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質疑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礎,語文教學對促進中學生質疑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從質疑的方法、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途徑等多方面探討了這一課題。
關鍵詞:質疑;閱讀;理解;鑒賞;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1-07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2-0031-01
質疑是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開始。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語文教學的主要途徑是閱讀,但是書上的東西并不都是準確無誤的,學生只有善于質疑和辨偽,才能有更快更好的進步。
如何才能發現疑問、提出疑問呢?第一,要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勤于查證的習慣。如果沒有這些,當然談不上質疑。數學家華羅庚在閱讀盧綸《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之后,認為這首詩并不符合事實,就寫出詩句“北方大雪時,群雁早南歸。月黑天高處,怎得見雁飛”表示疑問。這充分說明了作為數學家的華羅庚先生,是一個敢于質疑和善于質疑的人。
第二,要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質疑方法。一般的方法有五種:一是比較法。比較不同的書本、不同的理論之間,理論與實踐之間,原有知識和新知識之間的異同,可以發現疑問。二是反問法。對正面闡述的問題,可以從反面提出問題。例如,不是這樣又會怎樣?為什么是這樣,而不是那樣?三是邏輯法。一個理論提出了哪些概念?做出了什么判斷?是怎樣進行推理的?這樣從邏輯結構上提出問題,可以有新的認識。四是變化法。事物的規律,總是有因有果,有主有次,有前有后。如果原因改變,結果會如何?次要因素改變,主要因素又會有什么變化?五是極端法。研究事物變化的極端又會出現什么情況?平常情況下發現不了的問題,把它推到極端情況下,就會暴露出矛盾。
第三,要利用具體的作品進行質疑訓練。進行質疑訓練的初始階段,學生可以找一些前人評論過的作品進行閱讀,仔細想想問題在什么地方,然后再讀有關的評論文章進行比較,看自己是否是善于質疑和辨別真偽的。如果不能發現問題、明辨問題,就應該找一下原因。找出原因以后,就可以有的放矢,采取彌補的措施。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質疑與辨別真偽的能力將不斷提高。然后學生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文章進行質疑訓練,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質疑能力。例如,選擇優秀的作品進行質疑訓練,鑒賞出其成功之處,懂得文章應該怎么寫,借鑒經驗,補己之短;也可以選擇存在一定缺點的文章,來檢查問題,獲得失敗的教訓和啟示,懂得文章不應該怎么寫。
要想讓學生在閱讀中提高質疑能力,教師要教會學生善于從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方面對文章的優劣進行全面的正確的鑒別,讓學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完成閱讀、分析、鑒賞訓練。質疑對自己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這種能力的途徑是學習、鑒別。我們都知道評價文章優劣是有客觀標準可循的,一個是思想標準,一個是藝術標準。思想標準是評價文章內容的準則,有著鮮明的歷史具體性和時代特征;藝術標準是衡量文章藝術性的準則。文章的藝術性,是文章內容的語言、表現形式等各種因素的綜合體現。藝術標準受審美觀念的影響,并且具有歷史繼承性。一篇好的文章,應該是思想和藝術的統一、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我們在評價文章的時候應該懂得思想標準和藝術標準不是對立的、割裂的,而是辯證統一的。
當然,質疑能力的提高,主要取決于自己的思想水平、審美和藝術修養的提升,同時還要掌握一定的鑒賞知識,這樣才能為鑒賞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因而在對學生進行質疑能力的培養時,教師還應該教給他們獲取鑒賞知識的方法,使其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加強藝術修養。沒有一定的鑒賞知識和正確的思想觀點,沒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健康的審美情趣,質疑能力的提高是不可能的。質疑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過程。從閱讀開始,進一步是理解,再進一步是鑒賞,再進一步是質疑。閱讀是基礎,理解是核心,鑒賞和質疑是更高的要求。鑒賞知識的獲取,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質疑能力的發展,也需要多次反復實踐,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隨著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知識范圍的擴大,生活經驗的豐富,認知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會慢慢提高,質疑能力也會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徐亞仁.淺談語文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9(29):451.
[2] 辛晶晶.淺談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策略[J].語文天地·小教版,2015(15):73.
作者簡介:呂新春(1975—),男,山東萊西人,山東省萊西市第二中學教師,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