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水利水電學?;A部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3)
當前快節奏地生活和學習環境,職業院校的學生面臨各方面的心理壓力,為培養新時代的職業院校人才,推動社會穩定和諧發展,加強健全的學生人格教育,塑造積極健康向上的人格是前職業院校體育教學的重點。職業院校學生正在處于在人格發展的不同階段,各個因素的影響力不同,其中學校教育的影響最為重要。現代體育研究表明,體育教學中科學有效的體育活動,有利于學生人格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本文從體育教育對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積極影響方面,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和把握體育教育對健全人格塑造的作用,引導體育教學實踐。
隨著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飛速發展,我國職業院校體育教學內外部教學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內外部教學環境的變化致使職業院校體育教學理念、模式、方法也發生了變化。例如,職業院校體育教學在理念上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體育教師在教學課題上不僅注重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通過調查發現,職業院校在積極應對社會時代發展變化帶來的教學改革挑戰,但當前我國職業院校學生依然存在由身心健康原因引起的離校出走、不合群、抑郁、狂躁等這樣、那樣的教育難題。當前我國一些職業院校從事體育教學的教師已經關注到學生身心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的問題,并對學生身心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如何利用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策略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網絡數據分析2019年某職業院校學生違紀處分率達12.5%,違法犯罪率為2.3%,打架斗毆率為3.3%,學生因早戀及其他心理問題產生的自殺率達1.2%,這些數據表明當前我國職業院校學生身心健康整體狀況不容樂觀。由于國家實施了計劃生育政策,當前職業院校學生獨生子女較多,這些學生缺乏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在學校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對自己的客觀認識,在遇到重大問題時,心理抗壓能力弱,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難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時,學校的重視力度不夠,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課程設置以專業課為主,對體育課時設置采取了縮減或者作為一種形式教學模式,導致體育課滿足不了素質教育的標準;體育教學方式簡單化,在很多職業院校學校的體育教學中,器材、設備欠缺,教學方式單一、模式陳舊,沒有根據學生自身發展的特點來教學。

表1 體育教師教學理念問卷調查統計表
教學理念對體育教師的教學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而當前職業院校從事體育教學的教師無法與時俱進的更新體育教學理念,在體育教學活動中依然以傳統的教育理念指導體育課堂教學活動,致使體育學科在培養新時代全面發展、綜合能力素質高的人才中,不能全面發揮體育學科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據調查:67%的教師能與時俱進的轉變教學理念,33%的教師不能與時俱進的轉變教學理念,34%的教師能夠接受新的素質教育理念,并能將新的教學理念運用到體育教學活動中,28%的教師不能及時吸收并運用新的教學理念,38%的教師回答能接受新的素質教育理念,但是不能及時運用到體育教學實踐中 (見表1),這一調查數據顯示,當前我國職業院校教師很大一部分不能夠與時俱進的轉變教學理念,還有部分教師不能將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教學實踐中。例如,教師在傳統體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無法設計出培養職業院校學生合作精神的教學環節,致使職業院校學生,尤其是從獨生子女家庭走出來的學生,缺失了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參與集體活動,體驗合作精神等系列培養健全人格的教育。教師是一種特殊的職業,他是學生傳道受業解惑的引路人,這決定了教師要具備與時俱進的品質,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近教學理念,更新知識體系內容,才能適應新時代學生的需求。
前文提出當前體育教師不能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的問題,而體育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體育課成績,忽視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也是由體育教師教學理念滯后引起的教學問題。當前職業院校中的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上照本宣科的采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重視培養學生的體育技能,尤其是競技類的體育教學項目,教師更重視教學生技能技巧,而在體育精神、思想品德、心理素質、合作精神等方面,忽視對學生的培養。據調查發現,有87%的學生回答,體育教師比較看重學生的體育測試成績,課堂上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項目技能,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健全人格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教育內容,僅有13%的學生回答,體育教師在課堂上會注意到職業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會通過體育運動項目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過硬的心理素質。比如,籃球、足球課堂教學采取的基本都是實戰比賽的教學模式,實戰類的體育競技教學,教師更多的是灌輸籃球、足球作戰技能,換言之這是一種對抗性的教學,教師忽視了對學生體育精神、心理素質以及思想品德等內容的培養,使學生將贏得對方,取得較好的體育成績作為自己在體育課堂上的學習目標,沒有形成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精神。體育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體育測試成績,會使學生在未來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存在心理障礙的問題,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圖1 缺乏運用體育教學培樹學生健全人格策略的問卷調查統計圖
體育教學過程中,職業院校體育教師雖然已經關注到體育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教育作用,但在體育教學實踐中缺乏運用體育教學培樹學生健全人格的策略。通過問卷調查分析發現,在體育教學中有39%的教師沒有進行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有29%的教師缺乏運用體育教學培樹學生健全人格的策略,有30%的教師表示不知如何運用體育教學培樹學生健全的人格,僅僅有2%的教師能夠運用體育教學培樹學生健全的人格(如圖1所示)。這一調查數據反映出,當前教育界和學術界對運用體育教學培書學生健全人格這一課題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致使當前職業院校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缺乏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有效的設計出既能教學生體育技能,又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體育精神的教學方法。比如,針對獨生子女類的學生,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尚未有效運用體育教學培養其合作、溝通、分享等綜合素質的作用。
教育理論家楊賢江認為“體育是塑造健全人格、養成具足生活的一種工具。重視體育,實行體育,是個人應有的態度和應盡的義務?!边@句話足以說明,體育教育的社會功能。轉變職業院校體育教師傳統的教學理念是運用體育教學培樹職業院校學生健全人格的前提條件。教學理念是職業院校體育教師運用體育教學培樹職業院校學生健全人格這一教學活動的理論指南,更是職業院校進行體育教學改革的理論指南。綜合素質培養這一新的體育教學理念,具有指導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培樹學生健全人格的作用。學校要轉變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一方面需要學校通過舉辦師資培訓班、教學座談會等方法,讓體育教師在培訓的過程中接受新的體育教學理念,引導其在教學活動中運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體育教學實踐;另一方面,體育教師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學習新的專業知識和新的教學理念,落實素質教育和健康第一指導思想,改變以“增強體質”和“技能教育”為主的傳統觀念,樹立身體、心理、社會適應性全面發展的新觀念。這樣才能積極主動的應對職業院校體育教學內外部教學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
融入式教學策略是指體育教師將健全人格的培養融入到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活動中,這是運用體育教學培樹職業院校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學策略。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要積極探索運用融入式教學策略,發揮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可以將思想品德、體育精神、體育競技比賽失敗的受挫能力、合作精神等有關健全人格培養方面的知識,融入到體育課堂教學項目中,引導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既重視鍛煉健康的體魄,又注重培養自身健全的人格,為未來步入社會參加工作奠定良好的身心基礎。例如,教師在接力賽這一體育教學項目中,可以將團隊合作精神融入體育教學活動中,讓職業院校學生明白團結就是力量的哲理,啟發職業院校的學生在學習、生活,以及未來工作中要學會運用團隊合作的精神來解決問題。此外,融入式體育教學策略,還可以為職業院校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敢于展示自我,流露心聲,在潛移默化中排解學生的情感和各方面的壓力,其是調適學生心理壓力的重要方法,這有利于培樹學生健全的人格。
體育學科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但由于體育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要最大化發揮體育學科在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方面的作用,需要將體育課堂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當前社會是一個全民運動的社會,羽毛球、籃球、乒乓球、臺球、跑步等成為學生重要的業余生活活動,而將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無疑可以融入到學生業余體育活動中,間接拉長了體育課堂教學。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有29.1%的被調查學生表示在課余時間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有業余體育運動愛好;有33.3%的被調查學生回答在課余時間不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無業余體育運動愛好;還有37.6%的職業院校學生表示課余時間不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有業余體育運動愛好,但是由于時間、兼職等因素不能進行體育運動。針對“將體育課堂延伸至課余生活中對個人健全人格的形成產生哪些積極的影響?”這一問題的調查統計分析為:有88.7%的學生表示將體育課堂延伸至課余生活中,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并且打籃球、羽毛球等體育運動為學生提供了宣泄情緒、溝通交流的渠道,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個人提高抗壓能力;有11.3%的學生表示在課余生活參加體育運動,有利于學生在課余生活中的溝通交流、和睦相處、團結合作、緩解學習壓力、學生健康成長、心理素質的提高(見表2)。具有業余體育運動愛好的學生,在抗壓能力較強,具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體魄。

表2 延伸體育課堂培樹學生健全的人格問卷調查統計表
綜上所述,本文對運用體育教學培樹職業院校學生健全人格策略的研究和分析,有利于職業院校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實踐中,運用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使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不僅使學生獲得了健康的身體,而且也可獲得健全的心理,尤其體現在人格的塑造與完善方面,也為學生未來走向社會和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能力素質基礎。在當今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體育教育的價值將更有積極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