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冰
摘 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分析某藝術特色突出的民辦高校大學生對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利用現狀,選取性別、年級、專業為主體因素對涉及讀者認知、行為和情感等態度因素的部分變量進行差異性分析。總結出該校學生使用圖書館數字資源的行為特點,最后提出以提升讀者體驗為導向的系列對策。
關鍵詞:信息態度;差異性分析;讀者體驗;藝術特色;民辦高校
中圖分類號:G250.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06-00-04
1 基本情況
1.1 調查對象
案例學校是一所以設計和工程為特色的民辦本科院校,專業建設上著力推進藝術類與其他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其濃厚的藝術特色作為一張有力的校園名片吸引八方學子前來,七成以上為藝術生。本研究采用了分層抽樣的調查方式,根據學院規模確定各院樣本數,通過輔導員當面發放紙質問卷的形式發放2050份問卷,共回收問卷1668份,回收率為81.37%。通過對性別與年級、性別與專業進行交叉表分析,被調查者分布情況為藝術女生>藝術男生>非藝術女生>非藝術男生。
1.2 分析方法
將調查問卷表格數據錄入SPSS,并對不同變量進行了編碼和歸類,對調研數據中的特征及態度變量進行了描述性和差異性分析,其中態度涉及大學生對圖書館數字資源及相關服務的整體了解、總體感覺及偏好、使用習慣及期望等。[1]選取用戶的性別、年級、專業為主體因素對上述變量進行差異性分析,采用單因素差異分析方法,通過比較F值、P值、均值,并根據方差齊性P值,選擇LSD或Tamhane T2檢驗方法進行多重比較,最終確定變量在主體因素上的顯著性差異。[2]
1.3 差異性分析結果
不同性別、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群體之間的信息態度差異顯著。
1.3.1 認知差異
男生對圖書館數字資源的了解程度和使用頻率更高。大一學生的使用情況最好,年級越高,使用率反降,入館培訓有助于新生了解圖書館的資源狀況和基本操作;但隨著年級升高,針對性培訓和講座減少,學生的了解途徑更多轉向老師朋輩。藝術生使用圖書館數字資源的頻率更高,但使用范圍不及非藝術生廣泛。藝術生主要通過讀者培訓及宣傳材料了解圖書館資源,而非藝術生則是通過老師同學,受朋輩影響更多。
1.3.2 行為差異
女生更多使用大眾網絡資源獲取專業信息,主要在完成課堂作業時使用圖書館數字資源。圖書館數字資源更多被用于滿足高年級學生的論文需求。藝術生突出用途只集中在設計(藝術類)上,非藝術生則在課堂內外都會用到圖書館數字資源。藝術生主要通過果殼、豆瓣等社區網站獲得專業信息,非藝術生的獲取渠道更豐富,既有網絡資源,還有圖書館資源以及朋輩交流。女生更希望采購圖片類、音頻類、電子圖書及電子期刊。大一和大二學生最希望采購藝術類數據庫,大三學生希望擴大論文庫采購。藝術生愿望清單首位是藝術類數據庫,非藝術生最希望采購網絡課堂。宣傳方式上,女生更喜歡宣傳冊、海報及網站文字介紹的組合形式,男生則希望開展講座和知識競賽等互動性更強的方式。大一學生希望參加知識競賽,高年級學生更希望優化網站文字介紹。非藝術生更接受傳統宣傳方式。服務改進上,除一致要求加強資源使用培訓外,藝術生的側重點在于數字資源網頁優化,非藝術生則希望開通數字資源咨詢服務。
1.3.3 情感差異
女性更偏好使用音視頻多媒體及考試題庫。大一和大二學生更喜歡使用圖書館電子圖書,大三學生更偏好學位論文。藝術生更偏好音視頻資源,非藝術生更偏好全文電子期刊、學位論文、考試題庫、學術搜索引擎。綜合滿意度評分中,低要求、低體驗、高期望組中,女性、大三學生和非藝術生比例更高,高要求、高體驗、高期望的男性更多,低要求、低體驗、低期望的藝術生相對多一些。缺乏對圖書館數字資源的了解和實踐對女性用戶的困擾程度高于男性。藝術生的使用障礙在專業資源檢索方面更突出,不會篩選和網絡原因影響正常登錄更困擾非藝術生。因為缺乏資源檢索基礎技能而不使用的大一用戶更多,相比藝術生,更多非藝術生因為不知道使用方法而不使用圖書館數字資源,并更多地選擇其他途徑滿足資源需要。
2 行為特點
2.1 低利用率與高需求并存
大學生獲取專業學習素材的渠道多樣,主要包括搜索引擎、社交軟件和社區網站等,利用圖書館資源的學生相對互聯網獲取的明顯較少。學生使用圖書館數字資源的主要用途分別是課堂作業、設計(藝術類)、課外拓展和論文,但各項比例都不高,用途在3種及以上的更少,這與當代大學生網絡信息需求多樣化的事實不符。學生對圖書館數字資源的使用與需求存在矛盾,體現在使用需求高利用率低以及利用率低采購意愿高。
2.2 低體驗用戶多
在態度測量中,綜合滿意度評分是態度的直觀體現,其中體驗值是讀者與圖書館在使用過程中建立的主觀感受,涉及圖書館服務和資源在內的一整套技能體系和所有可能影響讀者主觀感受的方法內容,如資源結構、服務內容、響應效率、宣傳方式、網站設計等。調查中,低體驗學生超過半數,同時伴隨低要求,體驗值低的大二、女性、藝術生相對更多。這可能一方面與藝術庫種類單一有關,雖然開通了一種多媒體數據庫,且重點投入了綜合學位論文和電子期刊類資源,但藝術生能利用的此類資源中的文獻數量因學科特點出版較少,降低了使用體驗;另一方面,數字資源培訓的缺位斷層加大了讀者的使用成本。
2.3 多媒體資源需求突出
已有的館藏數字資源中,藝術類數據庫位列愿望清單首位,使用專業信息資源較集中的綜合電子期刊和學位論文數據庫的用戶比例并不高,電子圖書和音視頻多媒體資源備受不同專業、不同性別的學生青睞,同時對多媒體硬件升級的服務期望之高,亦能反映出讀者對多媒體資源需求的迫切。但在使用現狀中,已購的以劇院同步直播為特色的藝術數據庫——庫克藝術中心利用率非常低。這其中的原因可能包括:第一,讀者對已購資源類型的陌生感,電子書、短音視頻資源更多刺激視覺、聽覺等感官,與學生日常生活、社交、娛樂時使用網絡終端的習慣和方式相近。這種熟悉感可能導致學生形成慣性思維,而對需要長時間關注的劇院直播產生抗拒或難以持久。第二,宣傳引導和資源培訓缺位,尚未激活此類資源潛力。第三,已購數據庫資源與專業課程聯系不夠緊密,沒有契合用戶專業需求。第四,直播資源對軟硬件設施的要求更高,目前的網頁功能設置和數據庫響應速度尚無法保證順暢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