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智
【摘要】繪本是一種以繪畫為形式的書籍,其內容主要是繪畫,并且附帶有少量的文字內容。借助繪本不僅僅可以講述故事、學習知識,還可以幫助學生構建精神世界,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繪本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方式,并且在實際的應用中,可以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將繪本內容動態化展示,將聲音、視頻等有效地融合,激發學生英語閱讀興趣,不斷擴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對此,主要結合小學英語教學,分析繪本教學中的問題,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 繪本教學 問題 策略
英語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注重學生識字能力、語言能力的培養,豐富學生英語知識的積累。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不少學生缺乏英語學習興趣,不利于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往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采取灌輸式教學方式,根據教學經驗開展課堂講解,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和交流,使得英語教學枯燥無味,學生喪失英語學習興趣。因此,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繪本教學策略的應用,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英語核心素養。
一、小學英語繪本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繪本選擇不合理、不恰當。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過程中,繪本選擇影響到教學效果。從年齡層次來說,有些繪本適合學前兒童,有些繪本適合小學生。從繪本的內容來說,有認知、情感、道德、個性等多方面的內容。因此,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重繪本選擇,保證繪本教學的質量。但是在實際的繪本教學中,繪本選擇隨意性、主觀性比較強,使得繪本內容和課堂內容脫節,影響繪本教學質量。
2.繪本故事不夠完整。繪本內容因為其直觀性和趣味性,更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提出一些無所謂的問題,使得故事變得支離破碎,影響學生繪本閱讀興趣。比如,在繪本閱讀之前,教師在故事開始之前提出問題,讓學生做好準備。這樣的繪畫閱讀活動,使得學生喪失學習興趣。
3.角色定位不夠清晰。小學英語教學中,繪本閱讀的目標是將故事融入學生內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但是在實際的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以局外人的身份置于故事之外,難以深入體會繪本故事。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獲取到的僅僅是知識信息,難以深入體會其中的情感,使得繪本閱讀成為單純的說教,違背繪本教學的初心。
4.缺乏指導。小學階段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作為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如何閱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部分教師常常讓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活動存在走過場的現象,不利于學生的思考和啟發,使得繪本利用率比較低。
二、基于小學英語繪本教學問題的有效對策
1.結合學生需求選擇繪本。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思維能力水平較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需要結合學生學習情況、性格特點,選擇合適的閱讀繪本。繪本具有想象力豐富的特點,選擇符合學生想象力的繪本,引導學生結合繪本想象,加深繪本內容的理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小學英語低年級英語繪本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的識字量較少,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少,結合學生特點,可以選擇趣味性、繪畫精美的繪本內容,如《森林里的躲貓貓大王》《木偶奇遇記》《紅狐貍和小鴨子》等,更加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主體,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對于小學中年級的學生,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教師選擇針對性的閱讀繪本,如《小魔怪要上學》《我喜歡書》《阿凡提的故事》等。這些閱讀繪本內容,可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教師注重學生閱讀分析和情感體會,選擇相應的閱讀繪本,如《沒有耳朵的兔子》《藏在環襯里的秘密》《美麗的矢車菊》等,通過學生繪本閱讀,讓學生深層次地理解繪本內涵和思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優化繪本教學策略,保證故事完整性。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過程中,繪本內容的故事性比較強,并且情節懸念是繪本故事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在繪本內容中,圖畫和文字相互補充,對整個故事內容進行敘述。在每個繪本故事中,都有著一根主線串聯著。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習慣以成年人的角度閱讀,忽視故事內容,偏重于文字教學。例如,在小學英語繪本《我有友情要出租》的教學中,繪本中主要講述森林中有一只大猩猩,它沒有朋友,感覺非常寂寞。它在一顆大樹上貼上一片葉子,上面寫著:“我有友情要出租,一小時五塊錢。”小女孩咪咪只有一塊錢,大猩猩收下咪咪的一塊錢,陪她玩。咪咪每天都來租友情,他們一起玩耍。一天下午,咪咪要搬家了,并且留下了心愛的布娃娃作為告別禮物。后來,大猩猩在樹上貼了片葉子,上面寫著“我有友情免費出租。”繪本中有著故事性的情節和畫面,教師讓學生對整個繪本進行閱讀,完成整個繪本的閱讀,保證繪本內容的完整性,提高繪本教學的有效性。
3.明確學生繪本教學角色。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繪本中的角色,明確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讓學生了解自己應當處于什么樣的角色,如教師在繪本講述的過程中,將學生定位為繪本中的角色,將教師帶入到故事中,理解故事內容,深入體會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加深繪本內容的學習和理解。在繪本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角色表演活動,通過語言、動作呈現出角色特點,保證繪本教學有效開展。例如,在《木偶奇遇記》的繪本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通過繪本閱讀了解其中的角色,并且通過表演活動掌握繪本中的內容。借助這樣的繪本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利用繪本圖畫深入教學情境。在繪本教學的過程中,圖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繪本中有著豐富的圖畫,色彩非常鮮明,人物形象非常突出,并且有著豐富的故事情節。在教學的過程中,閱讀之前,教師讓學生觀察圖畫,結合圖畫觀察猜測一些故事內容,讓學生對繪本情節進行設想。例如,小學英語繪本《春雨的色彩》的教學中,在開始閱讀之前,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觀察繪本圖畫,回答相應的問題:同學們,通過這些圖畫,你覺得里面講述了什么樣的內容?有的學生說:“燕子們在田野里討論。”也有學生說:“燕子在討論著春季的雨。”有的學生也會提出質疑:“下雨了,燕子回不去家。”通過這樣的指導活動,指導學生思考和學習,讓學生安靜認真地聽取教師的朗讀。學生在聽完教師的朗讀之后,結合自己的猜測,進行相應的對比,加深繪本內容的學習和理解。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可以從畫面上做出猜想,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讓學生結合畫面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深入理解繪本內容,體會繪本的情感和思想。
三、結語
小學英語教學中,借助繪本內容的優點,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可以很快融入到繪本閱讀中,加深知識內容的學習和理解,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推動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在實際的繪本教學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繪本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繪本選擇不當、故事不完整、角色不清晰以及缺乏有效指導等,根據繪本教學中的問題,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繪本教學方式,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保證繪本教學有效開展,加深學生繪本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岳志堅,許敬.PBL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外語教育,2018,(06):72.
[2]雷霞輝.英語閱讀課后寫作任務設計探析[J].基礎外語教育,2018,(06):66-71+111.
[3]孫演玉.經典兒童小說的復譯與信、達、雅——以《老人與海》為例[J].英語廣場,201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