瀉火先治其標,復刺予標本兼治,刺腎俞、太溪補腎治其本,行間、勞宮清瀉心肝火治其標。外障病的病程短,發病急者先治其標,后治其本或標本兼治,防其傳變;內障病病程纏綿,病情重者則應堅持標本兼治。

表1 《針灸大成》眼疾分類情況
《針灸大成》治眼疾的方法包括針刺、艾灸及刺血,尤其重視各種療法的適應癥,推崇針灸各有所宜。楊繼洲認為:“故其致病也,既有不同,而其治亦不容一律?!睉鶕m應癥采用不同的療法,有針灸并用如治療卒生翳膜時針刺睛明穴,并在手中指本節間間上灸三壯;在治療眼目痛者針刺風池、合谷穴,若大寒犯腦或風濕相搏,有翳則灸二間、合谷穴。楊繼洲在治療眼疾時重視針灸并用,主張“邪客經絡,藥不能及,宜灸”,故外感風寒濕邪而致目生翳等眼疾時,常配伍艾灸遠端穴位以取“疏散寒”之功。有“禁灸”,如論述頭維穴治“頭痛如破,目痛如銳,目瞤,目風淚出,偏風,視物不明”等眼疾時提出“針五分,禁灸”,楊繼洲在《針灸大成·卷十》附辨《醫統》時提及:“睛明、迎香、承泣、絲竹空,皆禁灸何也?曰:四穴近目,目畏火,故禁灸也?!泵鞔_指出治療眼疾取眼周穴位時禁灸,一為火邪所致眼疾者不宜灸法,二為眼周穴位行灸法安全性較低,容易損傷眼睛,導致“灸后目下大如拳……至三十日定不見物”。有“禁針”,論述承泣穴治“目冷淚出,上觀,瞳子癢”等眼疾時提出“灸三壯,禁針,針之令人目烏色”。現今針刺承泣穴、睛明穴等眼周穴位已廣泛用于治療眼疾,但由于眼底血管豐富,在針刺時手法宜輕,出針宜慢且需按壓數分鐘,以此來防止皮下出血所致“目烏色”?!夺樉拇蟪伞穼︶槾痰纳疃取⒘翎槙r間以及灸法的灸量、時間、施灸部位均有詳盡論述?!夺樉拇蟪伞ぞ砹房颊ǚㄖ赋觯骸澳眶枧c赤痛從內眥起者,刺睛明、攢竹……睛明刺一分半,攢竹刺一分三分,為適淺深之宜。”在論述三間穴治療目眥急痛時提出:“《銅人》針三分,留三呼,灸三壯?!逼渌d的操作要求對后人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刺血是《針灸大成》中治療眼疾常用的方法,獨具特色。楊繼洲強調刺血要知無使太過不及,以血養目而已?!夺樉拇蟪伞ぞ砭拧分赋觥把^者,太陽、陽明之實也;血不及者,厥陰之虛也。故出血者,宜太陽、陽明,蓋此二經,血多故也;少陽一經,不宜出血,血少故也”“刺太陽、陽明出血則目愈明,刺少陽出血則目愈昏。肝開竅于目,目有賴于血的濡養,血虛則不能養目,血氣上壅滯則眼目赤痛,因此治療眼疾使用刺血療法要注重所患疾病之虛實,所取經脈氣血之多少。再者,刺血無定穴,以刺絡脈出血為主。于太陽穴刺血治療眼疾時提出:“太陽二穴,在眉后陷中,太陽紫脈上是穴,治眼紅腫及頭痛,宜三棱針出血。出血之法,用帛一條,緊纏其項頸,紫脈見,刺出血立愈。又法,以手緊扭其領,令紫脈見,卻于紫脈上,刺出血極致?!痹谥委熗滇樠蹠r,楊繼洲指出“視其背上有細紅點如瘡,以針刺破即瘥,實解太陽之郁熱也”。強調臨床操作應在穴位附近尋找絡脈刺血而不應拘于穴位。
《素問·寶命全形論篇》曰:“凡刺之真,必先本于神……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旨在說明治神守氣是針灸治病的基本原則。眼疾可以損傷患者視力,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內障眼病病程纏綿,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負擔,故治神調守氣在針刺治療眼疾尤為重要。楊繼洲分別從醫患兩方面強調了治神守氣在治療內障眼病中的重要性。如在《針灸大成·針內障秘歌》中要求患者“清齋三日在針前,安心定志存真氣,念佛親姻莫雜宣”。針后需“頭邊鎮枕須平穩,仰臥三朝莫厭遲”??梢姉罾^洲治療眼疾極為重視患者的精神狀態。而對于醫者,則提出“精醫明哲用心看”“醫師全要靜心田”強調醫者應寧心定志,意守神氣。楊繼洲重視調神的學術思想是對《內經》“形神合一”理論的運用,對現代針刺調神理論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團隊在治療眼疾中尤為重視治神守氣,常以調神方為基礎方:四神針、印堂、太陽(雙)、內關(雙)、三陰交(雙)、合谷(雙)、太沖(雙),臨床辨證配穴,治療視神經萎縮、干眼癥、視疲勞綜合征、視網膜色素病性、葡萄膜炎、玻璃體渾濁等內障眼病,不僅能緩解患者眼部不適癥狀,改善患者視功能,且在緩解患者焦慮、抑郁、失眠等癥狀具有明顯療效。
通過整理《針灸大成》治療眼疾的條文,統計出十四經穴的使用情況、分布部位及經絡歸屬,見表2。

表2 《針灸大成》眼病選穴歸經、分布及使用情況
2.6.1 近端取穴以頭部及眼周腧穴為主 《針灸大成》治眼疾近端取穴以頭部及眼周腧穴為主,這與經脈循行分布密切相關?!鹅`樞·衛氣行》言“陽氣出于目,目張則氣上行于頭,循項下足太陽……其散者,別于目銳眥,下手太陽”,《銀海精微》[7]記載“頭者諸陽之所聚也,足太陽膀胱之脈,起于目之銳眥,通頂入腦,正屬目本,名曰眼系”。頭為諸陽之會,三陽經均上行于目,針刺頭部及眼周腧穴可通調陽氣,助臟腑經氣上達于目。如治頭風冷淚者常用睛明配臨泣、風池;眼赤腫痛者常用睛明配合谷;伴有目昏者配風池、風府、頭維;目痛者伍用上星、攢竹等。

2.6.2 遠端取穴重視五輸穴 楊繼洲重視運用遠近配穴,遠端取穴以五輸穴及原穴為主,尤重用滎穴。《針灸大成》治外障病最常配伍合谷穴,取其疏風清熱解表之功。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其經脈循行上行頭面部,經筋上達頭面,故擅長治療頭面五官疾患?!夺樉拇蟪伞び颀埜琛费裕骸邦^面縱有諸樣癥,一針合谷效通神。”《針灸大成》重用滎穴以泄熱,《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云:“病變于色者,取之滎?!薄峨y經·第六十八難》“滎主身熱”,楊繼洲在治療熱邪所致眼疾屬紅腫痛者,常根據經絡辨證選用該經之滎穴治其標。
2.6.3 善用經外奇穴,經驗穴多用灸法 統計經外奇穴及經驗穴的使用情況,得出表3。《針灸大成·穴有奇正策》載:“奇穴者,則又旁通于正穴之外,以隨時療癥者。”楊繼洲首創“經外奇穴”之名,并于書卷七中專列一門,載35穴,詳列定位、主治及刺法[8]。其中最常運用的奇穴分別為眼周的太陽穴和手指上的小骨空穴、大骨空穴。太陽穴首見于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針灸大成》運用該穴治療眼疾多采用刺血療法,如治療眼紅腫,用三棱針“刺其紫脈出血”,起到刺出血立愈的功效。大、小骨空首載于《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其中言:“風眩爛眼可憐人,淚處汪汪實苦辛,大小骨空真妙穴,灸之七壯病除根。”現代常用于治療迎風流淚,眼角糜爛等眼疾。楊繼洲注解時指出:“大、小骨空不針,俱灸七壯,吹之。”
以定位命名的經外奇穴,如“手大指甲后一寸,內廉橫紋頭白肉際”的描述首見于《肘后備急方》,在《太平圣惠方》中明確指出用于治療“小兒雀目,夜不見物”?,F代《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提出該穴名“鳳眼”,為治療一切目疾如急性結膜炎、角膜云翳,小兒夜盲等眼疾的特效穴。“手中指本節尖”的描述首見于《千金要方》,在《太平圣惠方》中定名為“拳尖”,用于治療“小兒熱毒風盛,眼睛疼痛”。這些穴位大部分位于手指上,均采用灸法,具有艾炷小、壯數少的使用特點,楊繼洲強調四肢穴位不免有肌肉單薄之忌,因此灸量不可過多,選用艾炷規格為米粒大小,壯數一至三壯,一般不超過七壯。

表3 《針灸大成》中經外奇穴及經驗穴使用情況
針灸治療眼疾首見于《黃帝內經》,其開針灸治療眼疾之先河。針灸治療眼病的歷史長達二千余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夺樉拇蟪伞窂V泛采輯明以前針灸文獻,其中包括大量針灸治療眼疾經驗。據不完全統計,針灸治療眼病病癥有30余種之多,《針灸大成》載21種[9]。明清時期是中醫眼科的興盛階段,在基礎理論和臨床治療方面均有很大發展,在此背景下,《針灸大成》博采眾長,對眼疾的針灸療效及預后方面等描述更趨客觀,針刺取穴配方日臻完善,刺灸方法豐富多樣,且操作更為嚴謹,對后世針灸治療眼疾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