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力
隨著數字校園的推進,大家深深的體會到了科技帶給教育的新力量,也感受到數字化教學推動教育的大趨勢。如何將數字化教學和美術學科相結合,力求在現有的教學模式中尋求到突破成為我在以后教學工作中新的思考方向。這時我想到了網絡學習圈,它是武侯區三顧云數字網絡中的一個集學習,交流,評價為一體的互動平臺。現將我如何運用網絡學習圈促進美術教學的方法分享給大家。
一、收集——利用網絡學習圈收集學生美術作品,學生自己收集作品和上傳的這個過程在潛移默化中也對他們起到了美的熏陶。
每個學生都以自己的班級和姓名在圈子里命名一個相冊,每次的作業都以或圖片或文字的形式上傳到相冊里,這樣也就慢慢形成了學生自己的成長檔案。上傳作業倘若是文字形式的,學生可以自己上傳。如果是繪畫、手工等,學生能在課堂控制時間內完成,則由教師利用手機拍照來收集,其他則由學生在家長的指導協助下收集和提供,這個過程能夠很大地培養學生整理、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時老師只需要收集作品圖片,免去了對作品原件保存和保護這個環節,在獲得數字圖片以后就可以將作品原件還給學生,讓學生自行展示,可以貼在家里或者教室里等,讓學生充分獲得成就感。
二、欣賞——利用網絡學習圈欣賞美術作品,讓欣賞不再僅僅局限于課堂內,而是走出課堂真正容入到學生的生活中,抬高學生的眼界,讓美的教育時刻影響著孩子們。
網絡平臺既是一個虛擬平臺,又是一個應用與教育系統的高科技信息互動平臺,人們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平臺上實現資料共享和展示,實現家庭與學校的互動。美術欣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從而獲得審美享受。我利用圈子將國內外名家名作或者是身邊同學優秀的作品推送到圈子里,把歷年來藝術節獲獎作品也放到圈子里,讓參與的孩子獲得成就感,給沒有參與的孩子以鼓勵,讓他們覺得藝術創作離自己并不遙遠,網絡拉近了學生與創作的距離。
三、評價——利用網絡學習圈評價學生美術作業,有助于兼顧自評、師評、互評三個方面,也使美術作業的評價不只是停留在課堂之中,更延伸到課堂之外。時間和空間都沒有了約束,作品有限、評價走過場等問題也就能迎刃而解。
1)自我評價
評價是美術課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自我評價時,教師把學生的美術作業放在圈子上進行展示,并說出自己的一些觀點和修改意見,給與學生正確的審美導向,學生根據老師的指導意見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自我點評,老師引導學生在自查自省中去養成反思和自我總結的習慣。
2)老師點評
學生在一個學期中往往要完成多份美術作業,也會出現各種表現手法的運用,如:國畫、水粉畫、線描畫、科幻畫等等,怎樣才能建立一個學生學習美術后繪畫水平的縱向評估呢?這是我的一個思考方向,為了對比學生個人學期前,學期中及學期末的畫作水平,于是我注意對歷次作業的積累,利用“華興小學美術童畫家”學習圈整理及建立學生的“個人畫冊”,它不僅使學生美術作業的欣賞與評價構成一個系統的整體,呈現階段性特征,同時也成為學生成長與進步的記錄。
3)互相評價
生與生的評價給了學生更大的思維空間,學會在總結交流中互相引導,取眾家之長,同時反饋的結果也能對教學起到改進的作用,還能及時給與孩子鼓勵與肯定,讓學生明白欣賞和學習的方向,培養學生口頭表述能力,增強學生自信心和學習的興趣。
四、處理——利用網絡學習圈讓學生自己處理美術作業,成為學生了解現代繪圖軟件的內驅力,提高學生對現代技術設備的應用水平。
學生可以在教師或者家長幫助下完成對自己創作作品圖片的處理,學生為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善更加的好看美觀,必然會進行加工,在興趣的帶領下就會很快學會攝影技巧、圖片的處理技巧,四年級,五年級的孩子還自學了圖片處理軟件,知道了運用現代技術來完善和修飾作品,提高自身現代化技術設備應用水平,增強實踐操作能力。
在實踐之初我也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學生不上心,家長不配合等等,但是我一直在堅持,在多次嘗試以后學生和家長也慢慢感覺出了數字化教學帶來的便利和優越,也越來越配合我的工作。當然我在網絡學習圈這些運用和嘗試都還只是數字教學的冰山一角,還有更大的空間等著我去發現。我邊學邊行,邊行邊思,我想只要喜歡嘗試,愿意嘗試,以后的路一定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作者單位:成都市華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