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武超
[摘 要]近年來,我國對貧困地區開展了多項扶貧工作,重點治理和解決社會存在的貧困問題,并以教育為先導,開展了以教育扶貧為支持的人才培育計劃,促進了地區扶貧攻堅戰的深入開展。文章以廣西為例,探討教育扶貧的意義,分析當前教育扶貧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而提出相應的完善策略,推動教育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
[關鍵詞]廣西;扶貧攻堅;教育扶貧
[中圖分類號]G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656(2020)02-0082-03
一、教育扶貧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提高貧困地區受教育水平
在開展扶貧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解決困難群眾的衣、食、住、行等問題,同時還需要確保適齡兒童的受教育權利,教育扶貧可以提高貧困地區的受教育水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育扶貧可以為貧困地區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包括修建學校、完善教學設施、引入教師人才等多項措施,改變貧困地區的教育面貌,切實保障適齡兒童的受教育權利;二是帶動貧困地區整體教育水平的提升,讓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長大之后回到家鄉,為家鄉的建設和教育事業作出貢獻,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從而帶動區域小學、中學、大中專院校等教學實力的整體上升。
(二)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對于貧困地區來講,許多勞動力都進城打工,供養家人的生活,但是,由于他們受教育程度不高,在城市招工時競爭力不足,很難融入城市生活,所以有必要通過職業教育,讓他們擁有一技之長后再進入城市打工。教育扶貧可以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其一,教育扶貧政策下,會對貧困地區適齡學生開展職業教育,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讓他們掌握專業的勞動技巧,畢業之后進入企業或者大城市工作,能夠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其二,針對家庭其他成員來講,學習一技之長也可以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或者可以利用農閑時節開展養殖業,增加家庭收入,更好地改善生活狀況。
(三)提高貧困地區的思想認識
一些貧困地區的思想認識還需要提高,例如,有的家長認為讀書需要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再加上資金方面的缺乏,不愿意讓孩子讀更多的書,受教育年限較短,也成為貧困的重要因素;而教育扶貧能夠讓貧困家庭的子女接受教育,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發揮一技之長,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和勞動報酬,有效地改善貧困地區的落后面貌。基層扶貧組織需要正確引導,才能逐漸改變貧困地區的思想認識,讓他們看到教育的力量,認識“讀書改變命運”的真諦,為教育扶貧工作的開展提供認識基礎。
(四)促進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
貧困地區落后的狀況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所以扶貧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而教育扶貧也是通過長期的規劃,為扶貧工作提供更好的條件。教育扶貧的長遠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育扶貧通過提高當地群眾的受教育程度,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改變他們的思想意識,能夠根據貧困地區的條件,創造出相關的就業機會,不斷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第二,提高人們的綜合素質,通過教育扶貧,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看外面的世界,將更多先進知識引入家鄉,為家鄉吸引更多的人才、技術和其他資源,對于改變貧困地區的現狀具有較大的作用;第三,確保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改變教育事業地區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就必須要開展教育扶貧工作,從而促進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扶貧攻堅背景下教育扶貧遇到的問題
(一)教育扶貧與其他扶貧措施結合不夠緊密
教育扶貧是扶貧工作的重要內容。從目前農村開展教育扶貧來看,主要是針對貧困地區的適齡兒童開展,但也會對適應兒童的家庭成員進行教育,讓他們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積極支持適應兒童接受義務教育。但是,扶貧工作還包括其他多個方面的內容,而當前,教育扶貧與其他扶貧措施的結合性還不強,主要體現在:一方面,扶貧工作缺乏系統性規劃,教育扶貧工作與其他工作內容脫離的現象,從而導致政策的重復或者是疏漏情況出現,尤其是教育扶貧過程中,主要是依靠當地政府和幫扶干部進行組織,其他人員發揮作用非常小;另一方面,教育扶貧與其他電商扶貧、種植扶貧等都屬于扶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教育扶貧工作的周期比較長,因此,扶貧工作會優先將資源投入到見效快的扶貧方式中,對教育扶貧的資源投入較少,從而導致教育扶貧工作的開展比較困難,收效比較慢。
(二)當地群眾對教育扶貧的支持力度需要加強
教育扶貧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在開展過程中不僅需要獲得當地政府的認可,而且還需要當地群眾的支持,但是目前群眾對于教育扶貧的支持力度還需要提升:一是對于貧困地區來講,大多數適齡兒童的父母都出去打工,留守兒童較多,而爺爺奶奶的經濟收入來源有限,孩子上學過程中的飲食、住宿、往返車費等都需要開支;二是對于貧困地區的人們來講,眼界不夠開擴,對外面的世界認識較少。一方面,對大多數孩子來講,接受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的機會少,而初中畢業的學生普遍還是通過打工來改善家庭經濟狀況,與直接輟學打工相比并沒有得到較大的改善;另一方面,很多貧困地區培養出一些大學生,他們畢業之后進入一些企業工作,收入與直接到城市打工的人差距并不大,但貧困家庭卻投入了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培養他們。
三、扶貧攻堅背景下民族地區教育扶貧的完善策略
(一)教育扶貧關注客體的主觀感受
教育扶貧作為扶貧工作的重要內容,需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在開展過程中需要關注客體的主觀感受,體現以人為本的扶貧宗旨,為此,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在教育扶貧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根據當地貧困原因落實教育扶貧工作,例如,部分地區山路比較難走,學生需要到幾十里之外的學校求學,路上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并且存在安全隱患,對于這種情況需要特殊對待,找到合理的解決困難方法;第二,部分留守兒童由于缺乏公平的入學機會,部分地區由于戶籍限制,會優先本地戶籍的適齡兒童入學,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只能進入一些教學資源相對不足的學校,這種情況也需要給予解決;第三,部分家庭由于父母外出務工,而爺爺奶奶身體不好,無法接送孩子上學,從而使孩子失去接受義務教育的機會等。所以,教育扶貧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這些困難產生的原因是不同的,需要給予不同的解決方案。因此,在推動教育扶貧工作時,需要充分了解每個適齡兒童上學中存在的困難,并設置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二)推動教育扶貧與其他扶貧工作的結合
為了解決貧困問題,我國制定了多項扶貧政策,分別針對不同的客體開展,多項扶貧政策之間具有內在聯系,所以需要推動教育扶貧與其他扶貧工作的結合。一要加大對貧困地區教育扶貧的資源傾斜,政府需要加大對貧困地區的資源傾斜,例如,可以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吸引大學生進入貧困地區進行實習,當實習期滿時可以給予大學生一定的優惠政策,幫助貧困地區吸引更多的教師資源;同時,需要加大對貧困地區教育資金的投入,政府可以提高教育扶貧資金的數額,而且還可以鼓勵其他企業進行教育資助,給予這些企業一定的優惠政策,解決教育扶貧資金不足的困局。二要加大對貧困家庭的技能培訓。主要包括種植技能的培訓,可以根據當地種植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農作物,并傳授給農民種植的專業知識,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增加農業方面的收入;加強對當地務農人員的技能培訓,讓他們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在進入城市務工時,可以具有競爭力,提高工作的穩定性和收入情況,逐漸改善生活狀況。
(三)提高當地群眾對教育扶貧的支持力度
群眾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開展教育扶貧工作過程中,必須要爭取群眾的支持和認可,才能夠提高教育扶貧工作的進度,使得更多的適齡兒童接受教育,通過提高教育程度來改善生活。提高當地群眾對教育扶貧的支持力度,首先,要提高當地群眾的思想意識,使得他們能夠認識到教育的重要價值,開拓眼界,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在未來可以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也能夠增加進入好企業的幾率,對于改善貧困的情況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當地政府和基層村組織需要對教育的意義進行宣傳,鼓勵適齡兒童進入學校接受教育,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同時,要動員社會力量,對貧困地區的適齡兒童進行關注,目前教育扶貧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很多機構和個人自發成為教育扶貧的志愿者,例如一些企業開始致力支持于教育扶貧工作,將經濟效益的一部分作為教育投入,幫助落后地區的孩子獲得教育機會;同時,針對孩子上學過程中產生的花費,教育扶貧工作已經積極制定并落實相關的政策,進一步降低孩子在教育中的花費;很多機構捐贈了衣物、書本或者其他教育資源,提高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條件,讓孩子獲得更多的教育機會,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彭壽清,王磊.民族教育精準扶貧的學術反思與實踐探索[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
[2]溫培華.廣西少數民族地區精準職業教育扶貧模式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8(33).
[3]陳立鵬,馬挺,羌洲.我國民族地區教育扶貧的主要模式、存在問題與對策建議——以內蒙古、廣西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7(6).
[4]楊定玉.“精準扶貧”視角下的中國山地民族教育發展問題[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2).
[5]容志毅.民族地區教育與經濟同步發展策略分析[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S1).
[責任編輯 時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