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
摘 要:問題是數學學科本身的內在組成部分,解題多樣化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有利于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開展解題多樣化教學培養學生數學能力進行探討。
關鍵詞:數學教學;解題多樣化;數學能力;教學效率;教學質量;學科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4-0134-02
數學教學通常存在一個誤區,即獲得高分就是學得好。其實,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數學解題能力只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還應該側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而解題多樣化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青少年時期是思維模式和學習習慣形成的黃金時期,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開展教學,尋求多樣化的解題方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開展解題多樣化教學的優勢
傳統的課堂教學一直存在著一個誤區,教師往往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成為儲存知識的容器,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在被動的情境中學習,學生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熱情不高,思維不夠活躍,完全按照教師的思路解答問題,影響了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阻礙了思維的發展。開展解題多樣化教學,師生能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為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要拘泥于一種解題思路和方法,而應鼓勵學生大膽設想、大膽質疑、大膽探索。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他們在學習中變得更加積極主動。
崇尚一題多解,其本質是通過解題過程培養學生數學能力,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不斷積累解題經驗,體驗多樣化解題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學習當中找到了樂趣,自然就更愿意接觸不同的習題,尋找不同的解題思路,思維會更加活躍。不可否認的是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但這并不代表有些學生就不適合多樣性解題模式。而恰恰相反,往往常規意義上“成績略差”的學生,解題思路卻比較活躍,因此,教師可以鼓勵每一個學生加入到多樣化解題過程中來。為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可讓學生對解題思路和方式進行質疑,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與探討,促進學生的思維多向發展。值得明確的一點是,多樣化解題方式并不是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要從根本上幫助學生開拓思維,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
二、開展解題多樣化教學培養學生數學能力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然而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弱,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往往使他們望而卻步,會本能地認為數學難學。正是因為存在這種畏難情緒,所以學生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缺乏應有的積極性。那么,怎樣才能讓他們喜歡上數學呢?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會積極努力地學習,并探討多樣化的解題方法。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九章“雞兔同籠”這一知識內容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創設這樣一個情境:讓籠子里的兔子先抬起兩條腿,引導學生思考,這樣能得出多少條腿?這樣計算出來的腿數跟實際的腿數有怎樣關系?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問題的提出,指明了思維方向,能為學生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提供幫助,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2.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尋找多種解題方法,要告訴學生正確的解題方法有時不止一種,在解題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地尋找更快、更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多樣化解題的基礎。教學中經常發現,學生更容易從錯題中悟出多種解題方法。為此,教師可先給學生展示一種錯誤的解題方法,看學生能不能質疑、會不會質疑、敢不敢質疑。一旦有學生提出質疑,教師就要給予表揚,并引導學生認真思考,討論交流,從而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萬以內的加減法”時,教師可為學生展示一道基礎計算題56+27,并出示一種計算方法:先計算50+20=70,再計算6+7=13,得出73,這時有學生提出質疑。在學生的質疑下,教師可順著學生的思路,總結這種新的計算方法,即:十位和十位上的數字相加,個位和個位上的數字相加,注意進位,這樣很快就能得出計算結果。
3.增強學生學習體驗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要在解題過程中打開學生思維,就要多給學生體驗的機會,這樣他們才有底氣去尋找更多的解題方法。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教師可利用教具開展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體驗,并記住它們的特征。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列舉自己在生活中見過的長方體和正方體,以加深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理解和印象。
4.拓展學生思維
要培養學生多樣化的解題思路,就要注重拓展他們的思維。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明確:尋找多種解題方法并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拓展才是最重要的。例如,在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可建立小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系,這樣能讓學生在解答問題時多一種思維,解題的思路就更多了。
5.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明確:數學不僅僅是抽象的公式和數字,還有無窮的魅力和廣泛的實用性。這樣,能喚起學生的學習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為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努力解答。這樣,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三、結語
總之,問題是數學學科本身的內在組成部分,解題多樣化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有利于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學習體驗,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數學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1]魏興彪.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內蒙古教育,2019(35).
[2]張靜靜.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3).
[3]宋強.小學高年級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8.
[4]張桂芳.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