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榮
【摘?要】小學數學學科作為數學思維培養的基礎性學科,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和數學模型的建立都有很重要的意義。小學時期的數學學習對培養學生興趣,擁有準確快速的計算能力十分重要。而學習的發生不僅在課堂上,還可以發生在課堂之外的時間。課前預習對于學生的學習十分重要,設計課前預習的課程能在講授過程中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準備,而學生有準備地進入課堂能讓學習更有針對性,對學生的發展十分重要。
【關鍵詞】數學學習;課前預習;針對性;培養方法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現如今對小學教育更趨向于促進未來發展的方向,小學數學教育也不例外。在數學學習中需要學生構建穩固的知識結構和框架,需要學生具有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而只利用課堂有效的學習時間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能力來說還遠遠不夠,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期待的教學效果,課前預習是最直接,也是最便捷的方式。有效的課前預習可以讓學生短時間內迅速掌握新課程中與以前學習過的知識之間的聯系,還可以在課前就了解自己對新內容的疑惑點是什么,什么是會的,什么是不會的。在了解了疑難點后,課程進行中就能更有針對性地解決所存在的問題,所以,有效的課前預習可以讓學生自己有方向地聯系新舊知識,解決疑難問題,讓學習更有針對性。下面筆者就來談談課前預習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及其應用方法,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課前預習對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一)讓學生有準備地進入課堂
現階段數學課堂依舊是教師為主導的課堂學習,為了讓課堂學習更有時效性,教師在授課前要讓學生有一定的課前預習的準備,讓學生有準備地進入課堂。學生在進行課前預習的學習后,對本堂課的內容稍做了解,對本節課涉及到的學習過的知識進行前情回顧,更好地建立知識網絡框架。讓學生有準備地進入課堂,還能及時掌握本節課的重難點,或者疑難處,在教師講授不明白的問題時,聽課更認真,提出的疑問點也更對自己有針對性,節省課堂中有限的教學時間。
(二)能提高課堂效率
學生帶著課前預習的結果進入課堂學習,教師就可以不再利用較多的時間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感悟,提煉出課程的重難點,經過課前預習的學生能準確掌握課程的重難點,對所學問題加以深究,能夠在課堂學習中解決存在的問題,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對知識的掌握更為牢固。重難點在短時間內能得到突破,教師就可以將節省下來的時間用在課堂練習中,當堂內容當堂得到練習,知識就能當堂得到反饋,可以利用較短的時間將習題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讓知識得到鞏固。
(三)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有效的課前預習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接受當堂課程內容,是學生獲得成就感的有效方式。小學生在課程開始前接觸了有效的前置練習對當堂課程內容稍有了解,讓學習的發生也相對容易。而基礎知識較差的同學,也可以通過有效的課前預習對基礎內容有一定的掌握,理解地更加深刻。所以有效的課前預習對任何層次的學生來說都是必要的,也是有作用的。
二、小學數學課前預習的培養方法
(一)課前預習的內容應該是有效、正確的
正確的課前預習內容才能對學習有正向的引導,所以要求教師在布置課前預習時考慮前置作業的合理性。不合理的課前預習可能會讓學生對內容有錯誤的理解和感知,反而對重難點的側重有偏差,不利于課程的學習。這也同樣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必須有深入的了解,對知識的掌握必須扎實,才能設計出合理的前置預習內容。
(二)更新教學方法,讓學習真正發生
課前預習是為了讓學生有準備地進入課堂學習,學習的真正目的是讓學習真正在學生的身上發生。那就需要教師在一定程度上轉變更新教育教學方法,用更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學生只有開始自主學習才是有效的、長久的學習方式。
作為教師,要設計合理的教學過程,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可能會發生的問題及時進行預設,并設計出解決的方案。在講課過程中還要注意結合課前預習設計的預習思路,讓學生學有所依。課前預習單或者前置學習的任務單將會是學生進行本節課學習的依托和整體結構框架。教師可以依據學習單或者課前預習的任務單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的討論學習,接下來在小組中交流學習心得。最后在班級中進行小組展示,讓學生在研究與討論中鞏固自己的知識,理清思緒,還能在全班交流中對自己疑惑的問題得到解答,也能在交流中對自己同意的問題得到深入的鞏固。最后教師對全班都存在的問題可以進行統一的講解,這樣既鍛煉學生,也能讓學生掌握知識。
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的教案時,要在教案中涉及到可以隨機穿插課前預習的內容,讓學生認為課前預習是有用的。
(三)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檢測預習的內容
學生的學習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小學低段的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往往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監督。對于課前預習的作業,最好的監督方式就是教師在課程中及時檢測課前預習的內容,有效、及時的檢測也是促進學習的一種方式。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對于課前預習的檢測往往可以引出一節課的內容,讓知識引出新的知識,也是一種不錯的教學方法。比如在計算課的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簡單提問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因為計算方法是具有多樣性的,學生可能在課堂預習中只會了解比較簡單、計算比較復雜的方法,教師讓學生匯報后,進而引導出新授課的內容,也就是給出簡便算法,同時給出數學計算的算理,讓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更加透徹。
教師對課前預習內容進行及時的檢測和反饋,不僅讓學生在課程的開始就對知識有所了解,還能在課程開始時就帶著準備和信心進行學習。教師在檢測預習內容后,對課前預習的結果進行及時的反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更多的信心去學習,讓學生對課前預習有所期待。
(四)教師應在情感上與學生盡量保持一致,用愛心去感染學生
教師雖然在講課過程中是為師者,但也要盡量與學生的心靈靠攏。心與心的溝通才能讓人彼此信任,交流的更透徹,教師與學生也同樣需要真正的溝通。學生不應該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感想與感悟。而作為教師,也要適時停下腳步聽一聽學生心底的聲音,認真傾聽,能夠讓教師在不同的層面得到自己教學的反饋,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和與學生溝通的過程,反思自己對待學生的方式。
教師也要對待學生有愛心有耐心,當學生不愿學習時,要用心去引導學生。比如如果有學生不愿完成預習作業時,作為教師可以先表揚預習作業完成比較優異的同學,讓沒有得到表揚的同學一定程度上有沮喪感,然后教師再適當提醒沒有完成作業的學生,表示教師對他們能夠優異的完成作業有足夠的信心,也相信他們一定愿意完成作業,得到表揚。
教師是學生成長道路上重要的引路人,但也是陪伴學生最長久的朋友,教師要對學生心懷愛心,這樣也能收獲學生更多的愛。
總之,教師要正確運用課前預習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在合理的教學設計中感受學習的發生,體會掌握知識的過程,在有效的課前預習中得到學習的自信,找到學習的方向。在小學階段,合理的課前預習能讓學生有準備地進入課堂,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有準備地進入學習,能更直接地解決學生存在的困惑,讓學生在課堂進行中體會到學習、掌握知識的快樂,讓學生更加愿意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王環.小學數學預習策略的選擇探微[J].課程教育研究,2014(32):25~30.
[2]彭天懷.小學數學預習的重要性[J].速讀(上旬),2015(08):50~53.
[3]周懿.小學數學課前預習與課堂教學的切合點探討[J].小學時代,2013(07):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