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燕
【摘?要】在數學課堂合理地留白,給學生營造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可以讓學生自覺融入數學課堂,進行自主地學習和探究,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學生理解數學本質。
【關鍵詞】留白;數學;課堂
“留白”原本指國畫中的一種手法,即在整幅畫中留下空白,給人以想象的余地。教學中的“留白”是指教師在細針密線的同時,給學生留有回味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分析、想象、理解、概括并借此實現思維的拓展、知識的提升。把留白藝術應用于數學課堂教學中,正與新課標提倡“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相吻合。
一、留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朱熹注:“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憤”和“悱”,實際上是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前的心理狀態上的空白。此時,創設有效的情境,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思維,將學生引入“憤”和“悱”的狀態。
在《有理數的乘方》教學時,創設如下情境:“有人說如果將一張紙裁成兩份,把裁成的兩張紙壘起來,再裁成兩等份。如果重復下去,第四十三次后所有的紙的高度便相當于地球到月球的距離。一張紙的厚度是0.006cm,地球到月球的距離約385000km,你相信這個人的說法嗎?”用一個熟悉的問題引入新課時,讓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與目前面臨的情境發生沖突時,會產生許多空白,從而引起學生的驚奇,引發學生的關注,學生在心理上就會有強烈的探索欲望。在教學中,善于把握時機,適當留點空白,會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二、留白以展現學生的思維
數學課堂是一個個有效的問題串串連而成。教師在拋出問題后,可以適當地留白,引導學生思考、回憶,形成知識再現或認知沖突的過程,激活學生的思維。因為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思維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過程。數學核心素養指出,不僅要發展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只有在教學中留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才能激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主動融入數學課堂。
在《二次根式的除法》的教學中,可以創設如下情境:兩個正方形面積分別是12cm2、3cm2,問大正方形的邊長是小正方形邊長的幾倍?如何計算12÷3,這是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可以留有一定時間給學生思考,讓學生嘗試用已有知識解決。有學生就想到12=4×3,然后3與3約分,結果為2。這樣既復習了上節課的《二次根式的乘法》,又認識了二次根式的除法。在提問時,要注意控制留白的時間,思維性較強的問題,留白時間要適當長些,要讓學生得到充分的思考,若留白時間過短,打斷學生的思維,會造成學生的思維阻礙,長此以往,會影響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留白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在教學中,往往有些概念相似,容易使學生產生模糊。教師可以適當留白,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發現、感悟,這樣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理解數學的本質。
如講《角》時,對于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理解單純的講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如果把它們放在一個復雜的三角形里來區分認識,學生很容易弄混。讓學生反復琢磨概念,悟一悟,就會豁然開朗。內錯角為“Z”型,同位角為F”型,同旁內角則為“U”型,找到了它們的公共邊,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留有時間讓學生自己“悟”一下,這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留白以呈現獨特的思路
在教學時,常常對某一數學問題,學生自己獨特的想法和思路,教師可以適時的留白,讓學生想一想,把獨特的思維為大家所了解,讓具有獨特思路的同學想一想便于完善自己的思路,對學生思維的發散起積極作用,同時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全面。
五、留白以建立知識網絡
數學知識之間是聯系的,相通的,我們可以將知識點串聯成線,并聯成面。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某一知識點,更要讓學生了解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站在一定的高度思考問題。在單元復習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某一知識點出發,尋找知識的“前世”“今生”和“明天”,感悟知識之間的聯系和發展,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形成知識網。
五、留白以暴露學生的錯誤
在數學教學中,學生先前錯誤的感覺、觀念、習慣的思維定勢往往會影響學生形成科學的數學概念和原理,致使學習進入誤區。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適當地留白,引導學生重新審題,自主糾錯,并反思錯誤的原因,可以促進學生養成反思的習慣,形成嚴謹的思維。
如在有理數的混合運算的作業中,很多同學出現在計算(-5)-(-5)×110÷110×(-5)(-5)-(-5)×110÷110×(-5)這題時,先算(-5)-(-5)=0(-5)-(-5)=0,原式=0,的錯誤,違背了同級運算從左到右的順序。遇到這種問題時,留出空白,讓學生再次觀察此題,許多學生都恍然大悟,找出了錯誤的原因。當再次遇到有理數運算時,學生學會了先觀察,再動手計算的好習慣。
六、留白以讓學生感悟到數學美
許多數學公式、定理,具有對稱美,和諧美,簡潔美,教師要及時抓住時機讓學生去感受這種內在的數學美,如黃金分割在生活中的應用;楊輝三角圖的對稱美等,不用你去贊美,留些空白,引發學生對數學美的遐想,讓學生去感悟到數學的美,以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教學中的“留白”有著它獨特的教學效果。但是,如果在一節課中頻繁使用,會造成教學節奏松散,反而會阻礙學生的思維。因此,留白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教師要重視動靜搭配,密疏調節,巧妙使用“教學空白”,給學生營造想象和創新的空間,讓學生用積極的思維去填補空白內容,使其體會到自我的參與感與創造感。
參考文獻:
[1]王燕俠.淺談數學課堂教學的“留白”藝術[J].小學教學參考,2015(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