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元宵節剛過,一名女生來到我的辦公室,一臉膽怯地說:“校長,我爸媽不讓我在家養小兔子,怕影響學習,所以我不想和他們說話,也有點兒不想上學了。”我說:“這個好辦,我們校園可以養兔子,只是你的學習不能掉隊,而且要寫小動物的觀察日記。”女生雀躍著離開了。
一周后,我們便開始在“物外書吧”二樓平臺的草坪上安裝圈養兔子的圍欄。那天放學的時候,八年級的幾個同學圍上來問我:“校長,您這是要干什么?”當同學們聽說要在這里養小兔子的時候,都興奮不已。“校長,小兔子怕下雨,得有兔房子!”“這個我知道,兔房子已經定了,過兩天就會到的。”“校長,我覺得還差一個提醒大家愛護小動物的牌子!”“這個你們想辦法吧。”我說。
很快,同學們都知道二樓平臺上的圍欄是為小兔子準備的。
一天下午,已經放學了,一位教育界的老朋友來到我的辦公室。他剛坐下,814班的李文斌和鄧思雅兩名同學也來了,他們是來向我打聽小兔子的情況的。
于是,兩名同學與老朋友聊上了,并邀請老朋友到二樓平臺上參觀兔子的房屋。鄧思雅對老朋友說:“老師,校長同意在校園養兔子,這主意特別好!”“為什么呢?”老朋友問,“假如有一天我挨了批評,或者與同學鬧了矛盾,十分郁悶,當我轉身的時候看見小兔子,我就不會再郁悶了!”“哦,你是說小兔子可以轉移我們的壞情緒,我懂了。”老朋友說,“難怪你們的校長說養小動物不僅可以培養興趣和能力,有時候還能去掉壞情緒,甚至是校園安全的一種保障。”
小兔子終于到學校了,同學們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小兔百科的展板迅速出來了,小兔子們也有了各自的名字:奧利奧、軟糖、歪歪等。而“奧利奧”很快就成了“明星”,連附近小學的學生也知道光谷實驗中學有一只可愛的“奧利奧”,更有同學周末帶著父母一起到光谷實驗中學看“奧利奧”,并希望能早點到這里上學。
要講清楚小兔子“奧利奧”和“空中牧場”之事,我們還得回顧一下光谷實驗中學的辦學歷程。
2014年秋,光谷實驗中學提出了“幫教育”,它強調的是一種對“人”的尋找。進入2018年秋,我們意識到教育要想回歸到“人”,首先必須回歸生活,并強調教育“看得見”。
在我看來,當我們提出“走向生活”的教育時,光谷實驗中學的發展便開始進入第三階段。這一階段指向“核心素養”,路徑是“學科教室”和“項目式學習”,方向是“走向生活”。
回歸生活,只是意味著教育真正開始了,意味著教育才進入其本來的狀態。但大家應當意識到,回歸生活是一種面向國際、面向未來的教育,所以第三階段會更持久。
進入2019年春夏,這個校園中的每一個人感覺到校園有了許多改變,并且發現添了許多新鮮的事物,這一切都源于我們開始理解生活、走向生活了。所以,校園中才會有小兔子、小山羊、鴿子及“鳥語林”和“空中牧場”,才會有“彩陶畫展”“綠陶之戀”,有《烏桕樹下》《101讀書會》以及“穿越一座城”“天亮就出發”“告別六月”和“學科教室”“項目式學習”等等。
是的,沒有“空中牧場”,沒有陶、綠色和彩色,沒有詩意、花香和書香,我們在何處尋找生活呢?
我想,走向生活、回歸生活的校園一定很好玩,但這種好玩,一定是因為多了一種“人”的味道。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