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作為突發事件,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投融資都產生了影響,對企業的財會工作上的負面影響也較為直觀。本文通過各方數據對此次疫情影響下的財會工作作出了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本文認為財會工作上的難處為現金流短缺、財務人員將失業或降薪、疫情打亂工作節奏、增加財務管理難度,相關對策為企業應爭取政策及信貸支持、加強應急管理、優化企業財會工作平臺、財務人員加強職業競爭力。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財會工作;現金流
一、引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蔓延迫使政府作出暫時封閉武漢,倡議市民降低出門頻率的決策,各省份紛紛啟動一級響應。春節過后,除部分醫療物資企業,各企業基本停工停產,從1月下旬到2月中下旬,全國電影娛樂、餐飲、交通運輸、零售、旅游、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出口、房地產等行業停擺,從1月下旬至3月中下旬,全國娛樂業、住宿和餐飲業、部分制造業等行業仍處于停工狀態。而且由于4月全球疫情的集中爆發,又對我國外貿行業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同時,全球經濟增長受到疫情嚴重沖擊,我國疫情防控面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形勢,又處于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這些給各企業財會工作帶來了難以解決的難處,疫情對生產經營的負面影響仍然是持續存在且巨大的。
二、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財會工作的影響
1.企業內部資金周轉出現困難,融資難度大
受疫情影響,企業在停工停產一至兩個月之后,受限于原材料、訂單量或客流量、交通運輸、場地租金等方面,復工運營將會受到極大沖擊。據市場預測,樂觀來看,第一季度工業生產也要減少6.4%,貢獻的GDP會下滑4500億。受到沖擊最大的的服務業中,春節假期旅游收入預計減少4111億,餐飲零售收入下滑8000多億,電影票房清零;甚至第二第三季度經濟增長也面臨下行壓力。如此,這些受影響的企業,極有可能發生現金流斷裂的情況;據調研數據顯示,接受問卷調查的復工企業在列出的延長貸款償還期限、提供資金流動性支持兩項支持政策中,意愿高的企業占比均較高,分別為82.22%、76.67%,說明企業在這兩個方面有著強烈訴求。由此可見,復工的企業對資金的迫切需求;而且在短期內,企業無法繃緊現金流擴大生產,因為投入無法快速獲得收益,存貨無法形成現金,并且很可能減值。
從另一方面來講,疫情會降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供給,因為疫情將導致銀行中間收入放緩、凈息差下降、盈利能力承壓,且面臨不良資產上升壓力,所以銀行為降低風險,維持運營,將收緊信貸的資金供給。另外,此次受疫情影響的企業需求的資金流會更多,銀行信貸供不應求。
2.對企業本身沖擊嚴重,財務人員面臨失業或降薪
疫情推遲了國內80%以上企業的生產經營,這些企業在停工減產期間沒有收入,維持運轉已有困難,有些企業甚至在復工前就宣布破產。其員工自然也受到影響,輕者薪資減少,嚴重者將面臨失業。
據人民命法院公告網顯示,2020年1月22日至3月31日受疫情影響宣布破產的企業已超過1000家,其中大型知名公司有10余家。比如IT職業培訓企業兄弟連教育,本身實力十分雄厚,但是因疫情無法招生,資金流短缺,無法完成對賭協議,宣布破產。宣布破產企業較為集中分布于娛樂業、服務業、批發零售業、房地產行業和制造業,這些行業的財務人員受影響較大,失業率較高。從參加問卷調查的會計從業人員統計數據來看,有12.24%的財會人員預計將被迫失業,25.62%的財會人員將受到負面影響,如下表。
另外,有53.65%的受訪者預計自己的收入會因為疫情而減少,如下圖所示。
3.疫情打亂了財務工作節奏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4.4%的財會人員工作節奏被打亂。受疫情影響,即使在復工后,全國各省市均限制人員流動,給企業財會工作帶來諸多不便。首先,企業財報不能按時披露。企業年度財務報表的披露時間是在1月-4月,但受2020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企業發布財報時間正在各企業停工減產期間,員工都居家隔離,無法按期更新財務資料或發出股東大會通知。深交所、上交所均已發布公告,上市公司可申請延期披露財報。但是財務報告是外部投資者了解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重要渠道,財務報表的及時性對投資者至關重要。外部投資者將對受此次疫情影響延期披露財務報表的上市公司缺乏信心,從而直接影響上市公司的股價。
其次,各崗位工作量嚴重失衡,稅務和管理崗位工作量增加,投融資和內審崗位工作量減少。第一,由于傳統財務的局限性,疫情期間遠程辦公和在線核算無法滿足企業稅務和財務管理的全部要求,復工后堆積的工作量增加;第二,疫情停工期間和復工后2個月內,金融和資本市場不活躍,投融資崗位工作量顯著減少;第三,企業停工導致日常專項審計、內控風險測評等工作無法正常進行,工作量自然減少。
4.疫情增加了財務核算和財務管理難度
調查表明,受疫情影響,復工后財會工作現場與遠程相互結合的辦公模式比例達到71.58%,而在遠程辦公中財會工作會受到一些限制。第一,收款、報銷、成本管理、付款等環節受疫情影響大。在收付款時,需要繁雜繁瑣的程序來保證資金的流向;報銷時,需要部門經理、財務部門、總經理的簽字審核;成本管理中會計信息多且雜亂,需要統籌整理;這些在遠程辦公中無法完全解決。第二,稅收變化大,稅收籌劃難度增加。國家稅務局和財政部為盡力削減疫情對經濟的不良影響,實行對小微企業減征增值稅、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等措施。如此給企業報稅和稅收籌劃都增加了難度。第三,同樣由于遠程辦公的局限性,企業員工間溝通效率低下,導致在財務管理中,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的的人力和物力資源,花費更高的成本費用。第四,在疫情期間,除少部分醫療物資企業沒有停工外,其他企業均停工,因此比原計劃收入減少,成本增加,商譽減值。尤其是娛樂業,住宿和餐飲業,農林牧漁業,建筑業等行業,商譽會隨著各企業的減產大幅縮水,那么在年報中,企業的總資產將下降,甚至資產呈現負增長。
三、對策
1.企業應積極爭取政策以及信貸支持,維持現金流
關于企業的現金流,首先,疫情在全球蔓延,外資的支持能力受限;其次,一方面財政部已發布財金〔2020〕3號,關于支持金融強化服務,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銀發〔2020〕29號,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等,對復工企業的資金流可提供一定的支持。一方面,財政部、稅務部等宣布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免征湖北省境內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含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增值稅,其他地區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由3%降為1%,減免房租等,都為企業復工提供了保持現金流的政策支持。最后,銀行信貸雖然不會大量加大信貸支持力度,但在國家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大環境下,會適當放寬貸款的總量和利率。企業應積極落實財稅金融政策,財會人員在面對重大事件時應積極發揮作用,保證有效信息流,為維持企業現金流提供可靠資料。
2.財會人員應順應潮流,多種手段提升職業競爭力
在問卷調查中,學歷越高、職位越高、經驗越多、所在企業規模越大的財會人員受疫情的影響越小。因此,在財務工作中努力提升自己,是財會人員應對重大危急事件的重要途徑。
關于如何提升財會人員的職業競爭力,首先,通過學習、考證提升專業技能,不斷地充實、提升財會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綜合素養,為應對復雜迫切事件奠定堅實的專業技能基礎;其次,財會人員應為自己制定詳細的職業規劃,對未來的發展制定一個合理且合適的目標方向,朝既定的目標努力,事半功倍;最后,在經濟和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的財務會計工作理論與方法已無法滿足現階段財會工作的崗位需求,所以財會人員應該具備多層次的知識架構,掌握互聯網科技下的多元化信息流處理方式,了解相關計算機知識、網絡知識和相關財務軟件的操作技術。
3.優化企業財會工作平臺
通過此次疫情,傳統財務的痛點也一一暴露出來。第一,缺乏完整統一的財務、稅務、金融等主營業務服務平臺,仍然依賴ERP、CRM、SCS等單一業務財務系統,對人力資源的要求高。第二,財務運營和財務分析以人力為主,對財務會計信息的管理效率不高,可能出現財務會計信息滯后和失真問題,對企業的投融資和發布年報等環節產生負面影響。第三,缺乏遠程審批技術和在線辦公平臺,收付款、報稅、報銷等流程無法進行,溝通效率低下。
由于這些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所以需要優化企業財會工作平臺。針對以上缺陷,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1)智能財務,適用于大中型企業。智能財務借助于RPA、模式識別、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自動、快速、精確、連續地處理財務工作,解放了大量的人力;也能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對財務會計信息進行分析預測,提高財務決策的準確性,同時提升財務管理的效率。(2)建立財務大共享平臺,大共享平臺是指包含財務、稅務、金融、采購、人事等模塊的共享服務平臺,信息共享后可滿足企業對財務信息及時性、準確性的需求,提高生產經營效率。(3)遠程審批系統,包含數字簽名、電子發票、移動審批等模塊。能滿足遠程審批的需要,節省了人力資源。
4.企業應加強風險預警和應急管理
面對如此次疫情的突發事件,企業自身的風險預警與應急管理非常重要。風險預警的作用就是在企業運營各個環節之中,將企業投融資、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問題集中控制,發現現金流管理中的風險預警信號。2006年1月8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出臺,我國應急預案框架體系初步形成。應急管理是在企業運營期間,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時,全面掌握當前形勢下的經濟環境,并建立應急處理方案,降低突發事件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
加強風險預警和應急管理,一方面對企業維持現金流,保證企業平穩運營有重大作用。比如疫情導致的突然停工減產,及時啟動應急管理,將相對降低損失。一方面,企業長期處于一種高速發展階段,而突發性事件,顯然將打亂企業管理的節奏,但如果加強風險預警和應急管理,在應急管理的框架體系下,企業運營受限將有所緩解,企業員工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壓力將下降。
參考文獻:
[1]梁中華.一季度GDP影響有多大?[R].中泰證券研究報告,2020.
[2]任聲策.調查報告: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企業復工和經營的影響.[R].經濟觀察網,2020.
[3]李佩珈,李義舉.全面評估新冠肺炎疫情對金融業的影響及相關建議[R].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報告,《宏觀觀察》,2020,No.8.
[4]劉勤,楊寅.智能財務的體系架構、實現路徑和應用趨勢探討[J].管理會計研究,2018,1(01):84-90+96.
[5]王絳.企業風險預警和應急管理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33):14-15.
[6]姜超等.遭遇黑天鵝,應對比預測重要[R].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報告, 2020.
[7]聶良利.國有施工企業財務管理風險及其預警機制構建[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08):146-147.
作者簡介:韓程(1994- ),女,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研究生,研二;通訊作者:袁建國(1960- ),男,博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會計制度、財務管理與公司財務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