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寶家
【內容摘要】有效性是能實現預期目標,使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可以得到全面發展。有效地提出問題和巧妙地引導學生作答是評價教學課堂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切實有效的課堂提問,如果根據課堂的情況以及教學進度適時提出,在學生回答后給予及時的評價和反饋,更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鍛煉學生的能力,并能對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學生地理學習的綜合素質,所以有效課堂提問對地理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地理課堂 ?有效性 ?提問
課堂提問是地理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課堂提問也是實現地理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提問與傾聽是推進課堂有效互動的“雙胞胎”,提問是任務驅動,通過提問使學生去思考;傾聽是反饋,以教師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而決定下一步如何教。切實有效的課堂提問,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并能對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學生地理學習的綜合素質,所以有效課堂提問對地理課堂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課堂有效性的提問來組織教學活動,應當特別注意下面幾點:
一、研究教材,加強目標
設計課堂提問時,必須注重對教材的研究,使自己深入理解目標。有目標才有正確的指向,如果偏離目標,或者目的不明,則提問便會事倍功半或“事倍功無”。每一個提問必須堅持緊扣課堂教學的總體目標和每一個教學步驟目標進行設計,做到有的放矢。研究教材的基本結構,掌握教材的系統性、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關鍵點,做到透徹掌握,融會貫通。設計問題時要針對教材的重難點對于一堂精彩的地理課。問題提得準,著眼于教材的重難點,會很輕松的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深入研究教材,做到“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與教材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只有做到這樣,教師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或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加以啟發幫助,師生共同解疑,達到啟發式教學的要求。例如:再學習“大洲和大洋”這節課有一個重要的目標,了解大洲大洋的位置。圍繞這一目標,在學生認識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后,為了鞏固位置,我設計幾個相關的問題。“讀圖思考:赤道分別經過哪幾個大洲和大洋?”“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和大洋是哪些?”“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額大洋分別是哪些?”通過這些和目標相關的問題,不斷鞏固目標,達到掌握目標。
二、語言精練,表達準確
有效性提問語言不僅要準確、而且要精練、清晰。所以設計問題時必須具體、明確,表達清楚,適合學生的心智,讓他們容易理解。教師的語言只有規范、準確,不含糊其辭,或是模棱兩可,學生才能更快地給出正確的答案。語言精練,表達準確的課堂提問才能讓學生加深對所學內容進行有效地理解和記憶。教師對學生提出問題的時,要注意問題的陳述應該嚴密、沒有科學性錯誤并且詳細而清楚,為學生思考指出明確的焦點和方向,避免模棱兩可。清楚的發問會提高準確回答問題的可能性。教師不能簡單地把知識裝進學生頭腦,應根據教學實際,結合教學實體進行問題的精心設計;通過有效提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作用,在“善問”“巧問”的同時,語言表達由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只有這樣才能誘發學生的“內驅力”,最終促使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貼近生活,激發興趣
地理學科的特點是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將問題置于學生現實的生活情境之中,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無疑給地理教學帶來勃勃生機,利用生活來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鮮活的地理知識,能有效激發學生思考的欲望,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結合教材實際和學生的生活,注意課堂提問設計的新穎,那學生就會興趣盎然。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農業》時,結合我們生活在農村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們思考:我們這兒主要的經濟活動,調查本班同學中有哪些在農村,讓班上的少數同學介紹他們家在農忙時,家長主要的勞動,分享一下他們的生活習俗。
師:同學們!我們主要從事什么勞動,也就是做什么工作?
生:打工、上班,在家……(學生爭先恐后的回答。)
師:那么,我們來做個調查,統計看看我們班上有哪些同學家長上班?還有哪些家長在家,各占多少?(當統計時,同學按要求舉手。)
生:上班有……,在家有……
師:在家的家長主要從事什么勞動?
生:種田……(學生自己說)
師:種田的勞動對象與上班的勞動對象是不是一樣?
生:不一樣。
師:你們家長種田的勞動對象主要是什么?也就是種什么?
生:水稻、油菜……(學生爭先恐后的說)
師:這些有生命嗎?
生:有。
師:上班的勞動對象是什么?有生命嗎?
生:衣服、鐵、家具……(學生爭先恐后的說)
師:同學們!種田是不是就是農業呢?
生:……(學生不敢說)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農業,看看農業是不是僅僅是種田,除此以外還有什么。
聯系生活,激發學習興趣。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聯系實際,從學生們身邊尋找學習地理的素材進行提問,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地理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下子就激起了學生的興趣。提問時從學生身邊的民族、建筑、風俗等問起,讓所有的學生都可以積極回答,調動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氛圍。
四、精心設計,把握時機
提問啟發,把握時機最重要。不能輕易提問。因此要求教師熟悉教學內容、了解學生,準確把握教學進度,在課堂教學中要洞察學生的心理,善于捕捉時機。提問啟發,切中要害、循循善誘是關鍵。哪些地方學生容易產生疑惑?為什么會存在疑惑?如何旁敲側擊令其去疑解惑?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認真思考、精心設計。有時候,如果學生給出的答案不夠準確,或者不全面,甚至不正確、不能給出自己的答案,我們可以適時地提出一些補充性的問題,來幫助他們澄清思路,給他們一個全面而準確的答案。例如:學生在學習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時,研究產生晝夜的原因時,如果問“我們生活中為什么會產生晝夜現象?”大多數學生會回答是因為地球自轉,為了避免這一回答,或者出現這一錯誤回答后,先問“地球上太陽能照到的地方是一天的那一時段?照不到的地區呢?”學生比較容易回答出照到的地區是白天,照不到地區是黑夜,再接著問“若地球是一個透明的球體會產生什么現象?”學生也就能比較容易回答出都是白天,這是再問“我們生活中為什么會產生晝夜現象?”學生回答就沒有難度了。
五、關注學生,及時評價
課堂教學中提問的及時評價與反饋是提問有效性的升華我們不能只注重提問,而忽視了對學生回答問題后的評價與反饋。學生的回答后沒能得到及時評價與反饋,往往會使他們失去學習地理興趣,在地理課堂中不能主動積極的去思考問題。問題反饋要及時我們應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及時、明確、有效的評價,要讓學生體會回答問題的成就感。學生對問題做出正確的回答,即使是很小的進步,教師都應當給予肯定、贊揚,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心智,拓展學生思維,調動學生興趣,活躍地理課堂教學氣氛,提高教學效率。這種評價和反饋不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都要及時進行。學生對問題做出錯誤的回答,教師應立即糾正,糾正速度越快,越有效。學生對問題做出不完善的回答時,教師可用鼓勵性的方式啟發學生答題,也可以叫其他學生進行補充。學生對問題做出正確的回答,即使是很小的進步,教師都應當給予肯定、贊揚,這樣對增強學生答題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非常有益。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馬集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