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旬旬
摘 要: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綠色發展是未來經濟的方向,也是人民的期望。本文包括三部分內容,對綠色發展的內涵和意義進行了資料整合和深刻的思考,并提出我國怎樣綠色發展的一些實踐路徑。
關鍵詞:綠色發展;傳統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一、綠色發展的基本內涵
綠色發展與傳統的經濟發展有根本區別。傳統經濟發展是一種粗放型、外延式的模式,通過一次性地從大自然中索取物質和能量來實現經濟的數量型增長,又不加處理地將廢棄物丟進大自然,以高開采、低利用、高排放、低產出為特征,是一種單向開放式線性經濟。[1]綠色發展的主要特征是低開采、低高利用、低排放、高產出,是一種新的發展理念。綠色發展的內涵非常豐富,主要涵蓋三個領域。
1.綠色發展理念
綠色發展的內涵首先應該包括綠色發展理念?!靶聲r代的綠色發展理念——一共是‘八大觀,包括‘生態興則文明興的歷史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生觀等?!盵2]這八大觀是我們綠色發展道路上的思想指引、行動指南。
2.綠色生產
綠色發展在生產領域的內涵就是形成綠色化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形成綠色化的產業結構就是建立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的產業結構。形成綠色化的生產方式就是改變過去靠大量生產要素的投入和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型的生產方式,向集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生產方式轉變。
3.綠色生活
綠色發展在生活領域的內涵就是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主要體現在人們的消費上,體現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以綠色消費為主,把對自然有不好影響的生活行為降到最少?!熬G色消費包括三個層次,引導消費者簡約適度消費,倡導消費者選擇環境友好型產品,在消費時關注相關廢棄物的處置?!盵3]
二、綠色發展的重大意義
1.綠色發展是歷史的必然
綠色發展是經濟發展帶來的產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長期的經濟發展使我們積累了大量的物質財富,但是傳統經濟發展方式帶來的生態環境的破壞,不僅嚴重影響到人民健康,也制約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目前,我國的污染問題很嚴重。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337個地級以上城市53%的空氣質量超標,全國大部分地表水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盵4]這其中主要污染源均來自于工業排放。另外,《中國空氣質量改善報告(2013-2018)》顯示,呼吸道系統疾病與空氣污染有關,PM2.5的濃度下降,呼吸道系統疾病就減少,相關的就醫費用也下降。這說明環境污染不僅威脅公眾健康,還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綠色發展是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將從根本上扭轉我國經濟發展的嚴峻形勢,實現經濟永續發展。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綠色發展是歷史的選擇。
2.綠色發展是現實的要求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具備綠色發展的現實條件。
(1)我國綠色發展具備了發展的物質基礎。2019年我國經濟總量已經接近100萬億元,財政收入已經超過19萬億元。所以,我們有能力有條件提高在生態環保方面的投入,已經具備支持綠色發展的物質基礎。
(2)我國綠色發展的整體技術水平較大提高。綠色發展的整體技術水平的提高主要體現在節能降耗方面。1953年到2018年,我國單位GDP能耗下降43.1個百分點,平均每年下降0.9個百分點。
(3)我國綠色發展有良好的市場條件。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盵5]這個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包括對良好的生態環境的需要。人民對良好的生態環境的需要主要體現在人民的消費需求上。2019年的天貓雙11綠色商品熱賣。預售10天,分類垃圾桶成交額同比上漲近200個百分點,環保建材涂料和節能空調預售成交額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80個百分點、41個百分點。從這可以看出,綠色消費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這為綠色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市場條件。
3.綠色發展是新時代的呼喚
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盵6]新時代就要有新部署、新安排。從時間節點上來看,主要是實現三個階段性目標。
(1)要實現第一個階段性目標離不開綠色發展。第一個階段性目標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實現這一目標,“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們的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盵7]我們要堅決打好的這三大攻堅戰,與綠色發展密切相關的就包括兩大攻堅戰,一個是污染防治,一個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污染防治和綠色發展有關很好理解,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在綠色發展中越來越值得重視,主要是和綠色發展的一些要求有關。綠色發展要求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資源、環境、生態風險必須是可控。[8]
(2)要實現第二個階段性目標離不開綠色發展。第二個階段性目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時間,基本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性目標的愿景是:“我國……我國的生態環境將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9]很明顯,生態環境的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的基本實現是離不開綠色發展的。
(3)要實現第三個階段性目標離不開綠色發展。第三個階段性目標是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奮斗目標中的“美麗”這個詞,首先就應該包括自然環境的美麗。第三個階段性目標的愿景是,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10]包括生態文明在內的五個文明的全面的提升以及人民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都離不開美好的生態環境,要擁有這些都離不開綠色發展。
從這個方面來說,綠色發展確實是順應新時代的呼喚。
三、綠色發展的實踐路徑
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盵11]這是綠色發展的基本要求。綠色發展的實踐路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
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是指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合理集約的利用國土空間,盡量減少對自然空間的侵占。
淮北市依煤而生,經過長期的發展,煤炭資源被大量的消耗,形成了很多煤炭塌陷區。近幾年,在綠色發展理念指引下,淮北市實施中國碳谷·綠金淮北戰略,形成了“一帶雙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灣”的空間格局。這樣的空間格局,合理利用煤炭塌陷區——“深改湖、淺造田、不深不淺種藕蓮,穩建廠、沉修路、半穩半沉栽上樹”,充分結合城市空間布局——“雙城”,又周密考慮自然生態資源——三青山、九河,是形成科學合理的空間開發格局的典型樣板。
2.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
(1)產業結構的綠色化。產業結構的綠色化分為兩個方向:一是對傳統產業進行綠色化改造升級;二是大力發展新興綠色產業。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升級離不開創新的驅動,包括:技術的創新。技術創新是對現有產業進行綠色化改造的根本驅動力,通過從源頭(工業生產、居民生活)到末端(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的綠色技術體系,包括計算機技術、綠色生產技術、清潔工藝技術、污染治理技術等,形成企業盈利與綠色技術創新的良性循環。商業模式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是產業改造不可或缺的路徑,以綠色經濟理念為指導,建立生態與市場相結合的新型商業模式,現有的綠色商業模式創新包括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管理的創新。管理的創新是指在日常的管理中融入綠色發展理念,在運營中注重節能環保。市場的創新。市場的創新是指在發展的過程中,注重綠色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化,在質量、價格、營銷等市場要素方面進行創新,抓住市場機遇,找準市場需求,同時又引領綠色消費趨勢。
(2)生產方式的綠色化。實現生產方式的綠色化就是實現整個生產過程(產品的設計、產品的生產開發、產品的包裝,到產品的分銷)的綠色化,具體的做法包括盡量避免使用有害原料、減少生產過程中材料和能源浪費、降低廢棄物排放等。
3.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
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可以從衣食住行這四個方面養成綠色生活的習慣。
一是在“衣”方面。購買衣服時,多一點節儉,少一點浪費;清洗衣服時,多用肥皂,少用洗滌劑;不需要的舊衣服可以捐給貧困地區等。
二是在“食”方面。珍惜每一粒糧食,實施光盤行動;食用綠色食品,綠色果蔬;買菜時,拎上菜籃子,不用塑料袋等。
三是在“住”方面。不過度裝修,家居材料選擇綠色環保材料;使用節水器具、節電燈具、節能家電;倡導垃圾分類等。
四是在“行”方面。鼓勵購買新能源汽車;減少私家車的使用,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
四、總結
本文在寫作的過程中,參考借鑒了前人有關綠色發展方面的認識和見解,添加了自己的思考,經過仔細推敲完成,仍有很多不足之處,只希望能給有興趣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張宇、謝地、任保平、蔣永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231-231
[2]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新中國發展面對面[M].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1):92-96
[3]何立峰、張勇、寧吉喆、辛國斌、李萌、錢克明、余欣榮、隆國強、姜勝耀、林躍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M].人民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9(1):141
[4]生態環境部.2019年全國地表水、環境空氣質量狀況[EB/OL].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15/202001/t20200123_760936.html,2020-01-23
[5]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人民出版社,2017(01):11
[6]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人民出版社,2017(01):10
[7]何立峰、張勇、寧吉喆、辛國斌、李萌、錢克明、余欣榮、隆國強、姜勝耀、林躍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M].人民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9(1):140
[8]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人民出版社,2017(01):27-28
[9]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人民出版社,2017(01):28-29
[10]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人民出版社,2017(01):29
[1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人民出版社,2017(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