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錦萍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當前小學教育中家庭教育的缺失與家庭教育中的“重管輕育”共同導致了家校共育模式的割裂,以育代管體現了實效性與教育性,可以幫助孩子實現個性化的發展。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對于家校共育的設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建立家校共育模式共同體,暢通家校教育模式的渠道;拓寬小學教育,構建小學教育的家庭拓展模式;實現教育資源共享,開展家校共育的互動模式。
【關鍵詞】以育代管;互聯網;家校共育
合理化的家校共育模式可以體現教育性與實效性,可以將教育發揮到最大效應,有利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但是由于目前家庭教育中“育”的缺失,導致家校共育模式的破裂。家庭共育價值觀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以育代管是基于家校教育模式的時代性思考,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突破了傳統教育形式的約束,相對于傳統教育的呆板、不靈活,家校共育更加的具有人性化。家校共育的背后體現的是“以人為本”,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拉近家庭、孩子、學校距離的同時,提高了教育的效率。
一、建立家校共育共同體,暢通家校共育渠道
傳統的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是以家長和學校雙方信息的相互傳遞為基礎的,這樣的方式信息傳遞途徑單一,信息傳遞不全面及時,傳遞信息效率十分的低下,家校共育取得的效果也不十分的理想。因此可以將家校共育與互聯網結合在一起,互聯網信息的傳遞趨向個性化的發展、信息可以以多種形式并存、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構建家校共育的共同體,暢通家校共育的渠道。家校共育的共同體指的是在某一特定的空間里,學校和家庭基于相同的目的同時存在的一個小規模團體,互聯網作為這個小規模團體的重要載體,利用互聯網手段可以建立高效快捷的家校共育信息溝通平臺。第一,利用現有的互聯網交往平臺,通過微信或QQ創建交流群組,主要成員就是家長、教師,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充分了解學生的信息,雙方共同努力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在家校共育這樣的一個交流平臺上,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可以隨時獲取想要的信息,比如了解孩子放學后的家庭日常、孩子的性格特點、以及家庭變故等;家長可以隨時關注和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和生活狀態,向教師提出更好的建議,在這個平臺上家長也可以相互交流孩子的教育方法。
二、引導家庭教育,構建家庭的教育配合模式
在小學教育中有專業的師資隊伍,管理人員分工明確、職責清晰,能夠實現教育的全面性,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充滿了不確定性,每個家庭的教育模式都是不相同的。然而,每一所學校的教育結構都很相似,作為專業性的教育機構,學校有責任引領家庭的教育模式,讓家庭的教育模式更好地配合學校的教育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加良好的教育環境,引進互聯網技術,可以更好地優化學校對家庭教育的引導方式。家庭與學校雙方由于地點、時間、空間的限制難免在交流上產生障礙,因此學??梢圆捎没ヂ摼W微培訓模式對家庭教育進行引導,互聯網微培訓模式是一種精煉、簡短、內容直擊核心的小規模培訓,首先,可以組建家長委員會,通過家長委員會這一平臺有效地將如何如開展家庭教育,如何讓家庭教育模式更好的配合學校的教育,如何更好地成為孩子背后的依靠,對家庭委員會的核心成員進行引導,并由家庭核心成員將這一理念傳遞給其他家庭成員,實現信息傳遞的全覆蓋。其次,可以創建公眾號,將家庭教育內容及時進行推送,家長只需動動手指就可以了解到家庭教育的內容。家長也可以在討論群里交流或者向后臺反映自己的疑惑,家庭教育作為小學教育的拓展,可以有效地減少學校的后顧之憂,讓孩子更好地投入到學習過程當中。
三、呈現小學教育,構建小學教育的家庭拓展模式
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作為孩子成長的兩個重要環境,學校的教育范疇包括思想品德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科知識的傳遞,但是要想將孩子培養成一個“完整”的人。僅僅依靠學校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育就需要拓展到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模式的拓展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是關于興趣的培養,單純地依靠學校的教育很難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如果學生對學習沒有絲毫的興趣,那努力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家長熱愛讀書,與孩子一起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形成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學生的文化底蘊自然而然就變得深厚了。關于德育,學生的成長最關鍵的就是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一個人素質低,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家庭教育一定十分的不到位,因此學生的成長教育不僅需要小學教育他們如何學會與人相處、尊老、愛幼……,還需要家庭成員的以身作則,古語有云“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的言行舉行會影響孩子的行為,比如父母溫和孝順,孩子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也會具備這樣的品質。小學教育要對家庭教育進行監督和指導,利用互聯網家校共育共同體與構建小學教育的家庭拓展模式,探討交流,研究合理方案。教師可以在家長教師的討論交流群里定期布置作業,讓學生和父母一起工作一天,用圖文并茂的形式上傳到公共郵箱,然后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以及家長的反饋對學生給予適度的獎勵,這種類型的活動既可以表明小學教育的基礎性,也可以說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促進學生健康均衡的全面發展。
教育不等同于管理,教育才是讓學生全面發展的最好方式,家校共育模式可以增進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為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途徑,推動了家校共育模式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鳳榮.學校德育教育功能的有限性及教學實踐[J].教學與管理,2017(24): 45~47.
[2]王亞琴.互聯網背景下學生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02):17~19.
[3]劉小洪.家校共育的現狀及提升路徑[J].教育科學論壇,2017(8):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