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娟
摘要:報告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公文類型之一,其使用范圍也很廣。公文語體以實用為目的,具有權威性,所以要求語體風格平實、簡明、莊重。但在長期的發展和廣泛使用過程中,公文語體的表達風格也變得豐富多彩,在選擇語言材料和修辭方法上表現出了獨特的特點。本文以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為研究語料,從認知語言學角度探討報告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段達到了較高的表達效果。
關鍵詞:認知語言學;報告類公文;修辭
公文語體是適應事務交往目的而形成的文體形式,公文最大的特點是實用,寫作時以表意明確和快速交流為目的,因此要求其語體風格平實、簡明;又由于公文具有一定的權威性,為了保證執行辦理的效力,就要求語體風格要莊重?!靶揶o”是依據題旨情境,運用各種表現手段、方法,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一種活動。(1)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修辭就是一個選擇語言材料的過程,同一個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說法,同一種說法可以用不同的語言材料去表達。公文語體在選擇語言材料和修辭手段時主要有以下特點:在詞語選擇上,公文語體的嚴肅性和莊重性要求多用規范的書面語而少用口語、方言詞語或者俚俗語,且可適當選用文言詞語如“茲”“悉”等;句子方面,一般用陳述句和祈使句而少用或不用反問句、設問句等類型的句子;(2)辭格的選擇方面更不用說了,公文語體為了追求平實簡潔準確,幾乎是不用辭格的。
公文類型眾多,本文選擇報告類公文尤其是政府工作報告類公文作為研究對象,原因有三:一是報告類公文是覆蓋面最廣的公文文種之一,有突出的代表性;二是報告類公文在語言材料和修辭手段的選擇上是最受限的一種;三是對比當今的政府報告類公文發現其行文風格上的突破和改變是最顯著的。近年來的報告類公文在遵循簡明、平實、莊重的語體風格的基礎上,也在漸漸嘗試運用多種修辭手段讓報告更加“平易近人”、生動活潑,這種變化歸根結底是由于報告的本質是橋梁——下級部門與上級部門溝通的橋梁、政府與老百姓交流的橋梁,因此,報告沒有必要一味死板生硬,適當使用修辭手法可以使內容更加生動,接受者更易接受,真正實現良性溝通。
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出發,修辭行為的產生是表達者和接受者之間活動的結果,因為接受者的潛在干預使表達者在產生表達行為之前,總是先考慮表達效果,并以此為基礎,選擇相應的能最大程度提高表達效果的修辭行為,以達到預想的交流目的。(3)從這個角度出發,“民”就是接受者,“政府”就是表達者。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從起草到審議是一個“發揚民主、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的過程,因此為了在一年結束之際做到“凝聚民心”,使老百姓奮發向前,報告就必須以“民”為主旨,在立意和寫作上都要求從“民”出發。
李克強總理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結構內容分為三大板塊:“2018年工作回顧”“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和“2019年政府工作任務”。幾乎每一部分都根據內容的需要使用了一些修辭手段,主要表現在詞語的運用、辭格的使用與句式的選擇、音節的協調四大方面。
(一)詞語的運用
詞語是語言的建筑材料,詞語錘煉的基本要求是準確樸實、簡潔有力、新鮮活潑、生動形象。錘煉、運用詞語就要依據題旨情境,選出最具表現力的詞語。
1.成語的使用
成語是一個含義豐富深刻的整體,文化含量高、文字精煉、意蘊深厚。如:
例1:全國各族人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砥礪奮進,攻堅克難。(1)
例2:恪盡職守,竭盡全力做好工作。
例3:思危方能居安。
例1中的“砥礪”,本義為磨刀石,引申指磨煉。砥礪奮進,即在磨煉中奮勇前進。兩個成語連用,既在音節上達到了和諧,又充分表達了全國人民攻堅克難的決心和毅力。
例2中的“恪盡職守”出自于《孫子兵法》,指謹慎認真地做好本職工作,細心、耐心地守住職位或崗位?!敖弑M全力”出自《三國志·魏志·賈逵傳》,形容做出最大的努力。兩個狀中結構組合,表達了全國人民在困難面前勇于承擔,想盡一切辦法完成工作的態度和決心。
例3將成語“居安思?!辈痖_且順序顛倒,起到了強調作用,告誡人們要想長治久安,必須先要未雨綢繆的道理。
2.簡縮詞的使用
有的簡縮詞經過長期使用被大眾廣泛接受認可已經約定俗成,有的簡縮詞為臨時性的三字格或四字格詞語,使用簡縮詞語可以達到整齊而不雷同、精煉而不晦澀的修辭效果,語言表達簡潔干脆。如:
例4:加大“破、立、降”力度。
“破”指的是破除無效供給;“立”指的是培育新動能; “降”指的是降低空體經濟成本。三個字表達豐富的含義,簡潔清晰且給人過目不忘之感。
例5:“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面實施。
“雙隨機、一公開”是一種在全國推行的監管模式,主要指的是在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并及時向社會公開。與以上兩例相似的縮減詞語還有“兩學一做”“證照分離”“一帶一路”等,隨著在政治類公文中的普遍提及和使用,這些縮減詞語已經逐步趨向固定化,進入到了常用詞匯之中。
3.俗語的使用
俗語有言簡意賅,形象生動的特點。為了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報告中一定程度上使用了俗語,使報告更加深入人心,內容更易被接受。如:
例6:中國的發展沒有過不去的坎。
“沒有過不去的坎”是人民社會生活中常用的俗語,在報告類比較嚴肅的公文類型中適當使用俗語可以拉近和老百姓的距離,也就是俗稱的“接地氣”。
(二)修辭格的使用
報告中大量運用了隱喻和借代的修辭手法。如:
例7:我們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
例8:全面開展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例9:確需到現場辦的要 “最多跑一次”。
例7中的“大水漫灌”本身是一個農業術語,此處以具體代抽象,“漫灌”指一種粗放的灌水方法。此處用來比喻說明市場調節不能采取粗暴的方式的道理,形象生動。例8中的“藍天”“碧水”“凈土”以特征代本體,指代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顯得形象而深刻。例9中的“最多跑一次”以特征代本體,是針對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理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等事項時廢棄繁文縟節,“最多跑一次”辦結,是一種社會進步。
上述各例突出了事項本來的特征,使人獲得鮮明、深切的感受,“一看就懂”,形象而深刻。
(三)句式的選擇
認知語言學認為,區分出對象的重要條件往往是刺激物本身的結構,形態上相似的對象最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和感知,且能帶給人以美感。因此根據語言材料進行了藝術性組合的句子,往往有著獨特的修辭作用。
1.對偶句的使用。如:
例10:新動能正在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塑造中國發展新優勢。
此對偶句意義上相互聯系,形式上對稱均衡,平仄協調,達到了形式美、節奏美、音韻美、易懂易記和強調意義的目的。
2.排比句的使用,如報告中第一部分使用了六個結構相同的句子分別引入六個段落回顧了2018年工作的六個方面。這六個句子分別是:“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新動能快速成長”“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三大攻堅戰開局良好”和“人民生活持續改善”。這六個句子工整勻稱,具有語言的整齊美,但信息量又比對偶句大,所列各項魚貫而下,給人語意飽滿,筆墨酣暢之感。
3.口語句的使用。
例11:近14億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例12:要在推動科技體制改革舉措落地見效上下功夫,決不能讓改革政策停留在口頭上、紙面上。
例 11 中的“飯碗端在自己手上”、例 12 中的“下功夫”“口頭上”“紙面上”等口語化的說法來闡述國家的方針政策使老百姓易懂易記易用,拉近了與人民的距離。
(四)音節的協調
漢語是富有音樂性的語言,漢語音節有聲調變化,平仄交錯,相互配合,抑揚有致,富有節奏感。報告在第二部分寫作中非常注重音節的搭配,枯燥的經濟內容顯得并不呆板和單調。如:
例13: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五個三音節的動賓結構連用,“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六個“穩+雙音節名詞”結構連用,“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個“雙音節+感”結構連用,分別形成了三個形式整齊,結構勻稱的三音節語音段落,給人以音樂般的美感。
綜上,報告類公文作為“嚴肅正經”的代表看似與修辭無關,但近年來報告類公文中各種修辭手法的介入,使“死板”的報告類公文也具有了觀賞性,作為報告類公文的代表,李克強總理所做的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四個方面的突出特點向我們證明了為了追求更好的表達效果,只要運用得當,恰當的修辭手段是完全可以運用在公文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