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婉冰
摘 要 企業推進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就是依托信息技術,在會計電算化的基礎上搭建以財務為主體的信息化管理系統,轉變企業的財務管理方式,提升會計信息的準確性,達到提高企業財務管理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 制造業企業 財務管理信息化 問題及對策
一、引言
對制造業企業來說,伴隨著市場經濟下行,行業面臨著嚴峻的發展挑戰,而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的核心管理環節,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經營風險。制造企業只有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才能更好地適應新環境變化,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長效發展。因此,推進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是制造業企業未來發展的必要環節。
二、制造業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實現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財務管理信息化基礎較為薄弱
制造企業行業準入門檻低,市場供大于求,行業整體市場不景氣,再加上國家和社會對環保工作的重視,使得企業的經營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因此,大部分制造企業存在盲目追求短期效益的問題,對內部管理的重視程度不足。而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本身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作為支持,這必定會消耗一定的成本,在資金不夠寬裕的情況下,企業管理層針對信息化建設投入資金較少。財務信息化建設主要集中在會計電算化層面上,即通過引入財務管理軟件,由計算機代替手工進行核算、數據采集、報表編制等,完成日常的會計處理工作。但會計電算化只是財務管理信息化中的一部分,如果企業片面地認為會計電算化就是信息化的財務管理工作,則會縮小財務信息化管理的范疇;同時,財務管理信息化應用對財務和業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中難免存在抵觸思想,影響了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推進。
(二)財務信息不對稱現象較為嚴重
在信息化建設基礎較為薄弱的環境下,制造業企業普遍存在著財務信息不對稱現象。這是由于企業內缺乏有效的財務共享機制,在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溝通渠道阻塞的情況下,企業財務信息的統計、分析以及共享等功能都受到了影響。另外,部分制造業企業內雖然已經建立了基礎的財務管理信息化體系,但各管理系統、業務模塊之間缺乏信息轉換功能和信息對流機制,各部門各自為政,阻礙了信息的傳輸,也削弱了財務管理信息化的應用成效。此外,制造業企業與其他性質的企業、外部金融機構、行政管理部門等信息采集標準存在差異,如果不能做好事前溝通與財務信息互動,不僅會造成財務管理失衡,也會影響企業的運營決策。[1]
(三)技術與人才較為匱乏
一方面,現階段制造業企業所使用的財務管理軟件主要滿足行業普遍需求,但無法滿足差異化經營管理模式下的個性化需求。要想提高財務管理信息化應用成效,就必須依靠強大的技術支持,而我國制造業企業缺乏財務管理信息化自主研發能力,無法保證信息化真正服務于財務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財務管理信息化的應用對財務人員的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不僅要具備基礎的財務管理和會計處理知識,還必須具備較高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在信息化支持下開展會計信息分析工作。目前行業市場上這一類復合型人才較少,財務管理人員的能力提升跟不上信息化體系建設進程,進而影響了財務管理信息化的運用效果。
三、制造業企業推進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策略分析
(一)夯實財務管理信息化的環境基礎
財務管理信息化基礎環境建設與企業內部人員的重視以及相關規章制度的設置有莫大的關聯。一方面,制造業企業要從轉變管理理念入手,嚴格區分會計電算化和財務管理信息化,從思想意識上提升對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并配備相應的硬件設備、軟件設施和資金支持;同時,以財務會計為中心,組織基層人員開展信息化建設及應用的培訓工作,為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另一方面,要健全財務管理信息化制度,以業務操作規范、成本管理制度、風險管理制度、績效考核制度、預算管理制度等為主要內容,并明確各信息系統接口標準指引,使各歸口部門之間達到協調統一,有序開展各項財務管理活動。
(二)搭建財務管理信息化平臺
對制造業企業來說,ERP系統是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ERP系統是由MRP系統發展而來的一種信息集成系統,全面覆蓋企業的財務資源管理、物質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信息資源管理。制造業企業在推進財務管理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將ERP系統作為主要開發對象,在財務部門、業務部門和信息技術部門的共同參與下,結合公司的日常管理需求拓展該系統的功能模塊。例如將ERP系統的功能開發細化為采購管理、生產管理、營銷管理、倉儲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及企業管理這幾個子系統。
其中,在采購管理子系統下設置采購計劃、采購合同、材料質檢、材料入庫、采購結算、供應商管理等模塊;在生產管理子系統下設置生產計劃、材料領用、完工入庫等模塊;在營銷管理子系統下設置銷售計劃、銷售合同、訂單處理、客戶管理等模塊;在倉儲管理子系統下設置貨物管理、倉儲量管理、出入庫管理、領料計劃等模塊;在財務管理子系統下設置總賬管理、報表管理、資產管理、往來賬目管理等模塊;在人力資源管理子系統下設置部門管理、員工管理、工資管理等模塊;在企業管理子系統下設置OA平臺、決策支持系統、電商門戶管理等模塊。[2]
在拓展ERP系統管理內容的同時,制造業企業也要做好各系統與模塊的端口對接工作,例如將生產領用單、產品入庫單、采購入庫單等系統的端口對接,相關人員可以借助信息系統的復核鍵,將采購、入庫、領用等相關信息及時歸集到系統中,并根據業務情況不斷更新,不僅可以縮短憑證錄入時間和信息審核時間,也可以提高各項信息數據的準確性。此外,開發系統的信息實時查詢功能,并針對崗位層級設置信息查詢權限,使相關人員及企業管理層能夠及時查詢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以保證信息傳遞的有效性。
(三)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
信息技術本身具備信息共享和公開的基礎功能,因此,為了避免信息渠道阻塞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不良影響,制造業企業應當充分借助信息技術實現內外信息共享與互通,加強部門與部門、企業與市場之間的關聯,并保證各項信息獲取的時效性和真實性。例如企業可以在內部搭建財務共享中心,在中心負責人的牽頭主導下,將企業的資金管理、資產管理、稅務管理、會計處理、財務分析、綜合管理等業務系統進行對接,使企業一切基本的往來信息都能夠在財務共享中心集中進行統一處理,發揮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功能作用,也減少手工信息處理過程中存在的主觀意識影響,加強內部職能部門之間的緊密聯系。此外,由于制造業企業對外部市場的依賴程度較高,所以企業還需要加強與銀行、行政部門、客戶之間的聯系,建立公共信息瀏覽平臺,實現內外部信息共享,實現健康運行。[3]
(四)滿足技術與人才的需求
一方面,針對制造業企業財務信息化技術支持不足的問題,企業應當轉變傳統的信息化技術應用模式,避免直接借鑒或照搬行業普遍性系統設置方案。通過建立自身的研發團隊、與外部軟件開發公司合作等方式,根據企業自身的業務需求,開發合理的信息軟件,提升財務管理信息化的應用成效。另一方面,制造業企業也要全面提升財務管理人才的綜合素質,充分利用激勵機制調動財務會計轉型升級的積極性,并組織會計學習計算機操作規范,定期考核會計的專業能力及綜合素質。在監督與約束的管理體系下,積極促進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將更多基礎性的核算工作及報表編制工作移交到財務共享中心完成,使更多的管理會計參與企業投資決策,促進企業長效發展。
四、結語
制造業企業逐步推進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是適應信息化環境的必然舉措,也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有效方法。因此,制造業企業應當充分認識到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不斷改進和完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為企業的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為廣州市雨禾玩具實業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龔梅.論制造業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問題及對策[J].納稅,2019(16).
[2] 李延輝.論制造業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學習,2019(09):22-24.
[3] 李靜.制造業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問題及主要對策分析[J].財會學習,2017(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