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龍
摘 要:體育教學要注重開展素質教育,以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基礎。文章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對通渭縣部分中小學體育素質教育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并針對具體情況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探究通渭縣中小學體育素質教育的改革方向。
關鍵詞:中小學體育;素質教育;改革方向;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4-0122-02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通渭縣中小學體育教學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然而在一些中小學仍然存在教學理念陳舊、教學內容單調、教學形式單一等問題,難以適應體育教學需要。因此,應進一步深化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轉變教育觀念,實施素質教育,以提升體育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對通渭縣部分中小學體育素質教育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探究通渭縣中小學體育素質教育的改革方向。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從通渭縣3所中學(通渭一中、通渭縣二中、通渭三中)和3所小學(文廟街小學、西關小學、通和小學)中隨機抽取200人作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一是文獻資料法。通過網絡和期刊查閱有關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和體育素質教育的文章和論著20余篇。二是問卷調查法。通過查閱大量有關文獻資料,結合“通渭縣中小學體育素質教育的調查問卷”進行研究。三是數理統計法。用常規統計學方法對所回收的有效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處理。
二、結果與分析
1.學生作息時間、自我健康評價
學生起床時間較早,晚間入睡時間較晚,睡眠時間不足。高中生平均睡眠時間僅有6小時,初中生平均睡眠時間為7小時,遠達不到標準的睡眠時間。加之學生少有午睡習慣,必然會影響到身體健康。在高中有午睡習慣的學生占12.5%,初中有18.75%,而小學生僅有25%。高中生因課業重,學習壓力較大,失眠的人數較多。睡眠是機體恢復的一種需要,可以促進生長激素的釋放,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睡眠不足或無法入睡,會讓人感到不舒服、頭重腳輕、食欲不振、情緒低落、思維能力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健康水平、身體素質有所下降。
對自我健康的評價,隨著年級的升高在逐漸下降,小學生認為自己健康的占93.75%,中學生占75%,高中生占50%。對學生健康最關心的是家長,隨著年級的升高,家長的關注度也在提高,而學校對學生健康的關注度較低。學生對當前體育教學模式不夠滿意,小學生有厭學情緒的占18.75%,初中生有厭學情緒的占28.12%,高中生有厭學情緒的占37.5%。
2.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時間、習慣
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各有不同,調查結果顯示:參加體育鍛煉是為了身體健康、緩解學習壓力的占15.62%,為提高運動技能的占23.5%。把參加體育鍛煉當作一種愛好的占12.5%,認為體育鍛煉不可缺少的僅占20%。
學生是否有鍛煉時間與他們的主觀因素有很大的關系,也與課業負擔和年齡特點等客觀因素有很大關系。調查結果顯示:從小學到高中,能夠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分別為70%、50%、30%。大部分學生具有體育鍛煉習慣,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自覺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逐漸下降。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當前,學生體育鍛煉主要集中在課間與課外體育活動上,包括課間操和課外體育活動。為此,教師要在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體育愛好,提高課間與課外體育活動效果,增強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學生只有喜歡某項運動,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如籃球、足球運動等。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非常重要,能受益終身。
3.調查綜述
從調查中發現,提高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是推動體育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生只有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才能從主觀上增強體育鍛煉的意識,才能積極主動地進行體育鍛煉,才能更好地進行體育課間活動,提升體育鍛煉效果。在調查中,說到體育鍛煉的目的,很多學生認為它是健身和娛樂的手段,只有少數學生認為是提高體育運動技能和增強身體素質。然而在體育教學中田徑和體操項目占了相當大的比例,不能滿足學生的體育鍛煉需求。調查發現,學生比較喜歡的運動項目是籃球和乒乓球等。這些運動項目具有趣味性、挑戰性,學生在第一次接觸后,就非常喜歡。隨著學生年齡的變化,對體育運動項目的愛好會有所不同,因此,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以適應學生更廣泛的體育愛好,提高體育素質教育效果。體育教學要在保障學生人身安全的同時,將素質教育與學生興趣相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三、結論與建議
1.加強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培養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課業負擔較重,學習壓力過大,加之缺乏應有的體育鍛煉,身體素質在逐漸下降。這應引起學校和教師的高度重視,把體育教學擺上議事日程,大力提倡素質教育。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體育鍛煉意識,提高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養成自覺鍛煉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激發學生體育鍛煉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體育鍛煉興趣。大多數學生不愿意參加體育運動,往往是因為缺乏體育鍛煉興趣,沒有養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為此,教師可把游戲引入體育教學,以增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豐富性和生動性,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此外,學校應提供充足場地,營造體育鍛煉氛圍,積極動員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
3.進一步深化體育教學改革
學校要進一步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全面改革和創新,還要對體育教師定期進行培訓,提高其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以更好地適應體育素質教育的需要。此外,要進行合理的健康教育,適當增加健身娛樂項目。總之,體育教學改革是一項巨大工程,需要體育工作者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認真做好每一項工作。
參考文獻:
[1]朱薇.探析高中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學環境的作用[J].體育世界,2019(05).
[2]顧宏彬.中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方法創新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9(06).
[3]李小平.初中體育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運用探析[J].青少年體育,2019(06).
[4]賈鴻平.新形勢下影響中學體育教學效果的因素及對策[J].教書育人,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