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憶瑩
小班社會活動《口罩里的愛》是在《遠離病毒有妙招》主題下,“口罩保護我”分主題中的生成的一節集體教學活動。之所以生成這樣一節社會活動基于以下原因:
一、立足兒童,審議幼兒經驗
在“口罩保護我”分主題活動中,我們預設了幼兒對各種各樣的口罩,比如對一般口罩、醫用口罩、N95口罩等其他口罩的用途和分類能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學會正確使用口罩的方法。在這個側重身心健康的主題活動中,我們似乎遺漏了什么。也許,我們會發現長期受疫情影響的部分孩子會在需要的時候愿意佩戴口罩,但是長期受疫情影響,殊不知孩子們之間已經產生了生疏感,特別是小班的孩子,剛剛進入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卻又彼此許久不見面。有的孩子可能都忘了好朋友的名字,有的孩子不愿意主動向對方打招呼甚至也不會主動向對方問候……顯然孩子們因為戴著口罩,因為膽怯和害怕,他們的內心筑起了防線,他們開始不知如何正確地向自己的好朋友問候,不知如何表達與許久未見的好朋友相聚在一起時的欣喜之情。因此雖然戴著口罩,我們相信只要學會用恰當的方式并且主動地與好朋友問候、打招呼,就能夠增進好朋友之間的友情,感受到與好朋友一起游戲的快樂。
二、鏈接指南,確定活動目標
在指南的社會領域“人際交往”目標下的教育建議中提到:創造交往的機會,讓幼兒體會交往的樂趣。
在指南的社會領域解讀中也提到:創造交往的機會,讓幼兒體會交往的樂趣,使幼兒感受到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戲的快樂,并且用適宜的方式表達對好朋友的喜愛以及想念之情。
小班社會活動《口罩里的愛》可以讓孩子們明白雖然我們都戴著口罩,但是我們同樣也可以用適當的方式向好朋友問候,或者用其他肢體語言以表自己對許久未見的好朋友的關愛和想念之情。
帶著這樣的思考,從幼兒深度學習的需要出發,我們生成了《口罩里的愛》這樣一節社會活動。
從情感目標著手:即使戴著口罩,但愛的距離不會因此變得疏遠,我們仍然可以大膽地和好朋友之間快樂地做游戲,因此我將目標設計為: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或者語言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并引導幼兒感受與好朋友相互表達思念之情,相見喜悅的友好關系所帶來的滿足感。
在指南和核心經驗的引領下,我們對活動目標做了如下調整:
目標一:愿意嘗試用手勢動作、語言等自己喜歡的方式問候許久不見的好朋友。
目標二:體驗與同伴一起游戲的樂趣,萌發對同伴的關愛之情。
三、緊扣目標,設計活動環節
對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人際交往”部分,可以發現交往部分有這樣的維度:情感態度,愿意與人交往是前提;能與同伴友好且快樂相處是關鍵性目標。
本活動的環節設計緊扣這些維度,用猜測激發幼兒的好奇心,通過討論、比較、教師示范、幼兒嘗試等方法,達到幼兒愿意大膽地和好朋友交往并且愉快地做游戲的目標。
根據幼兒社會性發展階段特征,我們依據問題原因,對促進幼兒交往能力提高,建立良好同伴關系有如下思考:
結合我們的初步構思,我們對教學活動環節做了如下的設計:
階段一 結合幼兒生活經驗設計導入環節,通過游戲促進幼兒之間的互動交往
階段二 多種表達方式的創想,為幼兒創造交往機會
階段三 活動內容的總結和情感的升華
環節一:通過觀看小動物戴口罩的照片,引發幼兒戴口罩的共鳴情感,并通過“猜一猜”的游戲減少幼兒之間由于長時間未見面所產生的距離感。
第一次,我們是用小動物戴著口罩的圖片來引發幼兒假期中也戴著口罩的共鳴情感,再請幼兒來猜一猜戴著口罩的小動物是誰,但是通過不斷研討,我們考慮到幼兒在此游戲中相互之間的互動性無法體現,這也無法達到我們預設中“溫馨、關愛的教育環境”。因此我們對照片進行了更改。
第二次,我們從家長這收集的一些本班幼兒戴口罩的圖片,幼兒通過觀看自己戴口罩的圖片和其他幼兒戴口罩的圖片,即產生了一些共鳴情感,又對口罩后的同伴產生一些好奇心。繼而通過“猜猜他是誰”的游戲,增加幼兒與幼兒互動的機會,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感。題材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的學習特點,內容富有趣味性,便于幼兒嘗試和參與到游戲中來,有助于體現幼兒的情緒情感價值。
環節二:激發幼兒思考表達情感的方式,并對于幼兒的回答,給予及時的肯定和正確的引導,讓幼兒了解:特殊時期我們可以用特別的方式表達思念之意,并給幼兒創造交往機會,鼓勵他們用多種方式進行問候。
環節三:通過視頻律動激發幼兒敢于、樂于向同伴、老師、親人表達心中的關愛、想念之情,同時通過師幼互動、幼兒互動形式直至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再次鼓舞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體會與同伴做游戲的無限樂趣,同時也潛移默化地為今后的活動開展起到了一個良好的鋪墊作用。
四、對活動的思考
幼兒社會領域學習與發展的過程是其社會性不斷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礎的過程,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是幼兒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其社會性發展的基本途徑。雖然新型冠狀病毒很可怕,讓彼此都產生了一定的戒備心理和距離感,但是我相信只要保持適當的距離,用正確的方法表達自己心中的那份愛,相信這份愛不會因為距離而變得疏遠。我想帶著這樣的期待,待疫情結束之時,待大家回到校園歡聚一堂之時,待大家輕松卸下口罩之時,我們一定要大膽且親密地給予彼此一個溫暖的擁抱。
五、階段小結
沒有最好的課程,只有最適合的課程。這幾天的線上教研“疫情過后,我們可以做什么”主題研修活動,是教師們深思熟慮、用心教研的成果,參與此次主題審議活動教研的老師們,體驗了別樣的工作模式,同時也有效地推進了課程的建設,后期我們將繼續開展主題中期、后期的審議工作,不斷優化我們的主題課程,在面對和孩子們的再次相聚時,一起把這個不平凡的春天印進孩子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