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晗冰
摘要:劉小東作為中國油畫“新生代”藝術思潮的代表人物,他運用不加矯飾地寫實手法,表現特定時期現實社會生活中具體的人物外貌與精神狀態的特征。經探究總結其油畫語言風格具有三個方面的特征:一是在題材內容的選擇上,主要表現的是現實境遇的碎片,描繪特定場域中的人物特征和現代青年的精神狀態;二是運用簡潔明快的筆法語言,用具有拙、厚、笨的筆觸對形象細節和原生態事物的描繪;三是圖式表現特征賦予了人們的想象空間,用觀念完成“未完成”的畫面效果。因而從以上視角感受到劉小東的油畫語言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特征。
關鍵詞:劉小東? ?油畫? ?風格
中圖分類號:J2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9-0057-02
隨著中國社會的進步,當代藝術也隨之得到良好的發展,進而開始出現大批有實力、有想法、有獨特個人氣質的藝術家們。而劉小東作為“新生代”藝術思潮的引領者之一,他又是如何運用自己獨特的具有個性的形式語言將這些現實內容表現在作品之中,本文就將對此方面作如下具體的探討。
一、現實境遇的碎片
馬克思、恩格斯曾從生產論的角度出發,覺得藝術是人類獨有的一種精神上的生產。他們提到的這一藝術生產論,從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了藝術創作本身所具有的生產上的自由性、自覺性。我們的生活在不斷變化,環境在不斷變化,我們的觀念也在變,藝術家們通過自己對現實生活的獨特認知,拿起畫筆勾勒出自己眼中的世界。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很多不同的狀況,面臨各種想象不到的境遇,而劉小東最擅長的,就是把這些境遇中的那個最讓他有感觸的畫面從中翻找出來,作為自己的繪畫主題。他將自己的對社會的認識結合繪畫對象的特質來表現,他不是單純的描繪一個人,一件物,而是將這個人身上的故事加上劉小東自己的生活境遇表現出來。他總是選取很多小人物入畫,雖然他們的社會地位不高,但是在畫面上卻更加容易打動人心。就像劉小東曾經說過的:“在任何有非常悲情、非常絕望的地方你都會發現生命本身真的是非常動人的。”[1]
(一)現代青年的精神狀態
藝術的產生及其發展,無管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不僅僅只是主觀意識活動,或多或少都會受到時代與社會背景的影響,這也是為何在不同時期的文藝作品具有不同的時代精神與特征。劉小東喜歡將現代年輕人作為自己的一大繪畫題材,是因為他覺得當代年輕人的身上有一種純粹的、具有原始的野性氣息。在作品《燒耗子》中,兩名青年站在河岸邊正通過燒耗子這種殘忍的方式進行取樂,他們的行為動作都十分自然,左側的青年面向前方,一只手插在褲兜,臉上還有一絲惡趣味得逞后的喜悅;右側則低頭看著在火中掙扎的耗子,雙手插兜滿不在乎的樣子。劉小東通過對這種小事件的真實描繪,將兩個無聊又冷漠的青年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來,這種看上去平靜的畫面,卻也是以嚴肅的態度在對生活的現實性進行揭露與評判。
(二)特定場景中的人物
藝術創作可以說是時代性與人民性的相互融合。因為藝術是來源于實踐與生活中的,想要將創作內容真實的反映出時代的精神,那就應當與社會生活密切結合。不同的環境總是會造就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因此在畫面中傳達出的情感也會有所不同。劉小東說過:“我一夜未眠,翻來覆去的胡思亂想,擔心這肆虐的狂風是否已經撕碎我那戈壁的作品散落在河壩上無法拾回。”[2]有段時間劉小東迷戀上了氣候惡劣的戈壁風景,作品《東》《南》《西》《北》就是他在和田采風創作出來的,在這些作品中畫面大都是挖掘現場,那里風聲呼嘯、塵土飛揚,給人一種放眼望去一片荒涼的感覺。他還喜歡到充滿生活氣息的餐廳里取材,比如《綠酒吧》和《埃及餐館》。在《綠酒吧》中,左邊的那位大廚兼老板其實是一個英國人,畫面中他正倚在吧臺邊好似與旁邊的人交談著什么,那向上卷起的褲子、突出的肚腩以及臉上緊繃的表情都在體現著他因長期工作而帶來的疲憊,這種隨意的穿著與慵懶的狀態,完全無法與向來以優雅、紳士著稱的英國男人形象聯系起來。相對比之下,站在他右邊的那位女士看起來狀態更為放松,似乎只是一位悠閑的食客在進行一場飯后閑聊。在畫面最右邊的侍者雖然只露出半邊身子,但是那種打工者的狀態卻也被形象的刻畫出來,? 這也與畫面中的其他兩個形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二、簡潔明了的畫面語言
“繪畫語言首先是呈現對象存在之秘密的手段,是既讓對象也使主體獲得獨立和自由的途徑。”[3]繪畫語言的運用是為了在畫面中呈現出作者想要表達給觀者的更深層次的寓意,從而向觀者展現出一種與眾不同的視覺效果,獨立于最初的描繪主體,對于欣賞者來說,就好似一萬個人中就會存在著一萬個哈姆雷特,對于繪畫語言,每個人心中也都會有著不同的看法。藝術家們通過在繪畫中寄托了自己的真實情感,以此表達出自己的喜、怒、哀、樂,從而讓自己得到自由。
(一)具有拙、厚、笨的筆觸
之所以說藝術作品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是因為我們在創作時,會以自己的主觀意識對客觀存在的社會生活進行自己的理解與加工,但歸根結底,它仍是以社會為基礎而創作出來的東西,它的產生、存在與發展都不能脫離社會這個大的前提背景,只有遵循社會發展的規律,創作出的藝術作品才能夠有生命力。劉小東表現畫面的特點可以大體總結為拙、厚、笨的筆觸,他將自己對繪畫對象的直觀感受通過這樣的筆觸在畫面中來表現出來,這樣的表現手法對于他選擇的繪畫對象,即那些樸實的百姓、率真的城市打工者們而言,簡直再合適不過。在作品《溫床之一》中,男人黝黑的膚色被劉小東選擇運用厚重、純粹的筆觸來呈現,下筆看似隨意卻又是十分準確的,這樣的膚色與畫面中湛藍的背景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加凸顯出男性身體所帶來的剛強、原始的力量感。
(二)原生態事物細節的描繪
細節作為一個體系中單位最小卻又最為獨立的個體,是需要花費很多心思的。首先,我們眼中看到的對象要經過我們的仔細觀察才能很好的描繪細節,然后也是描繪細節的重點。通過分析,準確的知道對象的結構,然后再經過一定的想象,才能很好的表現你想要表達的對象,劉小東在中央美院的學習經歷讓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才能在后面的創造中每一筆都表達他想表現的。好比在《溫床》中,他把男人體描繪的十分生動,對于肌肉的走向和背景中的山棱緊緊抓住山的走勢,都是劉小東對于人體準確把握的最好證明。原生態的事物是最能表現本質的,它不添加任何雕飾,是原始的并散發著本土氣息的東西,這樣的東西在劉小東的筆下放大了,對于這種不加修飾的原生態的方式來表現劉小東在他們身上看到的,一種背井離鄉的傷心,一種不得已的情緒。
三、構成形式的想象空間
藝術家們為了更好地表現出作品中的主題及想要表達的思想,就需要通過一定的預估,恰當地協調畫面中各個要素間的分配,從而進行有機的整合從而得到和諧的畫面。劉小東十分喜歡弗洛伊德,他的藝術創作也受到很大的影響,這一點不僅體現在筆觸與色彩上,在構成形式上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在劉小東的作品中,他所塑造出來的人物大都與其身處的背景自然地融合到一起,基本打破傳統繪畫上強調的遠近虛實,從而探究出屬于他自己的獨特語言體系。
在劉小東的作品中,描繪的場景總是十分的有張力,具體可以體現在構圖的縱深感上。我們都知道,相比較于西方油畫空間感,較為平面的中國傳統繪畫是以散點透視為主的,而劉小東則很好的融合了兩種繪畫的邊界。在作品《孤獨歌星》中,他還融合了中國畫中留白的表現形式,為了將歌星的瞬間狀態表現出來,沒有選擇將畫面全部填滿,只是對背景進行了簡單的勾勒,人物形象也是帶有著一定的情緒。這樣的形式表現,更有利于讓觀者參與畫面的構思與聯想,同樣能讓畫面達到更加充實的效果,意蘊也變得更加有層次。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發現,選取的素材大都是身邊熟悉的,貼切生活的人物,雖然這樣的取材看似隨意,但這樣的取舍也更有利于在創作時準確把握人物內心的真實情感,從而表達出他自己藝術理念。在作品《仲夏》《休息》《聽話啊》中,描繪的場景都是在室內的近距離畫面,那種在生活狀態中自然呈現出來的空虛、迷茫的精神狀態被真切的展現出來,這也是劉小東對當代社會生活的側面表現。
參考文獻:
[1]巫鴻.行動中的繪畫:劉小東筆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陳淑霞.繪畫基礎[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