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卓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之下合理地進行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習效果與質量。分析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探究合理的教學模式與作業的設計模式與手段,進而提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質量與效果。基于此,主要探究了新課標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問題與手段。
【關鍵詞】新課程 小學數學 作業設計 問題分析
根據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科學合理地進行作業設計分析,可以提升作業的針對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新課標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還是存在一定問題與不足,其主要表現如下:第一,任務量過大。數學作業布置過程中存在任務量過大的問題,學生的負擔相對較大,對作業有一種厭惡心理,導致作業效率不高。第二,模仿性題目較多。通過適當的模仿例題可以提升學生的反應能力,但是如果反復的、重復的練習同質化的題目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甚至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作業設計缺乏合作性。第四,教師布置的數學作業,多數是由學生自己獨立解決的,缺乏合作的內容與題目,這種作業類型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也不利于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
二、新課標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優化對策
1.優化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內容。在數學作業設計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作業程度合理劃分,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進行合理地作業劃分,在作業設計過程中要加強對以下幾點的重視:第一,根據難易程度合理設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生作業的完成狀況,通過小組劃分的方式設計作業。例如,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適當地增加作業難度;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則要設置簡單的作業習題;對于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的學生則要增加基礎性的知識,等等。第二,根據學生認知能力合理設計作業內容。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狀況,分析學生學習特征,綜合數學知識點、知識內容,通過靈活的方式進行層次劃分,進而凸顯數學作業的效果與質量。根據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掌握能力,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之下,有針對地設置作業內容,做到因材施教。同時,教師要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了解學生學習的重點,提升作業設計的針對性,避免盲目設計等問題,提升作業針對性,保障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作業。第三,掌握學生實際需求。分析學生的學習態度、理解能力、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以及記憶力,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等因素合理、分層次地布置作業,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在根本上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提升作業設計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第四,靈活布置作業設計。在作業設計過程中,更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開展,根據學生對基礎知識、重點知識、難點知識的掌握能力,保障教學重點與內容的一致性,進而提升作業設計的有效性。在作業設計中要掌握學生的具體變化狀況,根據學生的具體狀況、學習能力、進步空間等合理地進行作業設計,要凸顯作業設計的激勵作用,進而通過科學合理的作業設計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2.重視作業評價,提升教學質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作業設計的本質就是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問題與不足,可以在無形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實踐中要加強對以下幾點的重視:第一,重視過程評價,凸顯激勵作用。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分析各種因素,合理設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地設置一些作業,觀察學生的學習、思考能力,充分地凸顯作業的價值。通過合理的作業設計,讓學生不斷進步,這樣才可以在無形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自信心。第二,強化質量評價,凸顯作業反饋作用。在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教師要明確數學知識的重點內容,在設置作業中要環環相扣,無形之中激勵學生,反饋各種信息內容,分析學生的問題與不足,優化作業內容,這樣才可以真正地凸顯作業的價值與效果。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教學中要根據教學要求合理地設計作業,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系統分析、科學設計。教師通過合理的作業設計,鞏固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在根本上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在數學作業設計過程中,要根據新課程的要求與標準,分析學生的實際狀況,分析學生的認知、思維與情感狀況,合理設置作業內容,可以讓學生在無形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漢才.新課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的常見問題與解決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8,(17):166.
[2]張爽.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分析[J].讀與寫,2018,(02):186.
[3]谷云鵬.新課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問題與策略[J].中國培訓,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