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寧
摘 要: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如何選擇有效的教學內容,進而更好地開展有效的閱讀訓練,對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語文素養都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以關鍵詞來進行教學內容選擇,以學習興趣來進行教學內容選擇,以課后練習來展開教學內容選擇,進而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核心素養;教學內容;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5-0044-02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構建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作為教師,在教學內容選擇過程中,必須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為導向,圍繞教學內容來展開教學,力求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與閱讀能力的目的。
一、以關鍵詞來進行教學內容選擇
無論是哪一篇文章,講述的是什么樣的內容,都會有一個或者幾個關鍵詞貫穿整篇文章之中,并且整篇文章的敘述也都圍繞這些關鍵詞來展開。作為學生,在某一篇課文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能夠抓住關鍵詞,就能夠準確把握整篇課文的中心思想。同時,這種方式還能夠達到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能力的目的。基于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在選擇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將確定的關鍵詞融入其中,并且以關鍵詞為基礎來最終確定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而讓學生能夠準確理解并把握課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在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將相和》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來朗讀課文,并從中找出整篇文章的關鍵詞“和氏璧”。之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圍繞“和氏璧”以及“負荊請罪”這兩個關鍵詞來展開,并以此來確定教學內容,將整篇文章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和氏璧”是一個什么東西?秦王想要“和氏璧”的原因是不是單純因為它是個寶物?教師要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和氏璧”,并讓學生了解秦王想要“和氏璧”僅僅是一個借口,他真正的目的是為攻打趙國找一個理由。第二部分,教師主要圍繞趙國的大臣們選擇獻“和氏璧”的合適人選來展開,他們通過商議最終選擇藺相如作為獻和氏璧的使者,而藺相如也不負眾望以自己的智慧為趙國保住了和氏璧。第三部分,是整個文章的重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澠池會盟”“負荊請罪”兩個事件為主題來展開,引導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結構進行準確把握,進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
語文教學的關鍵詞是基于不同的課文而言,不同的課文有著不同的教學重難點,教師要充分做好備課工作,并從課文的重難點內容考慮,梳理課文中的關鍵詞,以提升課堂教學實效,落實每一課的核心素養要求。
二、以學習興趣來進行教學內容選擇
只有學生對于所學的內容有足夠的興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課程的學習中。基于此,教師在教學內容確定過程中,應仔細研究教學內容,從中找到能夠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知識點,最終達到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例如,在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來展開教學。在上課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音頻播放開國大典上毛主席的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播完后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聲音嗎?”學生們肯定會異口同聲回答“知道,這是毛主席的聲音。”之后,教師再適時播放開國大典時的畫面。這樣,會在很大程度上引發學生學習《開國大典》這一課的興趣。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開國大典的盛況,主要包括: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升國旗奏國歌,閱兵以及之后的聯歡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立足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切入課文內容,進而讓學生在高漲的學習熱情中高質量地完成課程的學習。
語文教學的對象是朝氣蓬勃的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多從學生的學習心理進行考慮。這是因為,只有選擇學生樂于接受內容和方式來展開教學,才能真正提升教學效率。
三、以課后練習來進行教學內容選擇
部編版的語文教材,在每一篇課文之后都會附帶一定的課后練習,而這些課后練習都是結合整篇文章的重點進行設計的,因而課后練習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代表性。而且課后練習的類型也較為多元,對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非常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注意考慮課后練習,展開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例如,在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選擇時,可以參照該課課后練習的第三題:讀課文之前,你對于課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讀課文之后,你對于哪些人物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你還想了解哪些關于他們的故事?這個問題包含了整篇文章中的主要人物這一核心內容。圍繞此內容,教師進行提問:諸葛亮是誰?他用什么樣的方式僅三天的時間就得到了十萬支箭?你認為諸葛亮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讓學生立足以上問題在文章中尋找答案。然后,教師還可以課后練習中的“你還想了解哪些關于他們的故事”作為整個課程的延伸,讓學生通過網絡查閱資料或者詢問父母的方式來了解這些人物的相關故事,并要求學生在之后的課堂上進行講述。這種方式,不僅能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而且能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語文課后練習是一項不可多得的教學助讀系統,在當前的部編版教材中,有很多課文的課后練習在內容與形式上靈活多樣、豐富多彩。因此,教師要有效結合教學實際需要,積極選用適合教學的課后練習,并將課后練習納入課堂教學中,讓教學更具有針對性,使課后練習對教學產生積極作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有對最貼合學生實際情況、最恰當的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才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獲,最終實現語文教學目標。基于此,語文教師在實踐過程中應該力求做到緊密圍繞關鍵詞、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課后練習來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進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體會課文的重點,進一步提升學習的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柳.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選擇的三個基點[J].教育觀察,2017(24).
[2]王敏芝.通盤謀劃 聚焦整合——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選擇之有效策略探微[J].浙江教育科學,2013(01).
[3]趙培香.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及啟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01).
[4]崔瑞娟.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J].課外語文,2018(24).
[5]蘇淑超.讓課外閱讀有效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