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教育學院 王英杰
吉林省長春市第一實驗中海小學 劉美希
1.當前中國小學生英語口語水平。受考試形式、教學目標、師資力量等方面的影響,口語往往成為了學生在繁重的學習中忽略的一環。書面的表達和語法解題能力往往要大大超過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環境和語言監控的不足也導致學生的口語像茶壺煮餃子,有口難開。小學生的英語口語學習情況復雜,除了環境和監控問題,也受自身學習能力和素質不足的影響。同比其他將英語作為義務教育必修學科的國家的小學生,我國小學生的口語水平還不夠。
2.家長對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投入與學生的普遍需求。從當前國內知名的英語口語一對一輔導網站的用戶量來看,VIPKID 主打“一對一北美外教”吸引了50 萬名付費學員。51talk 以“深挖菲律賓外教”的方式,僅去年一年就吸引了22.7 萬的活躍學生數量。所以家長們已經有了為提升學生口語能力而進行教育投資的意識。然而與中國學生總數相比,受家長的認識不到位和家庭收入所限制,參與付費口語培訓的比例并不高。因此,大多數的學生僅能依靠學校學習來提高口語。
1.英語口語測評和測評標準化的必要性。多維度且有效的教育評價(教育活動的評述)對于處于雙語學習的初早期和與英語非同語系的語言環境的中國小學生十分有必要,需要教師的測試與評價靈活、即時、有效,但現實情況下每一個教師對應近百名學生時很難做到每日量化的批改與評價。然而,互聯網平臺或終端軟件完全可以實現教育評價的鑒定功能(判斷評價對象參與教育活動合格與否和水平高低)、導向功能(學生未來學習活動的“指揮棒”)和監督功能(對評價對象的學習活動的檢查和監督)等。
教師通過教學輔助軟件發布“打卡”“線上作業”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同時將學習任務量化下發。軟件一般通過對學生的語音、語調、連貫性、流利度、詞匯量、語法準確性這幾個緯度對學生口語進行客觀評價。同時其錄音功能可供教師隨時查看,人機結合。教師可以通過線上統一題目批量測評學生口語狀況,按照能力進行分組,使他們在各自的最適發展區進行最有效的學習和提升。現有的口語測評軟件和口語監測平臺為學生提供了基于統一標準的口語評價的同時,也協助教師更高效地進行教學活動。
2.網絡資源的共享性和公平性為學生學習提供豐富資源。網絡資源不受地域、性別、種族或財富方面影響,供全體網絡使用者平等共享。因此,利用網絡資源輔助教學可減輕資源不平等配置帶來的影響,提供給二三線城市和偏遠地區優質教育資源。因此,網絡的覆蓋和設備的普及是教學活動實現的前提。早在2000年我國教育部就計劃在未來的5 到10年在全國中小學基本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全面實施“校校通”工程。如今伴隨著互聯網的覆蓋和終端設備的持有量增加,全國乃至偏遠的農村地區的孩子們也都能對電腦、手機等各種互聯網終端實施基本操作,并利用便捷的搜索引擎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源。
研究如何提升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或水平,需研究其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提升教師水平的同時,明確教學活動不能只發生在教室和書本上,要通過優化網絡資源的使用和營造網絡教學環境幫助實現教學活動。
1.提升教師的英語口語教學水平。教師是學生語言學習最直接的模仿對象,教師良好的語言功底和自如的語言運用能力是吸引小學生愛上語言學習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熟悉教材,練習教材中的課文語音,查找教材的相關內容,夯實自然拼讀知識、音標知識,掌握和教材內容相關的繪本故事,根據英美原音練習英文復述的能力,不斷強化語法能力和糾正口語中的語法錯誤,每天定時沉浸在英語環境中,逐步完善口語能力并將口語學習和練習的內容展現在課堂上,得到學生的良好反饋。學生的喜歡將會是老師學習的不竭動力,老師的進步也將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二者相輔相成,教學相長。
2.優化網絡資源在學校英語教學中的使用。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渠道是《小學英語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影音資源、操作資源、閱讀資源和模仿資源是語言課程的有力支持,強大的網絡資源能幫助我們找到相應的內容。小學低年級的語言課堂80%由聽說構成,網絡提供的詞匯規范語音、課文音頻視頻、相關內容歌謠歌曲、相關詞匯游戲會幫助學生培養英語學習的興趣。高年級學生接觸到更豐富的網絡資源,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個人興趣愛好選擇主題學習內容,再通過定期的“英語角”分享所學,訓練英語口語的同時培養他們獲取知識和分享知識的意識。
3.在網絡環境中培養英語學習習慣,締造英語學習環境。根據上述論述,我們可知教師通過使用網絡資源輔助教學,分享優質學習內容,用教學軟件輔助學習任務的布置和檢查可以提升小學生英語口語教學效率。同時英語學習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沉浸,如果小學生可以每天聽說英語20 分鐘,日積月累會為他們的口語帶來質的飛躍。因此,教師使用和挖掘網絡資源,會幫助學生在口語學習方面養成習慣。
基于上述的提升口語教學的途徑以及教學實踐,筆者總結了以下口語教學體系:在使用互聯網資源的條件下,學生每學期使用同一口語測試平臺進行前測和后測,根據測試結果將學生分組布置課后和假期口語作業。分低、中、高三個年段將自然拼讀和課文,課文和相關繪本知識,課文相關篇章和學科英語知識逐級進行布置。根據前測的結果設置學期口語學習目標(如下表):
該體系的建立離不開教師對課本內容的熟悉和對網絡資源的挖掘與整理。根據上述的論證,我們可知將該體系應用在教學中必將大大提升小學英語口語教學效率。與此同時,教師與學生一同學習、成長和進步,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逐漸把教師自身變成了最好的教學資源。筆者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分析,可以將此體系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運用起來。通過教師們的一齊努力,整理、挖掘網絡資源,使這些資源能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同時也讓我們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口語教育,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的,有評價、分級、分配、使用、布置、反饋等全流程的英語口語學習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