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梅
【摘要】目的 探討應用柔性管理理論優化肛腸科護管理的研究。方法 選擇肛腸科護理人員16名,選擇問卷調查的方法,對肛腸科醫護人員的當前狀況進行了解,分析其對柔性管理理論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對肛腸科開展優化管理服務,管理方案持續時間為12個月。結果 通過柔性管理理論對肛腸科護理管理進行優化,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與工作質量,通過對其工作進行監督與評估,積極性提高人員為15人,工作效率與積極性沒有改善僅為1人。通過實施柔性管理前、后對患者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可發現:患者護理滿意率由79.43%提高為93.75%,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柔性管理理論對肛腸科護理管理進行優化,利于提高肛腸科護理質量,提升工作人員自我能力與學習積極性,對患者實施更優質的服務,從而獲得其認可與滿意,這對優化肛腸科護理管理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柔性管理;肛腸科;護管理;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01
為持續性優化肛腸科護理管理服務,提高護理人員心理素質,讓其在院期間保持舒適度,為患者提供更多便捷,實現以患者為服務中心的觀點,把柔性管理理論應用于肛腸科中,進一步提高醫護人員工作效率與質量[1]。因此,本文針對肛腸科管理應用柔性管理理論,分析其臨床價值,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為2018年1月份~10月份,肛腸科護理人員16名,均為女性,年齡19~48歲,平均年齡(35.64±1.35)歲;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且同意。
1.2 方法
選擇問卷調查的方法,對肛腸科醫護人員的當前狀況進行了解,分析其對柔性管理理論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對肛腸科開展優化管理服務,管理方案持續時間為12個月。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通過實施柔性管理前、后對患者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可發現,患者護理滿意率由79.43%提高為93.75%,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柔性護理管理服務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方式,具有先進的管理理念,重視管理活動的規章制度。此外,柔性管理模式重視患者的心理與健康,此護理管理方式更利于患者接受,讓組織管理更貼近人性管理[2]。柔性化管理的最大優勢為:可降低組織意志的影響,提高個人在整個護理團隊中的價值,激發護理人員潛在能力,從而提升護理人員工作熱情度,應用于肛腸科護理管理中,可提高護理管理的優勢性[3]。所以,在實際護理過程中,對護理人員要求更高,提高個人特征與色彩,彰顯柔性管理理論的靈活性與含蓄性,讓工作內容更加合理。
柔性管理理論應用過程中,通過崗位輪崗制度提高醫護人員工作積極性,發揮工作人員潛能,發揮自我聰明才智。同其他工作人員進行溝通時,不斷提升自我,獲取他人的工作經驗,揚長避短,進一步完善工作質量與效率。為更好的落實柔性管理理論,定期對護理人員開展培訓,增強其心理素質與專業能力,逐漸提升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適應當前環境,提高自我競爭能力,保持良好的工作現狀,針對實際護理中不足之處進行完善,豐富護理流程,優化管理內容。加強對醫師與護理人員之間的交流,保證工作進程,獲取科學、合理的建議,從而完善科室情況[4]。同時,根據科室工作人員情況,將柔性管理理念貫穿于管理與指導中,提升管理質量,讓管理制度更加科學化與人性化。
對肛腸科實施管理時,管理者同被管理者應保持良師益友的關系,保持工作和諧性,體現人性化管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增強彼此之間的信任感[5]。
通過此次研究中得知:通過實施柔性管理前、后對患者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可發現:患者護理滿意率由79.43%提高為93.75%,相比較,差距大。這更加表明了柔性管理理論的重要性,彰顯以患者為服務中心的思想,彰顯護理人員主動性與創新性,從而保證管理質量。
綜上所述:將柔性管理理論對肛腸科護理管理進行優化,利于提高肛腸科護理質量,提升工作人員自我能力與學習積極性,對患者實施更優質的服務,從而獲得其認可與滿意,這對優化肛腸科護理管理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周翔宇,魏建功.應用柔性管理理論優化肛腸科護理管理的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1):196-197.
[2] 呂 一.應用柔性管理理論優化肛腸科護理管理的探討[J].延邊醫學,2015,17(3):16-19.
[3] 劉春英.應用柔性管理理論優化肛腸科護理管理的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3,27(24):675-676.
[4] 鄒冰強.應用柔性管理理論優化肛腸科護理管理的探討[J].中外醫療,2013,32(21):27,29.
[5] 陳愛霞,張藍丹,黃洪嬌,等.應用柔性管理理論優化肛腸科護理管理的探討[J].心理醫生月刊,2015,21(4):98-99.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