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良 張蘭
摘 要: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校本課程的開發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不論是國家、地方還是學校都在為此努力。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以學校為單位進行自主研究和探索的過程,學校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以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為目標,積極開發適合學校自身可持續發展、保障學生個性發展的校本課程。河北省雄安新區容城縣鄉村小學積極響應號召,提出全新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學校周圍環境資源,展開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工作。
關鍵詞:校本課程開發;編寫教材;小學;傳統教學
引言
統一能實現標準化,但也會失去靈活性,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國家基礎教育課程也在不斷完善,教學方式也逐漸從國家課程轉變為國家、地方和學校課程相結合。但是在深化教育改革、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還有許多學校存在著重國家課程輕地方課程的現象,同時,校本課程的開設也不能滿足三級課程的需要。想要積極推進校本課程的開發還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國家頒布“三級課程管理”的政策給校本課程開發提供了政策保障,地方有各自的特色和可利用的資源,學校應結合自身的教育傳統或已經形成的優勢項目作為課程資源,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背景
1.1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發展的需要
2001年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教師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積極開發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和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學校是培養學生成長成才的地方,需要考慮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傳統教學過分重視學生的成績,忽略了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只有教師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學生朝著個性化方向發展,學校才能朝著可持續方向發展。
1.2 地方能提供特色的校外課程資源
依托地方教學資源,開發校本課程,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也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自然與人文環境,每所學校的周圍環境也有差異,這給校本課程開發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對于河北省雄安新區容城縣鄉村小學來說,在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近自然千年秀林”工程的9號地一區這一自然資源,組織開展主題鮮明的多種活動,開發與秀林相關的校本課程,讓學生了解秀林文化,主動親近自然,樹立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通過豐富校本課程內容,使基礎教育充滿生機與活力,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進一步提升學校教育教學水平。
二.校本課程開發對傳統教學的影響
2.1 樹立新的教學理念
校本課程開發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重要舉措,之前的教學模式和辦學理念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應試教育不能滿足當前的社會需要,校本課程改變了這一現狀。校本課程的提出與開發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教育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的特長得以發揮。容城縣鄉村小學積極響應號召,為發展學生多樣化開發課程,激發學生潛能。
2.2 提出新的教學目標
校本課程開發對學校、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課題研究,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新課程意識,促進教師朝著專業化發展,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老師,在積極開發、構建校本課程時總結所遇到的問題,探究解決措施,為編寫校本課程提供理論支持。容城縣鄉村小學通過《悅林》校本課程的實施,引導學生關注近自然千年秀林建設,樹立為家鄉建設做貢獻的意識,了解秀林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在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全面提高學生素養。
2.3 豐富教學內容
傳統教學重視知識的灌輸,以學生分數為準則,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感受。容城縣鄉村小學通過收集“近自然千年秀林”的相關信息,了解建設背景以及建設過程中的故事,搜集樹木的相關資料。進一步分析、歸納、整理資料,形成《悅林》校本教材初稿,并在試行過程中不斷完善。通過這樣的教材,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展了學生視野,幫助學生快樂學習。同時研究小學生在校本課程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探索解決措施,幫助學生主動參與新課程,爭取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
2.4 完善教學環節
傳統教學缺乏活力,只是知識點的傳遞,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運用訪談調查法,走訪秀林技術人員,搜集與“近自然千年秀林”相關的資料,進行整理,獲取編寫校本教材的原始資料。然后通過問卷調查獲取相關師生對生態環境的認識和感受,制定《悅林》課程實施方法。最后了解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過程對學校、教師、學生的影響,善于歸納和總結,為學校進一步決策提供依據。通過“準備—實施—反饋”的教學環節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尤其是要重視校本課程實施中出現的問題,課題組成員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時修改實施計劃。
三.結束語
校本課程開發對學生成長成才、學校可持續發展、對國家全民素質的提升的意義重大,但要實現校本課程開發真正使學生受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在該過程中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切實關注學生學習動態,避免為了改革而改革,要真正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及時解決遇到的問題,不斷完善校本課程開發體系,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
參考文獻
[1]高濤,李梅,安毅,et al.校本課程開發對于傳統教學的影響研究[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基礎教育“十三五”規劃課題會議.0.
[2]龍成萍.河北省中小學校本課程開發困境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
[3]曹秀娟.校本課程開發的現狀及其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