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賢
摘?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雖然能依據課程標準,面向全體,研究教學規律,精心設計教法,使98%以上的學生達到課程標準規定的基本要求,瀟灑完成一節數學教學任務。但是由于學生個體存在差異,教學中難免出現令人難以預料的情況,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 我在研究數學課堂教學的同時,根據學生的特點,本著面向全體、兼顧一般、照顧特殊的個體,積極開展數學啟發式教學活動研究,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數學;活動課;啟發式教學
一、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分組活動中都受益
不同時期,學生在班上的表現和成績是不同的。我根據不同時期學生在班上的不同表現,按照主動自愿的原則,把學生分成6人活動小組,組與組人員可以隨時調換,每次規定一人負責,定期輪換,實行動態管理。每次活動,都有明確的目標,限時達標,使不同的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
如我在講完長方體、正方體特征之后,開展的的數學啟發式教學活動課上,給每組分別安排了如下任務,要求他們在活動課上完成:每一組糊兩個長方形、正方形模型:(啟發他們怎么糊)。每組畫五個長方體、正方體圖形:(啟發他們怎么量)。每組量出這些模型的長、寬、高,指出所畫圖形的特點和不足。(啟發他們怎么量)。這次分組啟發式活動,每一組組內難度有大的,也有稍容易些的。但從這節啟發式數學活動中,每組的同學注意分工協作,任務很快完成,他們在畫圖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到了長方體,正方體棱與棱之間的關系,同時從觀察測量中,看到糊紙盒的同學心靈手巧。同時,感悟到組內的部分同學畫的圖橫不平、豎不直,從而初步掌握了畫圖方法。這節課,不僅使各組的同學都受到不同層次的啟發提高,而且為下步即將進行的“表面積”計算做了充分的準備。
二、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尋找規律
對于數學,學生感到頭痛的莫過于較復雜的分數、百分數問題解決題目。然而,正是這些令學生感到頭痛的知識,義務教育中段結束之前,被列為思維訓練的重中之重。如何解決這個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自然要想辦法讓學生清楚明白。但事實上,課堂教學上或教材上所學的那點技巧技能,往往滿足不了實際需要。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又不加重學生的負擔,我把這些放在啟發式數學教學活動課上來完成。
在課上,我不是機械重復地給學生抄幾題并逐題進行講解,把啟發式活動課變成補習課,加重學生的負擔,而是讓學生充分動手動腦,把這些題目中問題摘錄下來,進行對照分析,啟發引導他們研究發現這些題目的區別與聯系,同他們一道歸納總結出這些題的巧解方法。學生在老師的啟發下,終于悟出了“在變中找不變,正確確立單位1法”、“多1并存法靈活的轉化單位1法”以及“一變再變,巧妙地假設單位1法”等。學生掌握了這些方法后,我就讓他們自己編題解題,加深對這些解題規律的理解和應用,提高了學習效率,拓寬了他們的視野。
三、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競賽活動中彰顯能力
對于一節數學課,教師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既不能讓學生受到各種限制,又不能完全放手不管,這就要求教師事先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活動中將會出現的問題做通盤考慮,盡量使課堂充滿激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能力。
我在教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學生完全掌握了計算方法之后,針對部分學生計算速度快,但計算馬虎,容易出錯的情況,開展了一次超越障礙奪紅旗啟發式教育活動。在50米的距離內設置“小河、竹林、高山”三大障礙,終點處插上紅旗。比賽開始后,事先編好組的同學先“渡河”?!昂永铩笔?0道口算題,這10道口算題都要經過小數、分數、百分數的互化以及通分、約分等才能做出來,這些都是計算的基礎。小河過后是竹林,竹林里放著10道亂七八糟的簡便運算的算式和結果,需要學生一一理順,找出對應,才能沖出竹林。在這里,不光要求學生能記住運算定理和運算性質,還要求他們能熟練應用,進行簡算,培養了簡算能力。沖出竹林后是“登山”。山前放著10道一般計算題,這些題目開始只能用一般方法計算,中間也有簡便方法出現,訓練了學生“加減想小數,乘除想分數,一般按順序,特殊要簡算”的計算思維方式,使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了提高。
以上是我在數學啟發式教學活動中的一些做法,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數學課開展啟發式教學活動,是全面發展教育,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方法,她的內容更加廣泛,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它既滿足班級不同學生的個性需求,又豐富了學生的課堂、課余生活,陶冶了情操,促進了學生的身心發展。正因為如此,我所帶的數學課,在歷次的考核評比中,都能立于不敗之地,這些都與開展啟發式教學活動分不開。
參考文獻:
[1]王江峰.有效教學,以人為本——談小學數學有效教學中的幾點建議[J].課程教育研究,2020(05):142-143.
[2]楊富紅.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積極性[J].才智,2020(02):100.
[3]公海霞.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20(0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