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
【摘要】目的 探討加味雷氏養心活血湯治療心律失常痰瘀互結證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本院66例心律失常痰瘀互結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33例予以穩心顆粒,治療組33例予以加味雷氏養心活血湯。結果 治療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 針對痰瘀互結的心律失常患者,加味雷氏養心活血湯能夠進一步提高其臨床療效,減輕癥狀,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推廣。
【關鍵詞】加味雷氏養心活血湯;心律失常;痰瘀互結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02
心律失常在臨床心內科中比較多見,有著發病迅速、反復的特點,嚴重者可降低冠脈血流灌注,導致機體血流動力學流改變,危脅患者生命安全及增加死亡率。臨床上多數抗心律失常藥物雖能夠有效治療心律失常,見效快,但是存在諸多不良反應,故而臨床應用受限。筆者有幸跟師國醫大師雷忠義教授,通過跟師學習及閱讀雷老相關著作,總結了其在治療心律失常痰瘀互結的用藥及臨床經驗,并通過收集本院住院及門診患者,運用雷老養心活血湯進行加味治療痰瘀互結型心律失常,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66例心律失常痰瘀互結患者,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05月的門診及住院患者,依據心電圖提示期前收縮患者,通過隨機分組,對照組、治療組各33例。治療組包括18例男性和15例女性,年齡41~66歲,平均(53.3±9.8)歲;對照組包括19例男性和14例女性,年齡40~69歲,平均(53.5±9.9)歲。兩組臨床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西醫治療,同時予以其他疾病等對癥處理。對照組33例給予穩心顆粒,5 g/次,3次/日,堅持治療4周。
治療組33例則予以加味雷氏養心活血湯,即:西洋參10 g,丹參、珍珠母30 g,龍齒20 g,麥冬、甘松、瓜蔞各15 g,陳皮、五味子、薤白、郁金、赤芍、半夏各10 g,黃連8 g、三七粉3 g(沖服)。1劑/日,水煎400 ml,早晚各200 ml溫服。堅持服用4周。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分別觀察并記錄兩組病例心悸、心慌、胸悶、胸痛、氣短、乏力、舌苔及脈象等中醫證候指標;所有實驗對象治療前后均常規查心電圖及動態心電圖、血尿糞常規及肝腎功、血脂等檢查。
1.4 臨床療效評定
臨床體征及癥狀表現徹底消退,心動減緩,期前收縮次數減少50%以上,為顯效;臨床體征及癥狀表現有所減輕,心律基本恢復正常,期前收縮次數減少<50%,為有效;未達上述標準,視為無效。總有效率為顯效+有效的病例數占總例數的百分比。
1.5 統計學分析
匯總分析研究數據,并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進行處理并進行對比檢驗結果,以[n(%)]描述計數資料,檢驗差異以x2表達。P值<0.05提示統計學意義成立。
2 結 果
研究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3.94%,常規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1.82%,組間差異顯著(P<0.05)。詳情見表1。
3 討 論
祖國醫學認為心律失常屬于“心悸病”范圍,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善驚易恐、自覺心悸、坐臥難安、時作時息,更甚至無法自主,大部分患者伴有氣促、胸悶、胸痛、喘促、眩暈、乏力等表現,該病發病機制復雜,病情反復無常[1]。心為主要病位,影響五臟六腑,本虛標實,故而中醫治療心律失常則主張平衡氣血陰陽,促使其心神恢復正常[2]。現階段,臨床治療心律失常所采用的藥物,雖然具有一定的療效,但長時間服用容易引起諸多不良反應,影響整體療效及生活質量。
加味雷氏養心活血湯方劑之中的西洋參能夠補氣益陰,滋補心腎;麥冬安神寧心;五味子養心安神、補益肺腎;三藥共奏養陰、益氣、安神之功效。丹參可以生心血、破宿血、定志安神、補心、暢通血脈,具有改善心肌缺血及微循環之功;珍珠母以及龍齒可以安魂定悸、鎮驚;瓜蔞、半夏、陳皮可以寬胸、消痰、導滯、燥濕、理氣;薤白通陽散結行氣,振奮心陽;三七粉活血生血、止痛、祛瘀生新;甘松、郁金用于調理諸氣,疏肝解郁;黃連清心;赤芍活血、散瘀止痛。諸藥共奏活血化瘀、祛痰通絡、養陰益氣安神之功效[3]。綜上,在運用加味雷氏養心活血湯治療心律失常方面,患者臨床癥狀明顯得到改善,有效的改善了心律失常頻繁的發作[4]。同時,雷老認為心血管病在臨床上雖以痰瘀互結之證型較為常見,但臨床實際運用中,不可全部拘泥于此,要根據病人實際病情出發,堅持中醫辨證論治及整體觀念原則,從而達到滿意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萬雪花.益氣養陰活血湯配合西藥用于治療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8):183-186.
[2] 朱立東.補腎養心活血法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4):194-195.
[3] 范 虹,雷 鵬.雷忠義主任醫師運用養心活血湯治療多種心血管經驗[J].陜西中醫,2005,26(10):1075-1076.
[4] 武雪萍,王 勇,陳金鋒,等.雷忠義臨證精華[M].陜西: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29-47.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