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珍

“張老師,小胡簡直沒治了,天天不完成作業。”英語老師氣呼呼地向我告狀。
“張老師,小胡連續幾天沒完成作業,我說了他幾句,他竟然還頂嘴,氣死人。”數學老師向我訴苦。
“老師,小胡基本上每天各科作業都不做,老師批評他,還經常與老師鬧別扭。每個老師都對他無計可施,有的老師讓他重寫作業,他也不寫。他父親為此已打過他很多次,但作業還是沒完成。有時候,老師、家長管急了,他干脆連課都不上了。”班干部向我反映。
下課后,我把小胡叫到辦公室,輕聲問他:“為什么不寫作業?”他的眼神毫無躲閃,看著我說:“老師,我不是不愿意完成作業,我也很想把作業寫好,挨了批評后,我也很后悔,總是想今天一定要寫完作業。但是不知道為什么,一到家,總想著等會兒再寫,一等就什么也不想做了,只能等著挨批評。”
很明顯,這是一個典型的“寒號鳥”型的孩子,做事磨蹭拖拉,能賴就賴,能拖就拖,控制不住自己。
課堂上,我特意觀察小胡,發現他的桌子上零亂地擺滿了書本及學習用品,連放一本語文書的位置都沒有。他如一堆泥似的趴在課桌上,身子扭曲著。寫作業了,同學們都在奮筆疾書,他卻不緊不慢地趴在桌上修那支總也修不好的鋼筆。我實在不忍,向同學借了一支筆給他,并提醒他快寫作業。他感激地滿口答應。我心里的一塊石頭終于落下了,以為他這次可以按時完成作業了。可當我再次走到他座位旁邊時,肺都要氣炸了:他居然一字未寫。
放學后,我隨著小胡一起找到了他的父母,他們正忙著在菜場賣菜。小胡習慣性地將書包放在母親的攤位后面,拿出一個高一點的方凳作為寫字桌,又拿來一個矮一點的板凳坐著,身子扭曲地趴在那塊“方桌”上寫字,就像課堂上我看到的一樣。我驚訝萬分:環境這么嘈雜,他怎么寫作業?時而有人買點小蔥,他還站起來收錢,小眼睛忽而看看這里,忽而看看那里,哪能專注地寫作業?
我一下子明白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他缺乏專注力的培養。
他從小就在這樣一個嘈雜的環境里學習,注意力高度分散,無法靜下心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學習活動自然無法深入進行。時間長了,壞習慣就養成了。所以,要改變這個孩子,就要從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注意力培養入手。
我的實施方案如下:一方面,與家長溝通,改善孩子的學習環境。小胡的父母忙于生計,無暇顧及他的學業,但又怕孩子不寫作業,于是,就讓他跟著在菜場寫作業,菜賣完了,只問一句“作業寫完了嗎”,孩子的回答永遠是“寫完了”。只知道孩子成績差,打罵孩子,沒想到注意力差才是孩子學習差的根本原因。在我的建議下,他們決定讓小胡在家里寫作業,讓小胡的姐姐看護他,表現好就有獎勵。另一方面,激起和保持他對學習的有意注意。
第一,加強小胡對學習目的和任務的理解。有意注意是有目的的注意,即對于當前所從事的學習活動的目的和任務的意義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完成的愿望越強烈。例如,一個迎考的學生在復習功課時,往往比平時更能保持有意注意。
因為小胡老是不交作業,所以老師為了懲罰他,便把他安排在最后一排一個人坐。我來了以后,他多次跟我提出要坐前面。我借機提議,坐前面可以,要每天完成作業才行,期限為一星期。他高興極了,開始認真寫作業,在這期間也有“舊病”復發的時候,我就提醒他:前面沒那么容易坐的喲!終于到了一個星期,我很欣慰,他完成了學習任務,盡管是被動的。之后,我又跟他提出,每天寫完作業可以加10分,滿100分就可以得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小禮物。再后來,作業完成還可以減一道題目,或借一本書看。漸漸地,寫作業成了一種習慣,他也認識到寫作業是對知識的鞏固,是必要的。
第二,培養間接興趣。注意力與興趣的關系十分密切,但往往是間接的,即人對活動本身可能沒有興趣,而對于活動的目的和結果有興趣。例如,初學外語的人,可能覺得記住讀音規則、單詞、語法這件事原本是相當枯燥乏味的,但是由于認識到學好外語可以廣泛閱讀外文資料,或者出國深造,便對學習外語產生了間接興趣,因而在學習外語時能夠保持高度的有意注意。
所以,培養小胡對學習的興趣,能夠激起和保持他對學習的有意注意。有一次寫作文《家庭趣事》,同學們說的多是作文書里的事,有的甚至是編造的,缺乏趣味性,只有小胡說的是親身經歷的事。事情大致是這樣的:媽媽給他織一件毛衣,半年后終于完成,可此時他已長高很多,當他迫不及待地試毛衣時,卻怎么也穿不進去,爸爸、媽媽、姐姐都來幫他穿毛衣。他邊講,同學們邊笑,大家都覺得很有趣。他得意極了。我借機大力表揚他,并私下里跟他說:“把這篇作文寫好,老師再幫你改一改,然后謄抄在文稿紙上,貼在‘文海拾貝欄里供大家學習,好不好?”“好!”他兩眼閃著光,是驕傲,是自信,也許是揚眉吐氣。他寫好后,主動找到我,讓我幫他修改,隨后當即就在辦公室里把作文謄抄完,一分鐘也不拖拉。看著他一筆一畫抄寫的認真勁,我真的很有感觸:一個從來不寫作業的孩子,竟然這般勤快起來,興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師。
第三,合理組織活動。把學習活動和實際操作活動結合起來。例如,每個星期我們都有一節閱讀課,這時我就讓小胡挑自己最喜歡的書,指導他邊讀邊把喜歡的地方圈出來,再把喜歡的詞句摘錄下來。又如,上課的時候,我指導他一邊聽講一邊做筆記,手、腦、眼、耳、口并用,他的注意力就更容易集中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激勵,小胡上課不再無精打采了,格外有活力,桌面清理得干干凈凈,也能自覺地認真完成作業,并對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后來,小胡多次被評為“字跡工整美觀標兵” “學習進步標兵” “上課積極發言標兵”,學習成績也由原來的不及格上升到中游水平。拖拉的“寒號鳥”終于變成了展翅飛翔的“雛鷹”。
對于行為偏差的學生,教師不能一棒子打死,或扔到角落不管,而應研究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尊重教育規律,實施科學管理。只要我們有愛心,有恒心,并運用恰當的策略,就能使每一個孩子的潛能盡可能發揮,實現人生價值。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航空路小學)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