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的遣詞造句是學生寫作能力的基本表現,一篇文章的好壞和語言的優美、邏輯的嚴謹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小學課本上的一些優美詞句來培養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利用詞句培養學生仿寫能力時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6-0076-02
【本文著錄格式】吳華章.淺析“讀中學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J].課外語文,2020,19(16):76-77.
一、“詞”——利用讀來培養詞句的仿寫能力
讀詩歌,仿精練詞句。在教《我的祖國》這首詩歌時,可以利用文中優美的詞句來引導學生進行模仿。課堂上為了實現學生能夠參與的情況,教師可以先開展閱讀教學,讓學生學會利用所閱讀文中風格各異的語言表達方式,從作者的詞語運用方法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獨門風格,形成自己的語言特色,通過仿寫提升學生的詞句運用能力。
讀詞語,仿精彩語句。在小學語文日常教學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文字優美的語句,合理運用特點突出的詞語,引導學生發掘特性,來培養學生造句的能力,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在教《燕子專列》這節課時,里面有一段是關于人們尋找凍僵燕子的描述,在文中“冒著”“頂著”“踏著”這三個詞的運用生動形象地闡釋了當時人們的心情。如何讓學生充分理解這三個詞的玄妙之處,感受作者當時的內心世界,最好的方式就是仿寫了,讓學生也用這三個詞組成自己的話。像這種詞語的巧妙運用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又如在進行《燕子》這課的教學時,文中有大量描述燕子特征的句子,在學生讀完整篇文章以后,教師首先提問誰能夠找出文中描述燕子特征的句子。在學生回答過后,教師再次拋出問題:哪位同學能夠告訴老師在這些句子的描述中運用了哪些關鍵性的詞語串聯起來的呢?有的同學說道:“一身、一對、湊成。”教師在最后提問:那么誰能夠運用相同的詞語來描述動物園里的一種動物呢?有的同學回答道:“一身黑白相間的皮毛,四條修長纖細的下肢,加上一雙烏溜溜的黑眼珠,湊成了歡欣跳躍的斑馬。”還有的同學回答道:“一身潔白如玉的羽毛,一對血紅瑪瑙的腳掌,加上靈活細長的脖子,湊成了高貴典雅的天鵝。”經典詞語的引導運用能夠使得學生的詞作更加精煉,表述也變得更加準確。
讀句子,仿表述方法。寫作方法與技巧是雕琢一篇文章的重要核心,通過閱讀或精煉或豐富的優美語句,來學習精細、美妙的文字表述方法。這是小學生寫作教學的一種捷徑,在小學階段的作文寫作中,只要能夠熟練掌握一兩種寫作技巧,基本就可以形成很高的寫作效率,足以完成不同的寫作要求。首先就是對于文章結構的把握,不同文體的文章,相應的構思框架也不盡相同。把握了一篇文章的基本結構,就能根據大致的文章框架“照著葫蘆畫瓢”。而一篇文章的結構上嚴絲合縫,才能夠保證這篇文章符合基本的寫作要求。修辭手法與表達方法則是一篇文章的點睛之筆,屬于一個段落乃至整篇作文的靈魂。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充分把握關鍵修辭和主要的表達手法,并且能夠正確運用,這就是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只是對于修辭和表達這些不太具象化的知識傳輸,需要學生具備充足的想象力,才能夠領悟到其中的精髓并且融會貫通,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寫作是很困難的。因此我們不能只是簡單地讓學生閱讀和單純地講解,這樣過于空泛,小學生很難真正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對此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嘗試滲透這些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的使用,同學能直接在文本中感受這些方法,便于學生理解和使用。
二、“文”——利用課文引領學生領悟情感、表達情感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學習語文的過程比較單一,因為接觸最多的就是語文課本,除了極少數的課外延伸,或許會偶爾組織讀書活動,大部分的讀寫訓練通過課文來實現。然而在不延展到課外閱讀的情況下,小學生就只能在課文里學習和積累讀寫能力。基于這樣的實際情況,在語文課文的學習中,就要通過老師的引導來讓小學生發現課文中的這些“寶藏”。首先,要讓學生熟讀課文,跟隨作者的節奏,才能讀懂課文。在讀懂課文之后,就可以讓他們學習作者的表達技巧,學習作者是如何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此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來的,讓學生學習如何用合適的修辭手法來表達自己想要傳遞的感情和思想。并且在熟讀課文的過程,能夠將課文中出現的優美詞句和經典語錄積累到自己的詞匯庫里慢慢品讀,逐漸演化成自己的寫作技巧和方法的一部分。
例如在《落花生》這篇課文中,可以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印象,然后帶著自己對問題的思考來閱讀課文,問題可以是:誰能找出文章哪些語句分別運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課文中一共出現了多少種不同的修辭手法?看看哪位同學找到的最多、最全面。讓大家在尋找的過程中不斷反復斟詞酌句,并且對于蘊含修辭的語句不斷加深印象。又或者提出問題:這篇文章用了哪種寫作手法?這種手法想要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再次通讀課文,這樣一節課下來,能把課文反復讀上兩三遍,在讀課文的過程中領會作者借物喻人的手法,當然要加以適當解釋,讓學生知道這種手法,通過對落花生、蘋果、石榴三種事物的比較,來學會如何做人。在學習完這篇課文后,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后練習作業,讓他們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借用作者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結合日常學習生活的經驗,將身邊的幾樣不同事物進行對比和比喻,并且學習這些事物身上體現的知識和道理,看看大家通過學習又領悟出了什么。模仿練習,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對課文的內容和主要知識點進行積累和提升,提高寫作水平。
在語文學習中,還可以通過改寫課文句子,或者用自己的語言和其他表達方式來重述課文內容,借此檢驗大家的學習情況,并且通過訓練強化同學對讀和寫的感覺,學習相同的語句,如何運用不一樣的修辭來表達不同的意思。通過《陶罐和鐵罐》這篇課文來舉例,先讓大家仔細品讀課文中語言描寫最突出的句子,作者運筆最深的地方,將課文中語言描寫語句更換不同的表述方式,比如疑問和陳述、陳述和感嘆、疑問和反問之間的來回切換,來體會不同語式下情感表達的不同結果。通過這樣的練習,不但能增添課堂的內容,活躍班集體氣氛,帶給學生不一樣的上課體驗,同時還能有效提升大家的學習積極性。
三、“”——讀中學寫,以寫拓讀
語文教育的本質就是語言和文字的教育,因此閱讀和寫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決定著語文的整體水平,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是讀寫能力的初級階段,更是打下良好基礎的關鍵階段。為學生提供完整的讀寫訓練體系,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寫作特質和風格,能夠在語言學習方面不走彎路,就是我們語文教育的核心理念了。幫助學生加強綜合語文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閱讀和寫作相互促進,以讀學寫,以寫練讀。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與學生溝通,使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而且增加學生對于語文的興趣和愛好,讓小學的素質教育和德育教育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三、總結
閱讀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的,閱讀是進入別人的世界,看看別人建立的方法,寫作是建立自己的世界,要讓別人進入自己的世界,被自己所感染。不能將讀寫合二為一就無法達到活學活用,容易走入文章上的死胡同,小學階段尚未形成深刻固有的模式和習慣,所以更要注重在這個階段的能力培養和訓練,以保證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擁有良好的基礎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