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



摘 要:本文以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為例,抽樣調查在校大學生體重管理的認知、態度、行為及健康狀況,為制定健康教育對策提供依據。調查結果顯示,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在校生體重管理狀況整體良好,但對自身體重的認識還不夠客觀實際,對體重管理認知也存在一些不足,日常飲食行為方式和運動行為方式均存在不合理性。學校應根據大學生對體重管理的實際需求來開展體重管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提高體重管理認知水平,糾正不合理的體重管理行為。
關鍵詞:大學生;體重管理;現狀;健康教育;對策
Abstract:Taking Zhejiang Agricultural Business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cognition, attitude, behavior of weight management and health statu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making health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eight management is generally acceptable, it seems that college students can not evaluate their weight correctly and have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ir cognition of weight management, their daily dietary behavior and physical activity are unreasonable. This implies that schools should carry out the health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help them to improve cognitive level of weight management and correct their unreasonable behavior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Weight management; Current Situation; Health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隨著社會的繁榮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肥胖及其誘發的慢性病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2017年《中國學生體質監測發展歷程》顯示,我國大學生體質呈下降趨勢,肥胖率持續上升,每5年提高2%到3%。大學階段是身心發育的重要時期,也是體重管理意識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本文以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對大學生的體重管理的認知、態度、行為及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分析,為開展大學生體重管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以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抽取大一、大二2個年級的2 645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男生41.4%,女生58.6%。
1.2 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并經小組討論和預調查等過程。主要包括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性別、年級、專業類型、BMI情況、健康狀況)、體重管理的認知、態度和行為4部分,其中體重管理行為包括日常飲食行為、運動行為和體重控制行為3方面。
調查對象身高、體重數據為自報,通過身高、體重值計算體質指數(BMI),采用2003年3月國家衛生部疾病控制司頒布的《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試行)提出的標準對調查對象進行肥胖程度評定。
1.3 統計分析
采用Excel 2003錄入數據,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22.0進行統計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學生體質指數情況
不同性別學生的體質指數見表1。
由表1可知,正常體重的學生占調查總數的64.12%,超重、肥胖的比例分別為13.50%和5.67%,消瘦比例為16.71%。從性別方面分析,女生體重正常的比例高于男生(p<0.05);男生消瘦的比例低于女生(p<0.05),而超重的比例高于女生(p<0.01)。邱烈峰等[1]對河南大學生營養知信行與體質量指數的相關性調查結果顯示,學生體質指數也呈現類似現象。總體看來,女生體質指數情況整體好于男生。這與學生對自身體重關注度有一定關系。本問卷分析發現,女生對自身體重的關注度整體高于男生。對體重變化非常關注和一般關注的女生占88.32%,而男生占84.84%;對體重變化不關注的女生比例明顯低于男生(p<0.01)。從學生自評體重狀況、BMI判定和性別三因素關聯來看,自評體重超重、肥胖的女生中分別有52.86%、33.33%,經BMI判定為正常,而男生中此比例要低得多,分別為29.14%和3.17%。這可能是女生更易受當前社會“以瘦為美”的審美觀影響[2]。
2.2 健康狀況
本研究從是否“精神狀況不佳、感覺疲勞,對事物提不起興趣、患感冒次數一年超過3次、經常便秘、失眠、高血壓、高血脂、貧血、經常性的牙齦出血、有夜盲癥現象和經常性的口腔潰瘍或口角炎”11個方面調查大學生的健康狀況。結果顯示,40.87%沒有上述11種情況,11.42%經常便秘,11.68%經常性牙齦出血,10.66%經常性的口角潰瘍或口角炎,18.15%有失眠的問題,21.55%精神狀態不佳,26.47%感覺疲勞,對事物提不起興趣。自述存在高血壓、高血脂、貧血的學生比例分別為2%、1.47%、12.1%。男生整體健康狀況好于女生,女生相對抵抗力低,失眠、貧血、經常便秘比例高于男生。學校應重點關注亞健康學生,從生理和心理上給予適當建議和幫助。
2.3 對體重管理的認知
調查了解到,89.37%的學生認為肥胖危害大,93.54%認為有必要維持體重在標準范圍內。這說明,學生普遍都意識到了體重管理的重要性。調查學生中,有41.66%了解體質指數BMI,45.03%僅聽說過但不知道具體內容,13.31%不了解BMI。大學生實際體重狀況與其體重自評也存在一定的誤差,67.6%的學生體質指數情況與其自評一致,11.73%體重正常的學生認為自己超重,25.49%超重的學生認為自己體重正常,肥胖學生僅42.67%與實際體重狀況一致。調查還發現,23.58%體重正常的學生對體重不滿意或很不滿意,19.33%肥胖的學生對體重滿意或比較滿意。這說明,學生對自身體重認識還不夠客觀實際,體重管理認知也存在不足。
2.4 對體重管理的態度
當問及體重不在標準范圍內,是否有采取措施增重或減重的意愿,77.2%的學生表示愿意為體重管理付諸實際行動。但消瘦組學生的意愿最低。這可能與以瘦為美的審美觀有關,也可能是學生們沒有意識到消瘦可能存在的危害。
問及是否會立即改變導致肥胖的不良生活習慣,58.49%的學生選擇會改變。數據分析發現,越是對體重滿意的學生,越愿意為健康體重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占78.88%);越是對體重不滿意的學生,改變意愿越低(僅占43.17%)。其原因可能跟個人自律性和既往經歷有關。調查還了解到,38.03%的學生非常關注體重變化,48.85%一般關注,64.5%的學生愿意參加了解體重控制的相關活動。這說明,學生對自身體重總體比較重視,也樂意學習相關知識。
2.5 體重管理行為
2.5.1 日常飲食行為方式
在就餐規律性上,65.75%的學生都能做到規律就餐。體重正常組學生就餐時間更有規律,肥胖組學生就餐沒有規律的比例高于其他組。男生就餐規律性明顯好于女生(p<0.01)。在整體飲食風格上,超重和肥胖組學生重口味的比例高于他組,消瘦組學生口味清淡的比例較高。女生重口味的比例高于男生。
在偏食、挑食頻次上,22.95%選擇經常,50.47%選擇偶爾,26.58%選擇從不。這說明學生的偏食、挑食比例較高。其中,消瘦組學生偏食、挑食的比例偏高,女生偏食、挑食的比例高于男生。偏食、挑食、重口味可能也是女生整體健康狀況比男生差,抵抗力相對比較低,貧血以及經常便秘的原因之一。從偏愛的飲食結構上來看,超重、肥胖學生偏愛畜禽肉和含糖飲料的比例高于其他組,消瘦學生偏愛畜禽肉的比例最低。
學生每周吃零食、甜點、喝含糖飲料、吃燒烤、油炸食物的頻次如表2所示,其中吃零食的頻次相對較高。經分析還發現,女生吃零食的頻次明顯高于男生(p<0.01),男生中超重、肥胖組學生喝含糖飲料、吃燒烤、油炸食物的頻次高于女生。從晚上加餐頻次來看,男生經常晚上加餐的頻次明顯高于女生(p<0.01)。
從調查學生一日三餐食物主要的采購來源看,53.88%選擇學校食堂就餐,29.6%選擇外賣,選擇校外餐飲店的占9.15%。盡管學校食堂就餐還是主要的就餐方式,但校外食物也成為學生比較重要的食物來源,其營養、衛生安全問題需要去關注。不同BMI學生的食物采購來源無顯著性差異(p>0.05)。
2.5.2 運動行為方式
問及學生對運動的喜歡程度,學生選擇非常喜歡、比較喜歡、一般喜歡的比例分別為8.47%、21.06%和51.72%,其中性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男生喜歡運動(包括比較喜歡和非常喜歡)的占47.76%,女生僅占16.65%。問及每周除體育課以外,進行體育活動的次數,24.05%的學生0次,52.78%選擇1~2次。說明大學生在課外自主開展體育活動的頻次相對較少。其中,性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男生整體運動頻次高于女生。這與徐斌[3]的調查結果一致,女生在課外自主開展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低。體育鍛煉少,可能也是女生整體健康狀況比男生差的原因之一。不同BMI學生運動頻次無顯著性差異(p>0.05)。調查還了解到,同伴和興趣是體育活動頻次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學生課外時間最喜歡做的事情是視聽娛樂、補充睡眠、玩游戲等能量消耗量不大,且多為在室內進行的活動。
因此,學校應采取措施提高大學生體育活動的興趣,增加戶外活動的趣味性,通過教師指導、同伴互助,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體育活動習慣。
2.5.3 體重控制行為
在體重控制方式上,52.89%的學生首選調整飲食結構,34.12%首選鍛煉,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在體重控制方式的選擇上相對比較理性。其中,性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女生首選調整飲食結構的比例明顯高于男生,男生首選鍛煉的比例明顯高于女生。說明女生更傾向于通過調整飲食結構來控制體重,而男生則更傾向于鍛煉。此差異與黃遠霞[4]對武漢市企業管理人員體重控制現狀調查的研究一致。
學生通過飲食調節或鍛煉來控制體重能堅持的時間長短分布如表3所示,通過數據可以看出,70%左右堅持不到3個月以上。1個月以下的比例,飲食調節高于鍛煉。其原因可能是在第1個月里飲食調節比較難熬。但堅持飲食調節1年以上的學生其比例高于堅持鍛煉的,說明飲食習慣調整固定下來之后,比鍛煉更容易堅持下去。這說明飲食調節、鍛煉兩種方式各有特點。
其實,單純通過飲食調節或單純通過鍛煉來控制體重的方式都是不科學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提出“吃動平衡、健康體重”的原則,就是提醒人們既要重視均衡營養、科學飲食,也要重視體育活動鍛煉。
3 結論及對策分析
3.1 結論
通過調查發現,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在校生體重管理狀況整體良好。學生對自身體重狀況總體比較重視,也樂意學習相關知識。大部分學生在體重控制方式的選擇上也比較理性。但學生對自身體重的認識還不夠客觀實際,體重管理認知也存在一些不足,日常飲食行為方式和運動行為方式均存在不合理性。存在偏食、挑食的比例偏高,吃零食頻次偏高等問題。大部分學生對體育鍛煉興趣不高,周鍛煉頻次嚴重不足,課外喜歡能量消耗量低的活動,且多以室內活動為主。
3.2 對策分析
高校作為大學生成長的主陣地,應根據大學生對體重管理的實際需求來開展體重管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提高體重管理認知水平,糾正不合理的體重管理行為。①需進一步提高大學生體重管理認知水平。利用微博、微信、短視頻或網絡文章等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推送體重管理小知識,開展線上線下互動活動[5]。鼓勵學生選修健康教育相關網絡課程,營造健康體重形成的良好氛圍[6]。②需有針對性的開展體重管理指導,糾正知行誤區。在進行體重管理教育時不僅要傳播知識,還要指導、督促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自身行為中去,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習慣培養,如針對學生吃零食頻次相對較高的特點,應重點教會學生如何挑選健康的零食;針對肥胖組學生的飲食特點,應重點糾正其重口味、偏愛畜禽肉、含糖飲料和就餐不規律的問題;在體重控制方式上,可以考慮根據男女的特點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策略。應重點糾正女生偏食、挑食的毛病,引導她們養成清淡飲食、規律就餐的習慣,鼓勵她們多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同時還需幫助她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讓她們意識到消瘦可能存在的危害。應重點糾正男生經常喝含糖飲料、吃燒烤、油炸食物、吃夜宵等習慣,以預防超重、肥胖的發生。學校還應提高學生體育活動的興趣,增加戶外活動的趣味性,通過教師指導、同伴互助,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體育活動習慣。③還需經常給學生強調“吃動平衡、健康體重”的原則,教育學生不僅要重視養成科學的飲食行為習慣,樹立平衡膳食觀念,也要重視體育活動鍛煉。
參考文獻:
[1]邱烈峰,肖 爽.河南大學生營養知信行與體質量指數的相關性[J].中國學校衛生,2018,39(8):1144-1146,1149.
[2]高 潔.大學生減肥行為及其認知現狀調查與分析——以重慶某大學為例[J].智庫時代,2019(28):98-99.
[3]徐 斌.大學生肥胖與體育運動、飲食習慣的相關性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5(24):10-12.
[4]黃遠霞,李俊林,李毅琳,等.武漢市企業管理人員體重控制現狀及健康教育對策[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3,24(2):57-61.
[5]趙娟娟.健康中國背景下大學生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及提升措施研究——以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為例[J].食品安全導刊,2019(21):186-188.
[6]劉春娣,陳 暉,馬海燕,等.杭州市大學生體重控制行為現狀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3,34(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