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娜
一、相關案情簡介
2019年1月28日,華東政法大學女大學生小王花了365元在某款APP上購買了一張迪士尼樂園一日游特價票,并于1月30日前往游玩。在入園之前,小王并沒有獲得有關“禁止攜帶食物”的通知或提示,便花了40多塊錢買了餅干等零食。但在入口處,園方安檢人員便將小王攔下,要求對其背包進行檢查。在小王的背包里搜出零食后,園方安檢人員對零食的處置給出了三種方案:當場吃掉、花80塊錢寄存、扔掉。最后,小王在電話求助和投訴無果后,選擇了服從園方規定,放棄了攜帶的零食。3月5日,小王向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在訴狀中提出兩項訴訟請求:1、要求確認上海迪士尼樂園禁止游客攜帶食品入園的格式條款無效。2、請求上海迪士尼樂園賠償原告損失,包括原告在迪士尼樂園外購買卻因被告不合理規則而被迫丟棄的食品的費用,共計 46.3 元。4 月 23 日,該案第一次開庭審理。為何“禁帶食物”?為何“翻包檢查”?上海迪士尼在一審法庭上給出的解釋是,消費者可能會攜帶氣味特殊或有安全隱患的食品入園,并且隨意丟棄垃圾。該條款是基于維護園內公共衛生安全而必須訂立的條款。上海迪士尼認為,這一條款并沒有強制消費者在迪士尼樂園內就餐,消費者可以選擇在園內就餐,也可以出園就餐后再返回園內,消費者是有選擇的,其自主選擇權沒有被限制。①
目前該案已經調解結案,然而上海迪士尼因“禁帶食物”和“翻包檢查”被訴至法院并不是首次。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可查到的案號為2019滬01民終3442號的裁定書所示,二審法院認為,上訴人要求修改《上海迪士尼樂園游客須知》及調整園內餐飲價格,提高餐飲服務水平及廢除人工搜查游客包裹制度等訴訟請求,均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的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受案范圍。原審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并無不妥。②該案二審結果: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另據網上照片佐證,2018年,蘇州某律師也因同樣原因起訴上海迪士尼,并提出六項訴訟請求,主要內容為:1、確認搜包檢查行為侵犯原告的人格尊嚴;2、確認被告“不得攜帶食品入園”的條款無效及侵犯原告的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一審法院認為企業有自主經營權和管理權,被起訴人的經營方式已形成商業模式和國際慣例,并且也得到中國官方的認可,起訴人與被起訴人之間的爭議不成立民事訴訟法意義上的“訴”,遂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二審法院維持原裁定。2018年12月21日,該律師就不予受理裁定向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已立案審查,但至今還沒收到回復。為了方便,暫且把他們按照行文順序稱為案例1、案例2和案例3。
二、應不應當受理?
這一切還得從《上海迪士尼樂園游客須知》說起,其中有條款規定不得攜帶入園的物品中包含:食品;酒精飲料;超過600毫升的非酒精飲料。也許為了防止游客不遵守規定,上海迪士尼門口專門安排了人工搜包。由此形成了較為爭議的兩個點:禁帶食品的條款是否合理合法?人工搜包是否侵犯消費者的隱私權和人格尊嚴?
從案例2和案例3的處理結果來看,人民法院都作出了不予受理的裁定。據采訪,案例3中的小王同學和立案庭庭長“唇槍舌戰”了近一個小時,庭長讓他們下次把起訴狀修改好再過來立案。另外,指導他們訴訟的律師也坦言法院這次能夠受理是比較“幸運”的。那到底應不應該受理呢?我們來看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民訴法第一百二十三條中規定:“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民訴法第一百一十九條列舉了起訴必須符合的條件:“(一) 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 有明確的被告;(三) 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 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又是如何規定的呢?民訴法第三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雖然民訴法第三條從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角度,對法院受案范圍進行了抽象規定,法條中的“人民法院受理范圍”的可司法性審查因為缺乏類似管轄權那樣明確而具體的標準,導致實務中無法可依。但案例1中的小王同學與上海迪士尼形成服務合同關系,后因上海迪士尼禁帶食物和搜查背包產生爭議,小王同學采取其他救濟方式無果后,訴至法院,完全符合民訴法規定的平等主體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所以從法條上來說,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但事實是案例1和案例2均落得不予受理的結果,法院在面對當事人主張的利益尚未被法律承認為權利的情況下,簡單而輕易地拒絕這些訴訟的成立,否定其為法院受理的審判對象,將之排除在法院受案范圍之外,值得再三思考。有學者專門總結了人民法院目前確已存在不予受理的8種民事案件類型,分別是對單位內部爭議事項、對涉及行政權的糾紛、對涉及社會穩定的群體性糾紛、對侵犯憲法權利的糾紛、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糾紛、對小額訴訟標的案件、對民事案件案由規定沒有確立的糾紛和對所謂的非法律糾紛。③其實,這也與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三條規定過于原則化和模糊化有關,在對“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以及“平等主體”這些文字表達上尚不成熟,無法明確涵蓋各權利保護種類。并且,基于追求社會穩定、顧全大局等政治因素的考慮,一些社會矛盾集中的案件受理與否,往往決定于法院內部帶有行政性質的紅頭文件或者有關“暫緩受理”某類案件的通知。例如,要求“對法無明文規定由法院受理的案件,一般不予受理,就是應當受理的也要充分考慮國家經濟轉型時期社會矛盾復雜,個案處理不慎會引發危機及社會穩定的重大事件等特點”。④所以,法官本應只崇尚法律,但在我國的大背景下,還多了一些隱形的限制。受理與否,似乎是法官說了算,似乎法官說了也不算。而且,對不予受理的裁定雖有上訴的權利,但從處理結果來看,一審法院與二審法院幾乎早已取得一致的意見,致使當事人的上訴權實質上被剝奪或虛化。
為了揭開“受案范圍”的神秘面紗,筆者認為,有必要在民事訴訟法中明確規范“人民法院非受案范圍”,比如以列舉方式將被不被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類型明確化。人民法院在適用民事案件受理的規范時,只有被法律明文規定屬于“人民法院非受案范圍”的案件才能不予受理。通過原則性規定加否定式列舉,將明確不予受理的案件在條文、款項中來顯現,使“人民法院非受案范圍”公開化和具體化。這樣,既能保護公民的訴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規制公民濫用訴權。加大對訴權的保護,可能會給本來案件就多的法院“加負”,但這不能成為法院頻繁作出不予受理裁定的理由。加大對訴權的保護應當是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給公民一個選擇通過司法途徑救濟權利的機會。當然,借鑒國外的經驗,可以配以濫訴罰款的輔助措施。
三、淺薄的評析
如果說法院的民事案件受案范圍對應的是公民的訴權,那勝訴與否也是牽動人心的。在上文三個案件中,案件事實相似,訴訟請求卻不完全相同。案例2的訴訟請求將矛頭直指上海迪士尼,要求其修改游客須知、調整餐飲價格、提高服務水平和廢除人工搜包制度。案例1和案例3的訴訟請求有異曲同工之處,皆要求確認禁帶食品的條款無效及賠償損失。此外,案例3還要求確認搜包檢查行為侵犯原告的人格尊嚴。在案例1中,小王同學的訴訟請求之一是確認上海迪士尼禁帶食品入園的格式條款無效,該訴訟請求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影響的不僅是小王同學,而是上海迪士尼作為目前全球第六座、我國大陸地區唯一一座迪士尼樂園未來更多的潛在消費者。因此,類似案件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比如消費者協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七條第一款規定了消費者協會履行的公益性職責,其中第七項明確了消費者協會的支持起訴和起訴職責。毋庸置疑,小王同學和上海迪士尼是合同雙方,處于平等的法律地位。但訴訟是一件需要成本的行為,單憑個人的一己之力,與上海迪士尼博弈還是顯得力量單薄,而且大多數企業在該類糾紛面前都采取拖字訣。考慮到訴訟費用和訴訟風險乃至整個訴訟過程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一般人在經濟理性的支配下,通過訴訟途徑去解決糾紛往往不是明智的選擇。⑤這也解釋了與小王有類似“迪士尼”經歷的人很多,但提起訴訟的人寥寥無幾。如果消費者協會支持起訴或者單獨起訴,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則會大有助益。當然,消費者協會履行此職責的前提條件是對方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那下面就來分析一下上海迪士尼是否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我總結了三點淺見。
(一)“禁帶食品入園”條款。
該條款規定在《上海迪士尼樂園游客須知》中,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并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屬格式條款。有人認為,已經明示了,因而具有合法性,這種觀點有待考量。消費關系從本質上來說是合同關系。合同雙方既要遵守私法自治原則,也要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和公平原則,契約自由不能取代契約正義,因此,該條款的明示或告知本身不能取代法律對不平等格式條款的規制。如果借口一個格式條款已經明示,就斷定該條款具有法律效力,就等于認為所有明示的“霸王合同”(不平等的格式合同)都具有合法性。⑥王澤鑒先生論及定型化契約與契約正義之維護時,也認識到,“企業廠商經常利用其優越的經濟地位,訂立有利于己、不利于消費者的條款,例如免責條款、失權條款、法院管轄條款,對契約上的危險及負擔作不合理的分配;一般消費者“縱能了解其真義,知悉對己不利條款的存在,亦無從變更,只能在接受與拒絕之間加以選擇。因此,如何在契約自由體制下,規避不合理的交易條款,使經濟上的強者不能假借契約自由之名,壓榨弱者,是現代法律所應擔負的任務。”⑦“禁帶食品入園”的格式條款限制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上海迪士尼方面辯稱,樂園并沒有限制消費者在迪士尼樂園內就餐,消費者可以選擇在園內就餐,也可以出園就餐后再返回園內,消費者是有選擇權的,其自主選擇權沒有被限制。事實上,即使游客出園就餐,上海迪士尼仍能從中獲益。因為距離迪士尼樂園較近的飯店均位于迪士尼小鎮等迪士尼度假區的配套設施內。看似有其他選擇,但還是只有一個選擇。如果消費者真的有自主選擇權,那他們就選擇自帶的食品為什么不可以呢?迪士尼方面又辯稱消費者可能會攜帶氣味特殊或有安全隱患的食品入園,并且隨意丟棄垃圾,因此禁止外帶食品的條款是基于維護園內公共衛生安全而必須訂立的。自帶食品并不必然導致公共衛生安全問題,而且安全保障應是上海迪士尼的義務,為了所謂的“維護衛生安全”,禁止消費者自帶食品,加重消費者責任,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二)人工搜包行為。
上海迪士尼樂園是公共場所,為了維護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有權力在入園時進行安檢。因此,在公共場合對公眾的隱私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也是不可避免的。偉大的思想家恩格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個人隱私一般情況下是受到法律保護的,但是當個人隱私與國家的政治生活發生聯系的時候,它不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是涉及到公共事務的事情。”⑧據此,當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不能和諧共存時公共安全的價值要優先于個人私權價值。安全保障義務的來源主要有三個。其一是法律的直接規定,其二是合同約定的主要義務,其三是法定的或者約定的合同附隨義
務。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賓館、商場、餐館、銀行、機場、車站、港口、影劇院等經營場所的經營者,應當對消費者盡到安全保障義務。” 上海迪士尼亦有法定的安全保障義務,但同時也應注意,當公共利益的實現必須以犧牲個人利益為代價時,應該嚴格的將公共利益的實現限定在適當范圍內,而不能隨意運用擴大范圍。在人工搜包檢查消費者是否自帶食品的同時,上海迪士尼也在悄無聲息地侵犯消費者的隱私權。上海迪士尼為了保障安全,固然可以對進園的消費者進行安檢,但應注意方式方法。為了維護公共安全,也可以采取機場、車站安檢機的方式。
(三)園內食品定價過高。
其實,無論是“禁帶食品入園”的格式條款和人工搜包問題,都有一種一勞永逸的辦法,不自帶食品不就沒這么多事了嗎?但我們也知道旅游是一件很累的事情,渴了餓了是常有的情況。沒有自帶食品,那就要在園內購買。可是45元一根的熱狗、50元一份的雞肉卷讓消費者怎能不發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感慨?根據《價格法》的規定,經營者確實享有制定屬于市場調節的價格的權利。市場調節價,是指由經營者自主制定,通過市場競爭形成的價格。但對于迪士尼這樣特殊地位的經營者,市場調節幾乎是失靈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條規定:“ 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公平交易是指交易雙方在符合市場交易規則及商業交易習慣基礎上所進行的自愿、平等、公正、合理的交易行為。⑩公平交易有兩層含義:首先,要求消費者能獲得公正、平等的對待;其次,要求交易的結果對消費者公平。消費者支付代價與其得到的商品或服務價值相當。是否相當,應根據市場平均價格水平或一般價格水平進行判斷;消費者獲得商品、服務的價格應接近同一市場同質量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不得懸殊過大。B11旅游景點、娛樂場所的商品較一般購物超市要貴,這是國內的常識。但以一般人對游樂場所的物價預估,也會覺得45元一根的熱狗不便宜吧?上海迪士尼以暴利價格銷售食品的行為破壞了與消費者之間的公平交易原則。倘若上海迪士尼出售的食品價格等于或略高于食品的正常銷售價格,上海迪士尼還有那么大的動力禁止消費者自帶食品嗎?因此,向消費者出售暴利食品乃是上海迪士尼禁帶食品和人工搜包的真正原因。在上海迪士尼提供的食品物美價廉的情況下,理性消費者一般不會選擇自帶食品,普通消費者之所以忍受虛榮心理和攜帶不便等方面的壓力而自帶食品,往往事出有因。所以,調整園內食品的過高定價,才是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和減少類似糾紛的根源性辦法。
結語:通過對該案的后續關注,我們可以看到上海迪士尼除部分食品外,已經允許游客攜帶袋裝餅干、面包、煮熟的雞蛋等食品入園,也可以攜帶瓶裝水入園且瓶裝水沒有容量限制。上海迪士尼的安檢通道也已經開始使用X光機輔助人工服務的方式,進行游客入園前的安檢。通過華政小王同學個案的努力,實際上使無數的陌生人受益,這種維權上“較真”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另外,這種實實在在的結果也讓我們備受鼓舞。正如德國著名法學家耶林所言,“法律和正義在一個國家成長發育,不僅僅是通過法官持續地坐在其椅子上待命,警察局派出密探,而且是每一個人必須為此做出自己的貢獻,每一個人有使命和義務,當任意妄為和無法無天的九頭蛇敢于出動時,就踩扁它的頭”。
法制經緯
民事案件的受案范圍
[注釋]
①參見看蘇州,可檢索出更詳細的報道https://m.sohu.com/a/334611197_120043416?from=singlemessage.
②參見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9)滬01民終3442號民事裁定書.
③參見嚴垠章:我國民事訴訟受案范圍研究,第11–20頁(中國人民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④2001年12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祝銘山在全國人民法院院長會議上的講話.
⑤謝暉、陳金釗:《民間法(第三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09頁.
⑥徐海燕:《論禁止自帶酒水的店堂告示的法律效力》,載《當代法學》第21卷第5期,2007年9月.
⑦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 [M].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
⑧陳力丹:《馬克思、恩格斯的“隱私權”觀念》,《新聞法通訊》1986年第一期.
⑨楊立新:《侵權責任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4年版,第254頁.
⑩李昌麒、許明月:《消費者保護法 》,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3頁.
B11蘇麗芳:《消費者公平交易權的法律保護》,載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11年第S1期.
[參考文獻]
[1]參見看蘇州,https://m.sohu.com/a/334611197_120043416?from=singlemessage.
[2]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9)滬01民終3442號民事裁定書.
[3] 參見嚴垠章:我國民事訴訟受案范圍研究,第11–20頁(中國人民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4] 2001年12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祝銘山在全國人民法院院長會議上的講話.
[5] 謝暉、陳金釗:《民間法(第三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09頁.
[6] 江偉、段厚省:《請求權競合與訴訟標的理論之關系重述》,載《法學家》2003年第四期.
[7] 徐海燕:《論禁止自帶酒水的店堂告示的法律效力》,載《當代法學》第21卷第5期,2007年9月.
[8] 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 [M].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
[9] 陳力丹:《馬克思、恩格斯的“隱私權”觀念》,《新聞法通訊》1986年第一期.
[10] 楊立新:《侵權責任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254頁.
[11] 李昌麒、許明月:《消費者保護法 》,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3頁.
[12] 蘇麗芳:《消費者公平交易權的法律保護》,載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11年第S1期.
(作者單位:華東政法大學,上海 20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