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富雄
摘?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目標、教師設計的課程結構等各個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新的課程標準著重要求學生的道德修養、人格品性。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們的學習,更要關注對學生們的情感教育。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一般都以教材為重,將自己總結的知識體系灌輸給學生,使得語文的學習缺乏一些輕松愉快的情感氛圍。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該以語文學科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優秀道德品質,在輸出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著重提高學生們的文化品位和審美的情趣,并且培養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應該著重實施情感教育。
一、加強小組合作交流
在以往的學習中,教師一般都是通過聽說讀寫的方法實施教學,這些教學方法都是被實踐證明了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這些基本的教學方法斷然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隨著課程標準的不斷提高,老師的教學方法需要不斷優化,促使學生多方面的發展。語文學習作為一種開放型的群體活動,要著重的重視學生個體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尋找個體之間的契合點,加強學生之間共同合作。在語文的學習中,每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都不同,在學習的過程中是以內化知識轉化為陶冶情操的過程,讓每位同學在學習交流中深刻體驗文本所表達的情感。不同學生的性格不同,愛好和知識儲備都不同,在交流學習的過程中會產生更多的新奇思想,促進學生之間的能力提升。因此,在初中語文的學習中,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促進探究式合作學習,建立學習學習小組,加強資源共享。
二、改變教學模式,將情感元素作為課堂的主導
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往往都會有一些叛逆的心理。在叛逆的年齡階段,教師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只能回加深學生的抗拒情緒,不利于教學成果的呈現。因此,在新課標的改革下,需要采用各種不同形式的教學模式,在吸引學生的興趣的同時,開展情感教育。語文的表達形式是多樣的,散文、記敘文、文言文等表達方式,教師在教學時也應該根據這些文體形式展開不同方式的教學,創設不同的教學教育情境。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融入到文本情境中,感受到文本體現的情緒,擺脫枯燥無味的學習。讓學生對學習感興趣,增加學習的主動性,促進思維和情感的發展。
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了解文章中對春的描述,在春天,各種花朵競相開放,蜜蜂也都在忙忙碌碌的采蜜,通過對春天這種生機勃勃的描述,表達作者的積極向上,充滿活力,對生命無比熱愛的情感。教師在教授這篇文章之前,可以組織學生們去戶外春游,讓學生們深切的感受到春天的生命力,并且能夠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學生在學習這篇文章之時,學??梢越M織學生進行春游,讓學生們切身體會春天的美,體會文章的動人之處。教師在教授和講解一些敘事性的文章時,可以讓學生們自己選擇文章中喜歡的人物,讓學生們自己按照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表演,在表演的同時加深對文章人物和感情的理解。也可以讓學生們表演完之后寫一些觀后感,抒發自己內心的想法,加強感情的敘述。
三、改變傳統的教師角色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虼丝梢姡瑢W習興趣對學生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為喜歡某位教師的幽默風格或者崇拜教師的文學修養等原因而非常喜歡這位老師,因此也會尤其喜歡上這位老師的課。因為喜歡,所以會對課程內容尤為感興趣,并且會努力的學習好教師上課所講授的內容。教師在學生的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培養學生的健康學習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應該改變傳統的一些教師嚴肅的角色,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幫助學生們喜歡和熱愛學習。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弊鳛橐幻麄鳂I受道解惑的教師,需要有豐富的人文素養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產生對學習的興趣。在初中語文學科中,語文教師的責任更為重大。無論是在語文課本教材中,還是內容映射的華夏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情感中,都對人格有著崇高的追求。語文教師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無論是行動還是各種語言對學生的人格培養產生都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想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情感教育,首先教師必須以身作則,在提高自己的專業文化素養的同時,更加要注重自身人格的培養,以身作則,促進學生們的健康人格的形成。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初中語文作為一中開放性和容納性比較大的學科,不僅是存在課堂中,更是存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在注重培養學生們學習能力的同時,更加肩負著塑造學生們優秀品德、健康人格的責任。對于初中生而言,都具有一顆求知的心靈。教師要幫助學生們去探求未知,增加豐富的內心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全方面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郭娟.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融入情感教育[J].文教資料,2019(31):69-70.
[2]劉純粹.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