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韻雯
一、關于視唱練耳和聲樂中的“唱”
在諸多音樂技能學科中,聲樂應該是與視唱練耳聯系最為緊密的學科,其具體體現在“唱”這一音樂行為上。
(一)關于“唱”本身
歌唱,是一個我們極其熟悉,幾乎每個人都會有的音樂行為。但 “唱”這個近乎本能的音樂行為遠非張口就來那么簡單,其實際過程如下。
第一,通過聽覺系統攝取音樂信息;第二,大腦分析這些音之間的關系,并從記憶數據庫中調出符合這些音樂的相關信息,找出指定音樂;第三,調動發聲系統,唱出對應的音樂內容;第四,以聽覺系統辨別自己發出的音樂信息與外部攝取的原始信息是否對應;第五,三個系統的器官不斷調整協調度,直到結束歌唱。
由此可知,歌唱實際上是一個需要歌唱者在歌唱行為過程中不斷有序控制著思維系統、聽覺系統和發聲系統,才能完成的音樂行為。如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缺失或者不夠穩定,就可能“唱”得不那么理想了。
正因為“唱”本身涉及的人體與音樂、思維相關的系統較多,“唱”始終是視唱練耳訓練中極受重視的一環。
(二)關于視唱練耳訓練中的“唱”
視唱練耳可分為“視唱”和“練耳”兩個相對獨立的訓練部分。
1.視唱。“視唱”即為“視譜演唱”,“唱”是非常關鍵的一環,甚至直接起到了決定視唱完成質量的重要作用。
2.練耳。“練耳”一般常用的是“模唱”與“聽記”兩種方式,兩種方式的區別在于對記憶結果的反饋。“模唱”是以唱的方式將聽到的音樂信息反饋出來,而“聽記”則是將聽到的音樂信息以特定的音樂符號記錄下來。在練耳中,我們可以直觀判斷出來,至少在“模唱”中,唱的重要性不低于“視唱”并直接決定了它完成的質量。
由此可見,在視唱練耳訓練中,“唱”這一音樂行為占了比較大的分量。
(三)關于聲樂中的“唱”
聲樂中的歌唱和一般的歌唱,其區別在于:一般的歌唱重視的僅是“唱”這個音樂行為本身;聲樂作為一門專門的音樂學科,研究的內容是如何使用更科學的方式,輔助人們最大限度地運用自己的聲音更好地進行歌唱。
在聲樂歌唱學習中,唱譜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有經驗的聲樂教師通常會要求學生在學習新樂曲時先練習唱譜。而在聽聲樂學習者練習唱譜時,我們往往可以感受到他們掌握的歌唱技法上的優勢給他們帶來的便利。甚至可以說,如果擁有一樣的讀譜與聽覺能力,聲樂學習者可能比一般學習者更容易完成視唱和練耳的各環節訓練。或許由于長期關注單聲部旋律線,較多聲樂學習者的線性聽覺與聲音表達能力較強,多聲聽覺卻略遜于其他專業音樂學習者。這一特點在不少單聲且長期處于主旋律聲部的樂器演奏者身上也是顯而易見的。
二、視唱練耳訓練與聲樂中的“唱”的區別與交互作用
(一)兩種“唱”的區別及原因
聲樂與視唱練耳中的“唱”的區別在于:視唱練耳更重視的是“唱”這一簡單的音樂行為,以及對基本內容表達的準確度;而聲樂則更為重視通過聲樂技法把歌曲的內涵準確而優美地表達出來。這種差異是由教學對象與教學目的的不同導致的。
(二)兩種“唱”的交互作用
兩種“唱”之間的關系真的有那么獨立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首先,聲樂表演者必須具備一定的視唱練耳能力才能確保完成表演。其次,視唱練耳學習者應該具有一定的歌唱能力,否則將無法很好地完成與“唱”相關的各訓練環節,容易使視唱練耳訓練無法達到良好的效果,甚至可能因演唱不準確而產生本不應有的負面效果。
由此可見,視唱練耳與聲樂專業兩個學科在技能訓練過程中是有著一定交互作用的。
三、在視唱練耳訓練中應用聲樂技能的意義與作用
(一)關于“唱”與視唱練耳能力的關系
“唱”這一音樂行為有幾個重要的環節是與視唱練耳的訓練過程與目的息息相關的:第一,聽覺系統提取外部音樂信息;第二,思維系統調取音樂記憶;第三,聽覺系統甄別外部音樂信息與自身發出的音樂信息是否對應。這看似簡單的三個舉動分別對應了視唱練耳訓練中三個非常關鍵的環節:一是音樂信息感知與提取能力;二是音樂記憶力;三是內心聽覺。
如果再往深處探究每個聯系點對應的前置條件,我們會發現:能提取外部音樂信息的前置條件是具備音樂聽辨能力;能調取音樂記憶信息的前置條件是能夠聽記音樂;能準確唱出來的指定音樂的前置條件是具有內心聽覺與模唱能力。
分析到這一步,相信大家已經能理解“唱”在視唱練耳訓練中的意義遠不止一個單純的音樂行為那么簡單。這也明確向我們揭示了另一個重要的道理:我們必須充分重視視唱練耳訓練中“唱”的標準性。既然“唱”這個看似簡單的音樂行為貫穿了視唱練耳訓練的的各個環節,那根據相互作用力的原則,當“唱”標準了,它帶給視唱練耳各訓練環節的是正向的作用力,反之,會產生反向作用力了。
卡爾·西肖爾曾通過音樂能力測試得出過結論并指出7歲前學習固定音高樂器的兒童是大概率能練成固定聽覺的。但在現實中,一定條件下,這種尚未完全穩定的固定聽覺是有可能會失去的。在教學中,筆者曾遇到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名學習了一年鋼琴與半年視唱練耳、已經逐步形成相對穩定的固定聽覺的學齡前兒童,因在開始學習聲樂時僅追求聲音而忽視音準節奏,約3個月后,孩子的固定音高感沒有了,節奏感和調感也開始動搖。在發現情況并規范學習后,他的音感和節奏感才逐漸再穩定下來。如果這是12歲以上的少年或成人,那需要糾錯的難度會更大。這個例子至少說明了兩點:一是聲樂對人的音樂聽覺的建立和穩定有著較大的影響;二是我們應該在視唱練耳訓練中正確應用聲樂技能,將聲樂對音樂聽覺訓練的作用力發揮到正向上來。
(二)關于聲樂技能對視唱練耳訓練中“唱”的促進作用
從訓練意義上來說,聲樂技能可以提高受訓者的歌唱能力,避免受訓者在“唱”的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誤差,利于受訓者更自如、準確地完成歌唱內容。
同樣是歌唱,之所以聲樂學習者和非聲樂學習者會有能力上的差別,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聲樂技法的掌握與使用上。聲樂學習者是在科學方法下進行歌唱的,而非聲樂學習者缺少了這些聲樂技術,對比聲樂學習者更不擅長使用人聲,不容易控制自己身體的各部分。
良好的歌唱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歌唱者人聲輸出信息的準確度,如音高音準、節拍節奏、氣口強弱等。這些輸出的信息也會在輸出的瞬間透過歌唱者的聽覺系統輸回給歌唱者,并反作用于他們的音樂聽覺。因此,準確的輸出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歌唱者長期處于非正確的歌唱狀態,唱出非標準的音樂信息,這無異于讓自己長期處于非標準的音樂聽覺環境中,久而久之,聽覺也會由于習慣而將非標準認為標準,聽覺能力也就隨之改變了。
因此,在視唱練耳訓練中應用聲樂技巧提高學習者的演唱能力,保證訓練的準確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結語
視唱練耳學科是源于音樂且回歸音樂的,視唱練耳中每一項訓練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習者能更好地表現音樂、表達音樂情感。聲樂技巧則是讓歌唱者能更好表現音樂的科學的方法,也是可用于進一步鞏固視唱練耳訓練中“唱”的效果的有效方式。
若是能在視唱練耳訓練中應用好聲樂技巧,相信能更好地提高視唱練耳訓練的效果,讓學習者更好地掌握技巧并融入到音樂中,讓視唱練耳訓練能更好地實現音樂基礎訓練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蔡覺民.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9).
[2]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視唱練耳教研室.視唱練耳分級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7).
[3][蘇]捷普洛夫.音樂能力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08).
[4]熊克炎.視唱練耳教程(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