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葉圣陶先生指出:“教材無非是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進,從外到內;一個出,從內到外。學生須能寫作,須能讀書,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
關鍵詞:語文;教學;小學
“讀寫結合”是個老話題,也是常談常新的話題。國內外對讀寫結合的研究涉及了讀寫結合的方方面面。有的學者專注于讀寫結合的方法研究;有的專家對讀寫結合的誤區做了深入的分析;有人對讀寫結合點的設置進行了探尋。但是隨著教材的改變,讀寫結合的一些新問題又擺在了我們面前,仍存在一些可以繼續探索的方面。使用了一個學期的統編教材,縱觀老師們的語文課堂,許多教師還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編寫特點及編者的編寫意圖,不能充分利用讀寫結合進行教學,關于統編教材讀寫結合教學的序列化和系統性缺乏整體認識,還有部分老師沒有從老教材的知識體系中走出來,對統編教材不能很好地進行年級段間的過渡和銜接。所以我認為很有必要剖析統編教材的特點,深入進行統編教材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的研究。
“讀寫結合”教學中我們要思考寫作如何推動閱讀,不只是以讀促寫,還要考慮讀寫結合中,不同年齡的讀寫方式有沒有不同的特點和思維的特征。從2019年秋季開始,我帶領我校教師成立“統編教材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組,組織骨干教師通過集體備課、上研討課、公開課等教研活動,創建了適合學校的“四讀一寫”模式。以小學語文統編教材中的文本為例,針對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案例,以課程標準、心理學等理論為基礎,探究具有實踐性和操作性的讀寫結合策略。帶領骨干教師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1. 重點分析課標的要求,把握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的編排特點,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立足課堂教學,了解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現狀,找到教學者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2. 研讀讀寫結合教學的相關著作和學位論文、期刊論文。通過查閱文獻,了解近年來讀寫結合教學的相關研究,為課題的研究奠定基礎。3. 從“統編教材小學第二、三學段讀寫結合的目標階梯體系”“讀寫結合的內容序列”“探索多種形式的讀寫結合訓練”三個方面構建讀寫結合策略。
統編教材從三年級開始,每個單元在單元導語中列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一條指向閱讀的要求,另一條指向寫作的要求,明確了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例: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童話世界,閱讀要求: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習作要求是:試著編童話,寫童話。統編教材就是雙線組元,讀寫結合是雙方面的。我們如何體現?既要關注讀,還要注重寫。分析統編教科書每個習作單元的編排:精讀課文——從閱讀中學習表達方法;交流平臺——歸納梳理,提煉方法:初試身手——初步嘗試運用;習作例文——進一步感知方法:學生習作——形成學習成果。不管是單元習作還是習作單元,單元各部分學習內容之間協調一致,讀寫并重,體現了讀寫結合——由閱讀得法到習作能力的培養。
根據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的特點,閱讀教學目標、寫作教學目標,基于二、三學段寫作訓練的總體目標,從單元出發,在單元雙線結構的背景下,從單元頁的語文要素入手,結合課后題、語文園地,挖掘單元讀寫訓練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從單篇出發,挖掘單篇課文讀寫結合點,讀寫結合策略,課堂上,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進行讀寫訓練,學生準備讀寫訓練本,當堂練筆。教師以隨筆、反思的形式,記錄自己在教學中關于讀寫結合訓練的思考。以學生所處的年級段為縱線,以學生應該掌握的寫作知識和能力發展為橫線,在不同年級段建構讀寫訓練體系。
作為一線教師,我利用便利的教學資源,在“讀寫結合”實踐課的基礎上,積累、收集、整理研究資料,篩選出磨礪得相對成熟、效果比較顯著的課例和反思。結合理論的高度對這些案例進行深入分析,由個別到一般,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而更好地整理出小學語文“讀寫結合”訓練方法和途徑。例: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一課《貓》。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中,指向閱讀的要求是:體會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的。指向習作的要求是:寫自己喜歡的動物,試著寫出特點。圍繞本單元的讀寫要求和課后習題。我采用“四讀一寫”模式,對課文《貓》做了如下教學設計,以達到讀寫結合,讀寫共生。
《貓》這一課的讀寫結合就是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讀寫訓練的教學目標設計為:1. 認識“慮、職”等6個生字,讀準“屏、折”2個多音字,學會“呼喚、響動”等10個詞語。2. 默讀課文,感受貓的可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 體會第2自然段寫法上的特點,井嘗試練筆。而教學重難點嘗試先概括出動物的特點,再通過具體的事例進行描述,表達喜愛之情。課前讓學生做好準備,搜集老舍先生的相關資料,想想自己與小貓之間發生的故事。主要通過以下四讀一寫,五步完成教學。
一、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 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詞字音讀準確;句子讀流利、通順;讀通課文。并想想老舍筆下的貓有什么特點,畫出相關語句。2. 檢查自學情況:出示下列詞語:“貪玩、盡職、稿紙、解悶、遭殃、花盆、蹭、蛇、無憂無慮、豐富多腔、屏息凝視、枝折花落、生氣勃勃”。這里特別注意老師強調容易讀錯的詞:屏息凝視、枝折花落。3. 老舍筆下的貓有什么特點?課文中哪兩個句子能概括出來?交流出示句子:第一句是書上原句: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第二句是:滿月的小貓就更好玩了,腿腳還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4. 默讀全文,看看課文中哪些內容是圍繞“古怪”寫的,哪些內容是圍繞“淘氣”寫的。課文分成了兩大部分,1~5自然段寫了貓的“古怪”之狀,第6自然段寫了貓的“淘氣”之態。這兩句話是這兩部分的總起句,這兩部分的最后一句你再讀讀,發現了什么?這樣一讀我們就明白了,小貓因為什么而可愛?老舍寫貓,是在寫它可愛,圍繞可愛,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古怪,一是淘氣。古怪和淘氣是貓的本性,而可愛是作者因對貓的喜愛而生發的一種感覺。就像我們人一樣,因為喜歡一個人,所以古怪、撒嬌都覺得是可愛的;否則,就會覺得是可惡的。于是古怪也就因為主觀因素的左右而變成了一個“搖擺不定”詞,愛它則褒,厭它則貶。可見老舍對貓的喜愛,已是無條件的“全盤寵愛”。
二、 精讀探究,學習表達
學習老舍是怎么寫貓的古怪性格,表達他的喜愛之情的。1. 自由讀第1至5自然段,圈出寫貓古怪的詞語,再想一想,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貓古怪在哪兒。2. 分享交流:(1)我們就以第二自然段為例,讀讀看,怎么說清楚的。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說它老實吧,它的確有時候很乖——
可是,它決定要出去玩玩——
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啊——
可是,它聽到老鼠的一點響動,又是那么盡職——
在這里省略號省略的是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原來老舍先寫了它的一個特點,接著抓住具體事例寫它的行為表現。從老實到貪玩,從貪玩到盡職,這些矛盾的性格都集中在貓的身上,因此說貓的性格古怪。那么這樣寫,有什么效果?讀第二自然段就明白老舍的文章好像不是寫給你看的,而是說給你聽的。相互矛盾的性格對著說。
三、 朗讀感悟,積累語言
引導學生帶著想象,再次朗讀第二自然段,感受作者對貓的喜愛。
四、 讀寫遷移,學以致用
語言大師老舍的寫作秘密都被學生發現后,就可以指導來學習寫一寫了。回憶自己喜歡的某種小動物,有沒有這樣看似矛盾的性格特點,嘗試將這一特點概括出來,然后通過具體的事例進行描述,仿照第二自然段寫一段話。
五、 閱讀鏈接,以寫促讀
我們學習了運用具體事例表現貓的特點。課下請同學們讀一讀:夏丏尊和周而復寫貓的片段,比較一下和老舍的《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這樣學生由讀到寫,由寫促讀。契合了統編教材“讀寫并重”這一理念。
再如六年級《夾竹桃》,通過引導學生品讀關鍵詞句感悟夾竹桃葉影參差、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從而深入感受作者喜愛夾竹桃的原因,培養審美情趣,品味課文的語言,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仿寫課文第五自然段。
一、 初讀,感受夾竹桃的韌性
伴著和煦的春風,許多花競相開放,而夾竹桃——
伴著盛夏的暴雨,許多花在風雨中零落,而夾竹桃仍然——
伴著深秋清涼的寒風,許多花隨風凋零,而夾竹桃依然——
二、 精讀探究,學習表達
季羨林不僅有夾竹桃一樣可貴的韌性,還有一種浪漫的情懷,引導學生讀文討論,品析構段之妙:文中一共寫了作者的幾個幻想?寫一個、兩個或四個不可以嗎?為什么要寫三個呢?通過品讀句子,體會遣詞之妙:一是讀讀句子,抓住“爬過、飛過、乍起”這三個詞語,體會用詞準確之妙。二是比較句子:透過“居然就是(真看到)、真的展現出(真看到)、真看到(真看到)”體會用詞變化之妙。
三、 朗讀感悟、背誦,積累語言
四、 讀寫遷移,學以致用
出示一組葉影參差、花影迷離的朦朧畫面,引導學生想象仿寫。教師可提示開頭句子:
葉影參差,花影迷離,花香襲人,我們幻想它是……
五、 閱讀鏈接,以寫促讀
這篇文章作者寫于1962年,發表五十多年了,我們現在學到的只是原文的一部分。引導學生讀讀季羨林的原作《夾竹桃的傳說》。
基于寫作訓練的總體目標,依據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的使用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把二、三學段不同文體的寫作目標在各個讀寫訓練點進行有序分步,整理出較為系統的統編教材讀寫結合訓練的目標體系。有利于教師整體把握二、三學段寫作目標,有計劃地進行讀寫結合的練習,較好地完成年級間的銜接和過渡,更加有效地使用統編教材進行讀寫教學。
我在仔細研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分析統編小學語文教材讀寫結合資源的基礎上,把二、三學段學生應該掌握的寫作知識和能力發展在不同學段進行細化,確立讀寫結合點,梳理出讀寫結合訓練內容序列。按照寫作知識或技能的深淺難易程度,從淺到深、從易到難進行排序,編制好科學訓練的階梯序列,使得學生讀寫結合的訓練更加有序。利用課文這一具體課例,通過“四讀一寫”,使學生在讀中探寫,學以致用,由寫激發讀同一類文章的欲望,以寫促讀,達到了讀寫結合,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運用語言的興趣。
作者簡介:
王閣杰,山東省菏澤市,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