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輝
摘?要:生活老師的工作瑣碎、具體,很難有成就感。學科老師努力工作,學生期末考個第一第二,皆大歡喜,可生活老師沒有這種成就感。事事完成好,松一口氣,出點小事情,夠麻煩。但苦滋味久了,會身心疲倦。我們既然選擇了做一名生活老師,那我們就得改變心態,苦也是做,樂也是做,我們選擇怎樣的心情從事工作?我們應該怎么做好一名生活老師呢?
關鍵詞:科學合理;締造幸福
一、生活老師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我們要看到工作的重要性。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寄宿制學校教育體系中,生活老師最重要的,如果說教育就是一場戰爭,那么生活老師就是在最前面沖鋒陷陣的一群人。不僅承擔著老師的角色,還承擔著媽媽的角色。這一角色是神圣的。
生活老師也是最影響學生的群體。孩子的潛意識開放度很高,像海綿一樣吸收各種能量。這時候養成的好習慣,可以享用一輩子。所以,很多初中、高中、大學的老師會說,小學,學多少知識不是最重要,習慣好才重要。生活老師的崗位承擔了比很多的教育功能,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對學生的看不見的影響很多,很重要。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21天,我們有15天在學校,可見影響之大。
二、怎樣成為一個更好的生活老師
方法:借力
案例:出示A棟部分寢室學生在寢室時特點:
A203:好動,易發脾氣,對別人東西感興趣。
A202:好動,管不住自己。
A201:好動,不能控制自己。愛推別人,打架,咬指頭。
總結:好動,情緒化。
而這些孩子的這些行為是正常的。那有沒有解決的辦法呢?有,掌握方法,事半功倍。
(一)向班主任借力。
(二)向家長借力。
家長是教育共同體。生活老師帶兩個班,一個顯性的,一個隱形的,隱形的威力更大,要挖掘資源,要善于借家長的力來做好學生工作。
(三)接學生的力。
那就要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尊重個體,從自信處立規矩;把管理者被管理者的關系變成合作關系,想辦法建立鏈接,能力通過訓練取得進步。
(四)借團隊的力。
我們生活老師是一個團隊。大家各有優勢,平時多交流,遇問題一起解決。
(五)借家人的力。
(六)借自己的力。
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力量隨時可取。
三、打造幸福寢室。
(一)什么是幸福寢室
“幸福寢室”之“寢室”,顯然已經不同于我們一般所說的物理意義上的寢室了。“寢室”,在這里是一種借代,代指生活;締造幸福寢室,強調的是一種寢室文化的建設,一種集體精神的滋養;這樣的環境里,每一面墻壁,每一張床鋪,每一件物品,都打上了濃濃的主觀性——表達著高遠的追求,洋溢著高雅的氣質,蘊含著高尚的靈魂,彰顯著鮮活的生命。
完美寢室,有快樂,有收獲,有故事,有成長……
(二)怎樣締造幸福寢室
1.幸福寢室有快樂
寢室里的“快樂”是多方面的,但我這里想著重強調“活動”的快樂。沒有活動便沒有集體。一個學校如果除了上課便是考試是不會讓學生有任何快樂的。一個寢室如果只有洗漱睡覺,那將多么的乏味。允許孩子釋放的時間。生活老師善于組織(或引導學生自己組織)各種生動有趣、寓教于樂的活動。如,學習交流、思辨討論,可以是游藝娛樂、文藝表演,可以是勞動比賽……一次又一次花樣翻新、妙趣橫生的活動,使寢室始終充滿生機并對學生保持一種魅力。活動帶給他們的永遠的快樂記憶。
2.幸福寢室有收獲
剛才說了,完美教室所必須有快樂,但僅僅有快樂又是不夠的。校園畢竟不是公園,教室畢竟不是游戲廳。伴隨著快樂,孩子必須還要有收獲——人格的收獲,閱歷的收獲……
3.幸福教室有故事
一群孩子,幾年日子,這就是生活老師的工作。
孩子和日子,便構成了完美教室的“故事”。
在這里,孩子和教師已經通過教育融為一體——幫助孩子成長,也是幫助自己成長;豐富孩子的生命,也是豐富自己的生命;成就孩子的未來,就是成就自己的未來。這種師生之間的互相依存又是以故事的方式呈現出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編織師生的生命故事,并追求一個“完美的結局”。
主演是孩子,導演便是教師。
4.幸福寢室有成長
在完美教室里,一個又一個日子在不停地流逝,當一千個日子或兩千個日子過去之后,生命便豐盈起來。這里的“生命”,顯然不只是指生理上的,更是指精神上的。如果只是指前者,那是一個自然過程,有沒有教師,孩子都會一天天長大;但對精神成長而言,這便直接和教師有關了。
教師對學生的成長促進是主動的,有意識的,而學生對老師的成長促進是被動的,無意識的。但成長本身是共同的,而且是同時發生的。
陪伴著孩子們成長,同時自己也在成長,才是真正的教育幸福,這是完美寢室的最高境界。
5.完美寢室有寢規
“幸福寢室”也要有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我的“寢室激勵制度”:變一個“冠軍”為多個“冠軍”。
令人滿意的評比制度應該站在“每一位學生”的角度上進行考量,能夠充分展示、肯定學生在哪怕某一方面取得的成績和進步,變橫向比較為縱向比較,變一個“冠軍”為多個“冠軍”。
這份激勵機制更好地激勵起他們的責任感;采用了電腦游戲中的分級方式,學生感興趣,未來前進的方向明確地展現在自己面前。更重要的是它使學生體驗到“與自己比”的感受,即使是最后一名由“菜鳥”升級到“新手”的學生,也會得到“老師向家長發送祝賀短信”的獎勵。
科學合理的評價制度可以給一個組織的運轉起到潤滑作用。每一間教室都不缺少制度。
用積極的心態看待工作,用科學的方法從事工作,讓職業生涯幸福有意義。
參考文獻:
[1]曾統坤.“借力”,讓班主任工作春風十里[J].湖南教育(D版),2017(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