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雅琪 張洪春
支氣管哮喘是由T細胞、上皮細胞、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等多種細胞及其細胞介質廣泛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的呼吸道病變,主要病理特征為廣泛、多變的可逆性氣流受限,若不及時救治,可引起氣道重塑和不可逆縮窄,嚴重影響患者的呼吸功能[1]。目前臨床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以西醫常規治療為主,雖可短期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停藥后易復發[2]。中醫認為該病屬于“哮病”范疇,其發病與本虛、外邪、飲食、情志、勞倦等因素相關,風、痰、熱、暑濕、穢濁等侵犯肺衛,導致氣滯痰阻,氣道攣急[3]。中醫治療的原則當以宣肺平喘、祛痰化濁為主。本研究針對該病的病機,擬定祛痰化濁方,同時聯合辨證貼敷治療,以期發揮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勢,為哮喘的臨床治療提供新的方法。
選取中日友好醫院2018年5月~2019年7月期間收治的104例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者,對全部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觀察組52例: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齡最高72歲,最低32歲,平均年齡(50.38±8.19)歲,哮喘病程1~7年,平均(5.32±1.40)年,急性發作病程4~42小時,平均(29.48±9.15)小時,病情程度分為輕度16例,中度25例,重度11例。對照組52例: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齡最高71歲,最低34歲,平均年齡(50.19±8.27)歲,哮喘病程1~7年,平均(5.24±1.37)年,急性發作病程5~41小時,平均(29.30±9.29)小時,病情程度分為輕度19例,中度23例,重度10例。兩組患者男女比、平均年齡、病程、發病時間、病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符合支氣管哮喘的診斷標準[4],患者處于急性發作期;(2)患者符合痰濁阻肺證的標準[5],咳嗽、胸悶、喘促、氣短、喉哮痰鳴、痰多、白黏、食少納呆、肢體困倦、胃脘痞滿,舌白苔膩,脈滑;(3)患者的血常規、肝腎功能未發生明顯異常;(4)患者依從性較好,溝通交流正常;(5)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符合中日友好醫院倫理委員會相關規定。
(1)病情危重,或伴有其他呼吸系統病變;(2)心、肝、腎等機體嚴重病變;(3)過敏體質,對本文已知的藥物過敏;(4)近7天內進行激素、免疫抑制劑等相關治療史;(5)自身內分泌、免疫等系統病變;(6)參與其他相關研究者。
對照組:進行西醫常規治療,給予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生產批號:20180409),每日2次,每次1吸;口服孟魯司特鈉片(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M18032011),每日睡前服用1次,每次10 mg,口服氨茶堿片(國藥集團汕頭金石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422),每日3次,每次0.2 g。連續治療14天。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案的基礎上,給予祛痰化濁方聯合辨證貼敷治療:(1)祛痰化濁方,方中組成麻黃20 g、杏仁15 g、黃芩15 g、桑葉20 g、桔梗15 g、枳殼20 g、射干10 g、黃芪10 g、赤芍15 g、當歸10 g、甘草6 g、知母10 g、浙貝10 g。每日1劑,1劑煎制為300 mL分2袋裝,由本院中藥藥劑科統一煎制,每日2次,每次1袋,連續治療14天。(2)辨證貼敷,方劑為麝香1份、細辛10份、白芥子20份、甘遂10份,與生姜汁調制成泥膏備用,偏寒型選取風門、膻中、定喘、中府、豐隆、膈俞,偏熱型選取大椎、膻中、風門、中府、大抒、天突,將藥膏平鋪于2 cm×2 cm的紗布,貼于上述腧穴,并用醫藥膠布固定,持續2小時,每日1次,連續治療6天后需暫停1天,7天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1.5.1 療效標準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療效標準擬定[6]:(1)臨床控制,臨床癥狀完全消退,無需藥物治療,FEV1較治療前提高>35%,FEV1%預計值>80%,PEF晝夜波動率<20%;(2)顯效,臨床癥狀顯著改善,FEV1較治療前提高25%~35%,FEV1%預計值69%~80%,PEF晝夜波動率>20%;(3)好轉,臨床癥狀有所減輕,FEV1較治療前提高≥15%,但<25%;(4)無效,癥狀較治療前無改變。總有效率=(臨床控制例數+顯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
1.5.2 癥狀體征改善時間 記錄主要臨床癥狀體征的消失時間,包括止咳時間、氣喘停止時間、哮鳴音消失時間、肺啰音消失時間。
1.5.3 肺功能 運用肺功能檢測儀(北京麥邦MSA99型)測定全部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的改變,包括FEV1、PEF、FEV1/FVC。
1.5.4 細胞因子 采集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靜脈血3 mL,運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 9,MMP-9)、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1,TIMP-1)的水平。
1.5.5 氣道重塑 運用CT掃描檢測患者肺部氣道的重塑指標,包括平滑肌、氣管內壁、氣管管壁的厚度。

觀察組的臨床療效比對照組高,經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注: 與對照組對比,aP<0.05。
觀察組患者的止咳時間、氣喘停止時間、哮鳴音消失時間、肺啰音消失時間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的消失時間比較(52例,天)
注: 與對照組對比,aP<0.05。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FEV1、PEF、FEV1/FVC顯著升高(P<0.05);且觀察組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者的肺功能比較(52例,
注: 與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對比,bP<0.05。
兩組治療后的MMP-9、IL-17、TIMP-1顯著降低,較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治療后MMP-9、IL-17、TIMP-1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者的MMP-9、IL-17、TIMP-1比較(52例,
注: 與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對比,bP<0.05。
兩組治療后平滑肌、氣管內壁、氣管管壁的厚度均明顯降低,較治療前有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在平滑肌、氣管內壁、氣管管壁的厚度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5。

表5 兩組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者的平滑肌、氣管內壁、氣管管壁的厚度比較(52例,
注: 與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對比,bP<0.05。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炎癥病變,主要癥狀為反復發作的咳嗽、氣喘、胸悶等,在清晨和夜間加劇[7]。近年來隨著環境的改變和空氣中有害物質的增加,成人哮喘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每年有大量的哮喘患者因急性發作而入院治療,如何提高防治哮喘急性發作的療效成為臨床面臨的重要課題[8]。臨床對支氣管哮喘以西醫常規治療為主,以平喘、止咳、抗炎、祛痰為主,治療原則為降低哮喘次數和持續時間,控制病情發展,但停藥后易復發,且長期使用可造成激素耐藥性,進一步增加后期治療難度[9]。
中醫認為哮喘的基本病理因素為痰,進而影響體內津液輸布,停聚成痰,痰濁襲肺,痰阻氣機,肺氣郁滯,壅塞氣道,肺失宣降,導致氣逆喘息,病情久病必瘀,久病必虛,機體虛實錯雜,發為此癥[10]。本研究選用自擬祛痰化濁方,方中麻黃能宣肺平喘,發汗解表,平喘解痙,杏仁能降氣解郁,平喘止咳,二藥共用為君藥;射干能清熱解毒,祛痰利咽,枳殼能祛痰行氣,消痞消腫,桔梗能祛痰鎮咳,清熱宣肺,三藥共用為臣藥;黃芪能健脾益氣,扶正固表;黃芩、桑葉合用以瀉肺熱,當歸、赤芍合用以活血化瘀,甘草能補肺益氣,調和諸藥,全方合用共奏宣肺平喘,祛痰化濁,活血化瘀,益氣固本等作用,諸藥聯合運用,體現了中醫的多靶點、多途徑的特色,針對支氣管哮喘病機發揮了良好療效[11]。辨證貼敷是中醫治療手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刺激穴位,調經舒絡,協調氣血,抵御病邪還能針對患者證候辨證用藥,促使藥物布散、走竄,經皮吸收直達病所,發揮藥理作用[12]。辨證貼敷具有用藥方便、輔助作用明確、無毒不良反應等特點,臨床逐步用于支氣管肺炎、哮喘等[13]疾病的治療。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療效高于對照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均比對照組短,肺功能改善程度比對照組高。結果提示,祛痰化濁方聯合辨證貼敷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的療效確切,可有效提高臨床療效,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具有一定的臨床運用價值。本研究中還發現,觀察組治療后平滑肌、氣管內壁、氣管管壁的厚度和MMP-9、IL-17、TIMP-1的水平均比對照組低。MMP-9、IL-17、TIMP-1是參與氣道重塑的主要細胞因子,可維持細胞外基質降解-重建的進程,其異常分泌可導致基底膜損傷,導致氣道微結構損傷,導致氣道重塑[14]。本研究結果表明,祛痰化濁方聯合辨證貼敷有助于延緩支氣管哮喘的氣道重塑進程,改善細胞外基質降解途徑,控制病情發展。
綜上所述,祛痰化濁方聯合辨證貼敷可提高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的臨床療效,減輕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延緩氣道重塑,控制病情發展,提高肺功能,具有重要臨床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