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清平
超越,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自覺。只有不斷超越自我的人,才能從常態工作中突圍、創新。
閱讀吳小霞老師所著的《班主任微創意:59招讓班級管理腦洞大開》,我不由得為她自覺超越的精神感動,為她深度超越的文字拍案叫絕,為她的班級工作從制度走向活化的微創意而震撼。
超越,起于有責任有擔當
創新,是新時代班主任工作的迫切要求。吳老師告訴我們,班主任工作要創新,就要努力做一個有責任擔當的人:一是做一個有勇氣的人,這樣才會不抱怨不埋怨,把煩瑣的事情做出情懷,把細微的事情做出深度,把平凡的事情做出別致;二是做一個有文化味的人,這樣才能尋覓到立德樹人的活水源頭,建設有文化底蘊的班級;三是做一個有審美意識的人,這樣才能發現平凡生活的美,帶著孩子們在心靈的花園漫步;四是做一個有思維力的人,這樣才能設計出有創意的活動,在互動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五是做一個有架構的人,這樣班級管理才有規劃,聚焦長遠與常規、焦點與常態、德行與學業、身體與心理等維度。
全書用10輯向我們呈現了59個微創意設計。書中以游戲互動、活動交流、感悟寫作為主體的實戰式案例,為我們展示了面對班級常態與突發事件時,從何處著手進行微創意。
超越,發于學生精神的成長
班級管理的核心是立德樹人,也就是把學生的健康成長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吳老師正是基于此,從心理學出發開發微創意課程,讓學生感受到班級是一個充滿美麗色彩的地方。
創意見面活動。如開學“棒棒糖”傳遞出家的味道,以及“身體棒,學習棒,人品棒”的美好愿景;“簽字筆”傳遞出成長的味道;“心靈之聲”要求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尊重、寬容。
創意職業體驗。如模擬職業體驗闖關,使學生生成職業意識,對“未來職業”與“現在學習”的關系有了感性認識;“修身契約”“同伴約定”“家庭合同”,推動了學生健康向上發展。
創意精神傳遞。如“學長見面會”,學長學姐現身說法,樹榜樣于無痕;“勵志語錄天天行”,于誦讀中思考領悟,定格向上精神;“畢業承接卡”,精神勵學,匯聚了學生精神成長源泉。
創意培養自信。吳老師用一首詩歌引導學生理解“時間花在哪兒,成就就在哪兒”,用史泰龍被拒1850次的例子激勵學生自信逆襲,通過對比最佳姿態與不在狀態、自找動力與原地不動、立即行動與三分鐘熱度,讓學生明白了“給自己目標,正能量,集中精力的理由”才會擁有最美好的姿態。
超越,聚于常規工作的創新
班主任工作,年年歲歲花相似,倦怠之情易萌生。吳老師卻超越自我,使“常規變得精致,瑣碎變得精細,平凡變成精彩”。
學業首當其沖。她以潘石屹為例,使學生悟出“如果你不改變問問題的方式,你永遠都不會成功”;“以字取貌”“隨機換作業”等活動,使學生意識到字如其人,會影響人生;用“長頸鹿心態”鼓勵學生,用“二百五心態”感染學生。
班干部重心所在。一是搭建平臺。競選演講,答“記者”問,人人競聘,事事有人做,引入第三方監督,與社會相融合。二是培養。理念到位、示范到位、自主到位、民主到位、記錄到位、程序到位,如此互鑒互學,規范開展,自覺推進,適時調整,有理有據,一步一個腳印,班干部自會逐漸成熟。三是評價。表彰展示、典型展示、對比展示,為落后者標示努力方向,也為學生習得管理技巧搭建了平臺。這樣,班干部會逐漸養成規范意識。四是監督。點評式投票,在別人與自我、過去與現在的對比中,班干部會真正形成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重中之重。如通過兩項對比測試:實干家與夢想家、行動的巨人與行動的矮子,學生懂得了“你現在偷懶打瞌睡流的口水,將成為明天的眼淚”。實行四卡激勵:診斷卡,發現自理障礙;警示卡,逆襲案例生成自理渠道;激勵卡,自我暗示自信行;跟蹤卡,家人故事時時鞭策。如此,自我管理就會成為一種自覺。
超越,興于棘手問題的突圍
學生戀愛、沉迷網游、家校矛盾等問題,班主任往往談之色變。吳老師從萌發到意識,從行動到預防,層層推進,化困難于無形。從其對戀愛問題的處理,便可窺見一斑。
當班級戀愛事件發生,她沒有發表“禁止愛情演講”,只是開展了一次“愛情體驗課”:讓學生自由交換喜歡的顏色,結果“很多孩子原有的鮮亮顏色變得渾濁”。互動后學生明白感情就如一杯水,我們要做的不是去嘗試,而是去豐盈自己,讓它更清涼美好,這樣,去與另一杯水交換時,才能獲得最美好的顏色。正確的愛情觀念, 就在體驗中根植于孩子們內心。
但是疏導非一時之功。吳小霞老師還組織了“班級早戀跟風現象,怎么辦”辯論會,沒有禁止、沒有嚴厲的呵斥,學生的愛情觀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當我們有足夠的實力去承擔這份愛的時候,那將是一份所有人都祝福的美麗的愛”。
僅有正確的觀念是遠遠不夠的,正確導向是關鍵。打造校園男神女神、神秘修煉淑女態、甜言蜜語男生素養行的“組合拳”齊上陣,為孩子們樹立青春的榜樣。沒有說教,相信孩子們會自覺向著青春榜樣奔跑。
戀愛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戀,需要未雨綢繆。“王寶強離婚傷害了誰?分手我們該怎么辦?”吳老師組織學生進行開放式交流,讓孩子們的人生不會因愛而不知所措,而是因愛而升華和美麗,意識到“恰當的分手方式和恰當的戀愛方式一樣重要”。
超越,在于家校工作的真心
最完備的教育是學校與家庭的結合。吳老師用事實印證了此點,只要把家長放在心中間,家校關系就會維系好。
一是把家長會辦成盛典,讓家長感受到真情。如一封請柬道誠意,一堵墻壁T臺全家福,一組家長師生溫情視頻等。二是把家長放在舞臺的中央,讓家長感受到被重視。PK型家長會:親子比默契、比付出、比成果,不僅讓親子關系升華,而且為每位家長留下沉甸甸的思考。感動型家長會:親子照片、書信朗讀傳親情,親子更親近,家校更理解,師生更融洽。三是把家長放在班級核心,讓家長參與過程管理。如“家長魅力心語”接力,跨屆家長音頻交流等,如此,家長會最大限度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四是把家長放在感動地帶,讓家長幸福教育行。如此,愛在全場傳遞,孩子也感受到感恩不僅僅在心里,還需要表達出來,更需要付諸行動。
這本書看似簡單,但相信每個讀過的讀者定會腦洞大開,被吳老師的真情打動,被她的創意所折服,自覺行走在創新路上。
(作者單位:湖北省沙洋縣馬良中學)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