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宇鉞 李瑞志
【摘 要】五四運動,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全民的愛國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政治運動。五四運動雖已過去整整一百年,但五四運動留下來的“五四精神”卻在當代中國愈發充滿生機和活力。新時代弘揚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挖掘五四精神的當代價值,以五四精神培育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五四精神;時代新人;中國夢
中圖分類號:K261.1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5-0185-03
一百年以前,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在中華大地上爆發。整整一百年過去了,歷史的車輪不斷往前滾動,但五四運動留傳下來的“五四精神”卻在當代中國愈發充滿生機和活力。新時代加強對五四運動的研究,將五四精神內化為廣大青年的精神之“鈣”,“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話高屋建瓴,為中國青年在新時代中為誰奮斗、如何奮斗指明了方向。下面,筆者將對五四精神的內涵以及如何用五四精神培育新時代中國青年做進一步闡述。
一、五四精神的內涵
五四運動形成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脫胎于五四運動之中,五四運動的特殊背景及其條件決定了五四精神的具體內容,包涵著豐富的內涵。
(一)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愛國主義貫穿于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精神核心,是推動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重要力量源泉。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回國內,愛國知識青年不顧北洋政府的鎮壓,毅然走上街頭,喊出了“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響亮口號,切實承擔起救民族于危難的歷史使命,由此拉開了中國革命新時期的大幕。愛國主義并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在不同的時代,愛國主義有其不同的時代主題。百年前的五四青年,以救亡與啟蒙為己任,維護主權完整、追求民族獨立就是那個時代的愛國內涵;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傳承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五四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將小我融入大我之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見證者、參與者、奉獻者。
(二)民主和科學是五四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辛亥革命同封建專制統治比較起來,在歷史上是一大進步,但它始終是狹隘的、殘缺不全的,因為它并不是代表最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就是例證。陳獨秀提出中國不能擺脫黑暗狀況的根由在于缺少一場對舊思想、舊文化的徹底批判,專制愚昧的思想仍束縛著大多數國民的頭腦。對此,《新青年》喊出“民主”“科學”的響亮口號,民主的對立面是封建、專制,科學的對立面是愚昧、迷信,這正是束縛了國民幾千年封建統治的毒瘤。從初期新文化運動再到五四運動,“民主和科學”的旗幟在馬克思主義的先進知識分子手中被賦予了更加完整的內容。中國民眾大多數是工人和農民,如果不是代表這個大多數群體的民主,而只是少數學者和知識青年的民主,那這樣的民主是沒有生命力的。科學,就是要實事求是、格物致知,要符合事物客觀發展規律。一百年前,民主和科學的種子扎根于中國大地上,先進知識分子幾經碰壁后最終找到切實推進中國社會變革的辦法。一百年過去了,民主和科學在新時代的中國愈發充滿生機,茁壯成長。“蛟龍”探海、“悟空”升天,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相繼問世;立法參與、政務公開,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從少數人的民主到如今的人民當家作主,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到如今的國之重器,民主與科學在中華大地上打上其特有的時代烙印,迸發出生機勃勃的歷史偉力!
(三)進步是五四精神的動力源泉
中國這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到近代以來卻大大衰落了。早期的思想啟蒙家將目光投向西方,以尋找救國的真理。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迅速崛起,為戊戌變法提供了范例;辛亥革命學習法國革命以期建立共和政體。這些運動對當時封建腐朽的中國來講,無疑是一種進步。但是,即便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人民仍處于水生火熱之中的生活境遇沒有改變。面對殘酷的現實,中國先進知識分子不能不思考新的出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旅歐中國知識分子看到的是殘破不堪、社會矛盾尖銳的歐洲。大戰結束后的巴黎和會,中國青年等來的是外交上的失敗。年輕的中國知識分子發現自己向西方苦苦追尋了幾十年的救國真理,理想的西方模式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樣美好。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再一次踏上尋找新的救亡圖存方法的道路。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社會主義從理想變為活生生的現實,這是一場以工人階級為主體的社會革命,工人和農民第一次成為社會的主人。這不正是國人們追尋了幾十年的救國良方嗎?初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越來越多的中國知識青年舉起了思想的“赤旗”。這不僅是思想的進步,也是道路的進步。道路決定命運。對舊思想、舊文化“破”的同時,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在大量涌入的各式各樣新思潮面前,能夠立起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是多么的不容易。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就是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四個自信,與祖國同心、與時代同行,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征程中實現人生價值。
二、以五四精神培育時代新人
無論在世界上的哪個國家,青年都是富有朝氣的一代,都是國家的未來。在中國,青年一代更是時代新人中的主力軍、生力軍。新時代中國青年如何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就是要發揚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主動承擔起新時代所賦予的歷史使命,做一個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一)以五四精神培育有理想的時代新人
理想信念是人生小舟在社會大海中航行時的引航燈塔和遠航風帆,有了理想信念的人生,才不會失去方向和動力。百年前的五四青年深感“弱國無外交”的屈辱,他們知道如果自己的國家都滅亡了,實現個人的理想又有什么意義呢?只有將個人理想融入到實現反帝反封、民族獨立的實際愛國行動當中,才能更好實現人生價值。“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處于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每一位中國青年都不是“看客”,而是這個偉大夢想的見證者、參與者、奉獻者。但理想的實現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且越是接近這個目標,所面臨的威脅也就越多,挑戰也就越大。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將國家和人民時時刻刻放在心口,先天下之憂而憂,要牢固樹立矢志不渝跟黨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做到不忘初心,立大志,成大業,將個人命運前途與祖國發展聯系在一起,共同進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好像接力跑一樣,處在跑道上的新時代青年要做好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準備,以前人跑到的地方為出發點,不懼險阻、奮力拼搏,然后又遠遠地跑到前人的前頭去。
(二)以五四精神培育有本領的時代新人
青少年時期是打基礎、練本領的黃金時期?!皩W如弓弩,才如箭鏃”說的是學問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頭,才能的發揮依靠厚實的見識來引導,厚實的見識通過才能的發揮得以體現。五四運動時期,大量各式各樣的社會新思潮涌入中國,選擇何種主義來改造、建設一個新社會,當時還并不清楚。在一次次思想論戰之中,在看到了西方社會的弊端之后,在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之后,少部分革命先驅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這條科學社會主義道路。實踐證明,這是一條切實符合中國國情、為人民大眾謀福的科學道路。青年習近平在梁家河插隊時雖然生活十分貧苦,但也從來沒有放棄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有個針縫的時間都要讀書”。與此同時,他堅持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干活從來“不撒尖兒”“不惜力”,被當地村民稱贊為“吃苦耐勞的好后生”。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向習近平總書記學習,始終保持好學上進之心,孜孜不倦、力學篤行。在打牢基礎的同時及時補充新的知識,在鉆研理論的同時積極掌握新的技能,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本領。天降大任,若是自身能力不足,也不能擔起這份重擔。只有下苦功夫求真學問練真本領,方能成大事。
(三)以五四精神培育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使命呼喚擔當,時代呼喚擔當。擔當是一種人生態度,是家國情懷的具體體現。崇高的理想、扎實的本領還需要通過勇于擔當的具體行動得以彰顯。將目光拉回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這個在舊世界的“衣胞”中孕育出的新生命,起初是那么的“幼小”,但她以其科學的指導思想、鮮明的階級立場和大無畏的責任擔當,帶領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取得巨大成就,在社會主義的歷史篇章中留下嶄新注腳。五四運動時期,正是因為中國青年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懷與救國救民的使命擔當,才有了北大學生謝紹敏血書“還我青島”四個大字的義舉;才有了愛國知識青年們走上街頭,發出“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時代最強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新的時代賦予當代青年新的使命,履行使命需要責任擔當?!坝肋h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展現出的責任擔當。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堅定領導下,完成了歷史的出卷,向人民交出一份份碩果累累的答卷,展現出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今天,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有著更加高遠的目標——偉大的中國夢。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不是平坦大道,其中必然荊棘叢生、道阻且長,絕非“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史為鑒,以史為師,從先烈的事跡中汲取精神和愛國情懷,在前進的道路上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要敢為人先,要投身于時代的潮流中勇做弄潮兒;要培育敢于擔當的精神、增強擔當重任的本領,日常工作盡職盡責、困難面前敢于負責、出現過失不怕擔責,展現出新時代青年一輩的精神風貌。
三、結語
整整100年過去了。重溫100年前的這段歷史,我們不能不為當時的中國青年為了追求民族獨立、人民幸福,在中華民族處于危難之際中所表現出的士子弘毅、頑強拼搏的精神深深感動,也強烈感受到當時少數先進知識分子最終選擇馬克思主義,走社會主義道路,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是多么不易。100年來,中國人民為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頑強地求索和不屈地奮斗著,做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一味照抄照搬他國成功經驗,不顧中國具體國情,這樣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實踐告訴我們,中國走社會主義才是一條唯一正確的道路,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繼承和弘揚五四運動所孕育出的五四精神,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理想信念,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矢志奮斗的遠大理想,扎實練好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確切本領,不負祖國人民重托,切實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才能無愧于青春,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
參考文獻:
[1]閆志民.五四運動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6(01):5-9.
[2]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會上的講話[Z].北京:2019.
[3]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Z].北京:2019.
[4]金沖及.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道路抉擇[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
[5]金沖及.五四運動百年祭[J].求是,2019,(09).
[6]孫中山全集[M].第1卷.北京:中華書局,1981.
[7]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Z].北京:2018.
[9]中央黨校采訪實錄編輯室.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7.
[10]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Z].北京:2013.
[1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