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公司法 債權人 保護 路徑 九民紀要
作者簡介:何曉安,廣東偉倫(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研究方向:公司法、知識產權法。
中圖分類號:D922.2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158
自2013年我國公司注冊資本制從實繳制變為認繳制以來,債權人權益的保護路徑也發生了變化,從事前保護轉向事后保護,從靜態保護轉向動態保護 。2019年1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了《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下稱“九民紀要”),其中對股東出資加速到期、公司人格否認等常見公司法爭議問題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為債權人權益的保護提供了進一步的保障。本文擬對現階段我國公司法下債權人利益的保護路徑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九民紀要的思路進行新的思考,為債權人保護路徑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議。
我國公司法為債權人利益的保護提供了多種路徑:有對抗性的,也有非對抗性的;有事前風險防范方式,也有事中監管制度和事后救濟途徑。常見的保護路徑包括公司信用和信息披露制度、法人人格否認制度、董監高忠實勤勉義務制度、股東出資加速到期制度等。
(一)公司信用和信息披露制度
2013年公司法修訂后,國務院于2014年8月頒布了配套的《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規定了企業信息公示原則、公示主體、公示范圍、法律責任等內容,以規范企業信息公示、促進企業誠信自律。2014年2月亦上線了“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對全國企業信用信息、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等進行公示。筆者認為,該些舉措系我國公司信用和信息披露制度方面的有益創新,為社會信用公示體系的建設打下了基礎,但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第一,信息披露渠道分散。現行我國公司信用和信息披露渠道主要分散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國裁判文書網”、各地的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以及某些特別注重公司信用情況的行業主管部門網站(例如建設工程行業)。債權人如需了解某公司的信用、信息,需通過不同部門、層級的渠道進行查詢,耗費時間和精力。
第二,信息披露標準籠統、公示質量不一。雖然“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已初步建立,但相關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聯網機制仍未完善,而且有的部門長期以來信息透明度低、基礎數據薄弱,導致公示信息內容少、信息不完整。而且各地系統管理水平差異較大,人性化查詢措施未到位。
第三,信息披露缺乏真實性、權威性。根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的規定,公司信息公示、年度報告等內容由公司自行填報而無需政府部門審查核實,但經公示系統公示后則成為官方信息。這種內容單方性和平臺官方性的矛盾直接損害了公示系統的公信力,也給債權人等查詢主體造成困擾和誤導。
第四,信息披露內容有限。根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第九條的規定,公司的關鍵性財務信息由企業自主選擇是否公示,可想而知大部分公司一般不會主動公示該些信息,導致公示信息基本無可供債權人判斷公司真實資產情況的內容,公示信息的實際效用低。
(二)法人人格否認制度
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是英美法系的產物,我國于2005年公司法修訂時引入該制度,主要以第二十條第三款、第六十三條為法律依據。此前因該些條款過于原則和概括,在學術研究和司法實踐中經常引發討論。2019年出臺的九民紀要第二章第四節對該制度的適用思路、常見情形、審查要素等作了較為詳細的闡述,重塑了該制度的審判標準,是對公司法的重要補充。但筆者認為,總體來說該制度仍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規范文件地位亟待提升。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涉及債權人、股東和公司三方的重要權益,而且隨著債權人權益保護意識的提高,該制度適用情形會逐漸增多,亟需由國家層面法律對其適用范圍、方式、程序等進行規定,提供明確的法律支撐。雖然九民紀要相關條文構成了該制度的重要部分,但九民紀要畢竟不是司法解釋,不能作為裁判依據進行援引。現行的規定尚未建成層次化、體系化的制度。
第二,部分問題仍未統一裁判標準。九民紀要對某些爭議問題并未進行過多闡述,例如一人公司的人格否定認定標準問題、人格否認舉證責任分配問題、主體范圍狹窄、結果要件限定范圍模糊問題 、“資本顯著不足”與“以小博大”之區別及其判斷時點等問題 ,還有一些特殊的例如子公司債權人要求母公司股東承擔責任 等情形。
(三)董監高忠實勤勉義務制度
現代公司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趨勢使得董事、監事和高管的職權需要制度制約,以免損害股東、公司或債權人的利益。我國公司法第六章從任職資格、義務內容、法律責任等方面規定了公司的董事、監事和高管的忠實勤勉義務。在我國司法實踐中,該制度的適用一直存在以下問題:一方面,前述規定對董事、監事和高管的忠實勤勉義務只做了原則性、概括性的規定,實踐中可操作性不高、舉證困難;另一方面,前述條款只規定了董事、監事或高管違反忠實勤勉義務后對公司、股東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并沒有為債權人提供救濟途徑。
(四)股東出資加速到期制度
根據我國《企業破產法》第三十五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第二十二條等規定,股東出資加速到期制度僅適用于破產、清算的情形。而九民紀要首次確立了非破產、清算情形下股東未到期的出資義務可加速到期的裁判精神,在前述規定的基礎上增加了“執行不能”和“惡意延期”兩類適用股東出資加速到期的情形,對股東出資加速到期制度作出了統一與突破,進一步保護了債權人的合法利益。但該規范與前述法人人格否認制度一樣,均存在類似的規范文件地位亟待提升的問題,還有個別債權的償付無法覆蓋全部債權而與破產程序中的“概括清償、公平分配”原則存在沖突等問題。
(一)完善公司信用體系和信息披露制度
我國公司信用體系缺失、信息嚴重不對稱是造成公司債權人權益難以得到保護、極易受到損害的重要原因。實繳制缺位后,公司交易相對人所面臨的交易風險會相應增加,亟需構筑與認繳制相適應的新的信用監管體系 。因此,筆者認為該路徑完善可從以下幾點出發:
第一,擴大強制性信息披露內容及其范圍,從而延伸至公司資本、資產、財務等信息,以及公司信用評級、重大投資、貸款信用、處罰涉訴等關鍵信息,以使被披露信息能全面體現公司的實際運營和資產情況。
第二,拓展公司信息披露渠道,創新披露方式,積極引入第三方征信機構或信息平臺公司向社會提供信用調查、評級、咨詢等征信服務,且可參考歐盟多數成員國的“信用局”制度 ,建立多層次、多方參與的公司信用和信息披露體系。
第三,強化公司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落實政府部門的信息共享、聯動機制,加強政府部門對所披露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持續性和時效性的抽查、審核,嚴格落實違規披露的法律責任,特別是對股東、董事、監事、高管等公司內部人員連帶責任方面的追究。
第四,建立公司信用評級體系,設定科學、公正的信用評級國家標準,設定嚴進寬出的信用評級保障機制和降級處罰機制,實現對我國企業信用分級機制,優化市場經濟環境,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二)完善股東出資制度
要建立并完善以資本催繳制度為前置程序、以股東出資加速到期制度為保障路徑的股東出資制度。在現行認繳資本制度下,認繳數額、方式、期限等均可由股東自行決定,容易催生鉆空子的行為。但股東出資催繳作為公司內部自治行為,程序較為簡單,若強制要求通過訴訟程序才能實現則未免是對司法資源的浪費。因此,有必要借鑒域外經驗建立公司內部的資本催繳制度。催繳程序執行主體可以參考美國和日本的出資催繳程序,由董事會作為具體實施機構 :一方面,董事會是公司的決策執行機構,十分了解公司實際運營情況和股東出資情況;另一方面,催繳義務可納入公司董事的勤勉義務范圍內,考慮到現行法律對公司怠于履行出資催繳義務的法律責任并未有明確規定,將公司責任向個人責任轉化將有助于提高履行催繳義務的積極性 。董事違反催繳義務的,可參照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下稱“公司法解釋三”)第十三條的規定要求其承擔連帶責任。
(三)完善董監高忠實勤勉義務制度
如前所述,當前我國關于董監高的忠實勤勉義務的標準尚不夠明確且缺乏有關債權人救濟途徑的規定。有學者主張可借鑒英美法中的“商業判斷規則”來構建董監高的勤勉義務標準 。筆者認為,應嚴格規制公司董監高的行為及其法律責任,適當對前述公司法解釋三第十三條進行擴大解釋,建立民事、行政、刑事責任相結合的忠實勤勉義務制度,并賦予債權人可靠的救濟路徑,特別是針對董監高違規信息披露、協助進行抽逃出資、非法分配利潤等情形中的連帶責任,以防止董監高濫用職權,維持各方利益平衡、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根據《公司法》第一條的規定,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一直是我國公司法的立法目標之一。對債權人權益的保護應注重對公司設立、運營甚至破產、清算時期的持續、謹慎的監管,也應要求公司對外披露關鍵信息,適當限制公司股東、董事、監事和高管等內部人員的權力。就我國目前法律制度來看,債權人的權益保護路徑仍存在不少問題需要加以完善。筆者建議可從公司信用體系和信息披露制度、股東出資制度、董監高忠實勤勉義務制度等方面進行,學習、吸收域外有益經驗,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債權人保護制度。
注釋:
胡田野.公司資本制度變革后的債權人保護路徑[J].法律適用,2014(7):34-39.
高銘澤.淺析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缺陷與改進[J].現代企業,2020(3):76-77.
何德輝.《九民紀要》下公司人格否認之“資本顯著不足”情形研究[C].《上海法學研究》集刊(2019年第24卷 總第24卷)——海南大學椰林法學團隊文集:上海市法學會,2019:9-12.
沈貴明.論公司資本登記制改革的配套措施跟進[J].法學,2014(4):98-107.
曹玉華.公司資產信用下債權人利益保護法律制度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李東俠,郝磊.注冊資本弱化視角下的公司債權人利益保護[J].人民司法,2014(5):13-18.
富夢婷.注冊資本制度改革背景下公司債權人保護研究[D].浙江財經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