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摘? ? 要]為了滿足社會對高素質師資的需求,建立實踐取向的教師教育類課程改革勢在必行。目前地方高校音樂教師教育專業在教學理念、人才培養和課程設置等方面仍存在發展滯后的現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脫離實際、教學能力不強、綜合素質不高,很難立刻適應中小學音樂教學工作。因此,通過改革音樂教師教育課程,建構實踐取向的師范生課程模塊,培養其掌握師范專業知識和技能,并在實踐取向的課程設置和實踐活動中感受真實教育教學情景,在真實體驗中進行自我反思總結,并不斷完善提高形成蛻變成長,為其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小學教師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實踐取向;教師教育;課程改革
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對人才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國家的發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大會上提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梢婞h和國家對教育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師范類高校肩負著為地方培養中小學師資的重要責任,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未來。為進一步規范師范專業建設,培養高素質高質量的師資人才,教育部相繼出臺了《教師教育課程標準》《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等相關文件,并提出且“實踐取向,能力為先的育人原則,加強師德修養和教育教學能力訓練,著力培養師范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以及“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為基本理念,推動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提升等辦法,為高校師范專業建設和今后的專業發展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因此,建立實踐取向的教師教育類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一、地方高校音樂教師教育課程現狀
目前地方高校音樂教師教育專業在教學理念、人才培養和課程設置等方面仍存在發展滯后的現象。多數師范類高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脫離實際,教學技能與實際教學不能做到有機結合,綜合素質不高。學生在高校學習期間缺乏實踐性訓練,對未來所從事的職業狀況和教學內容了解不深入、不透徹,沒有經過專業的職前培訓以及到學校見習或頂崗實習等重要經歷和體驗,很難馬上適應中小學音樂教學工作。經過研究,筆者認為高校音樂教師教育專業在課程目標和課程設置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一)重理論輕實踐
目前高校師范專業在課程設置上雖說與過去相比的確有所改變,比如加大了實踐課程的比例,但這些改變離國家對教師教育類課程標準要求還存在一定距離,有的課程設置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并沒有實質性的開展與實踐相關的教學,可謂形式大于實際。
(二)課程設置老化
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相對滯后,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時代需求,課程設置仍然沿用專業院校的模式,過于專業化,精細化,沒能很好地突出師范專業能力提升和素質要求的專業核心課程,以及相關綜合知識和技能。
(三)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大多數專業課程只局限在理論講解層面,真正的舞臺訓練和講臺演練較少,學生對知識掌握也只停留在書本上,距離實際運用仍存在一定差距。在僅有的師范專業課程《教學法》中也只局限于理論講解,而學生實際講課練習較少,對教學技能的掌握也只是皮毛,很難做到真正了解中小學教學規律,做到融會貫通。
(四)缺少頂崗實習體驗
師范類專業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教學知識和能力的掌握要在實踐中獲得,目前高校音樂師范專業缺少到中小學校觀摩見習和頂崗實習等環節的體驗和培訓,沒有職前的真實教學情景的體驗和感受鮮活的教育實踐等,很難快速掌握教育教學實際技能做到快速成長獲得為師從教的實踐能力。{1}
二、建構實踐取向的音樂教師教育類課程的措施
教育部在《教師教育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實踐取向”和“能力為重”的培養目標。因此,建立以實踐取向,能力為主的培養目標,構建教師教育類核心課程,滿足未來職業需求也是國家要求。為了更好的培養出優秀的中小學音樂師資,使高校師范生更快的對接未來的職業,縮短其適應期,筆者認為,應建立實踐取向的職前教師教育類課程,讓更多學生在高校學習期間就能很好的了解中小學音樂新課標要求,掌握教學技能和師范生相關知識能力要求,培養其實踐性反思,關注現實問題參與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發展實踐能力,培養他們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實踐智慧,更好的服務于社會。
(一)準確定位課程目標
實踐取向的課程建構核心在于“實踐”,作為職前教師職業準備的課程,應以一線教師的實際教育教學任務為中心,培養他們在真實教育情境中獲得教育教學的基本能力,幫助其形成初步的教學風格,進而提高實踐能力,并增長教育智慧。{2}
音樂教師教育專業旨在培養和掌握音樂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具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技能,具備策劃和指導中小學音樂教學和校內外文化活動,排練大型演出的能力,集專業能力、知識結構、綜合素養于一體的高素質音樂師資。因此,課程目標既要突出對職前實踐教學技能和專業能力的培養,又要注意對應現代化教育技術,基礎教育研究和組織班級活動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通過實踐取向的引導和課程實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其快速成為合格的教師奠定基礎。{3}
(二)優化課程體系,增加音樂教師教育類課程模塊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基礎,是高質量人才培養的基本保障,課程設置是體現教師專業化的中心環節。師范類高校的課程設置應緊緊圍繞其專業訴求開設相關教學課程,注重對學生教學應用能力和教學素質的培養。優化課程結構,構建師范專業課程模塊,按課程目標和能力提升開設相適應的課程。音樂教師教育專業應根據國家對中小學音樂師資要求開設相應的課程模塊,如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音樂學科教學情境模擬實驗,中學音樂綜合實踐活動,中學音樂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微格教學訓練等課程。通過師范專業課程模塊化設置,使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師范技能的學習和訓練,提高師范專業技能,為其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小學教師做好職前準備。
(三)增加實踐教學比例
高校師范專業的實踐性較強,所以由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教學的觀點向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觀念轉變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措施:首先,建立實踐取向能力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大師范生實踐課程比例,在專業技能上突出提高師范生綜合專業技能的實踐訓練課程。其次,專業理論課程應多增加實操,每學期都應有兩周到中小學校見習實習,觀摩中小學音樂優質課的體驗和經歷,第八學期開設頂崗實習實踐教學活動。通過加大實踐課程比例,建構實踐取向的課程設置和實踐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中學音樂課教學的規范與過程,感受不同的教學風格,掌握教學技能,學會與學生交流,管理班級,組織活動等知識和能力,幫助其實現自我發展和快速成長。
(四)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教師也應與時俱進,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要及時更新向學生傳授最先進的知識和理念。首先,在理論教學上可采用討論式、探究式、體驗式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翻轉課堂,注重課前、課中、課后的過程性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獨立分析并深入體會教育教學規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①其次,在師范生專業能力提升上,僅靠課堂時間學習是不夠的,可采取課上課下聯動培養的模式。如建立第二課堂,成立民樂團、管樂團、舞蹈團、合唱團等,讓學生根據興趣愛好選擇第二課堂學習內容。第二課堂的組建,一是可以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學習需求,專業上做到一專多能,二是通過第二課堂的反復實踐訓練,能使學生快速理解和消化第一課堂所學的知識理論,理論轉化為實踐快速提高專業技能,三是學生在樂團的學習和排練經歷為將來組織中小學音樂排練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此外,高校與地方中小學應建立對音樂師范生的聯合培養機制,優勢互補、合作共贏,以實習基地模式派送學生到中小學進行現場學習、觀摩、實習等。同時邀請讓中小學優秀師資到高校任教參與對高校師范生的培養,以自身實際經驗和授課為師范生樹立標桿。
(五)改進評價辦法
實踐取向的評價機制是以職業能力的掌握為主要考核標準,在評價機制上改變以往傳統的僅試卷考試辦法,避免一次考試成績定成敗的做法,而是采取靈活多樣考核評價形式。例如,可以有階段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舞臺實踐評價,自我評價、同學之間互評、老師評價等。教師可及時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以利其在以后的學習中及時改進和矯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實踐能力。通過自我評價和同學互評等形式讓學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學會自我管理。理論考試可以是開卷、閉卷、知識點問答、論文寫作等形式多樣考核方式。理論試卷考試應更注重學生對知識實際應用的考核,題型上也建議是主觀題較多,客觀題較少,從某種意義上講,避免了對書本知識的死記硬背,而是更加注重對知識內容的掌握和靈活運用。通過評價辦法的改革,使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師資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所在,高校音樂教師教育的水平直接影響基礎音樂教育的發展。通過改革音樂教師教育課程,建構實踐取向的師范生課程模塊,培養其掌握師范專業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在實踐取向的課程設置和實踐活動中感受真實教育教學情景,在真實體驗中進行自我反思總結,并不斷完善提高形成蛻變成長。實踐取向的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目的在于更好的使高校師范生同未來職業形成無縫對接,為其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小學教師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