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娜 黎彥邑 張蓮蓮
摘 要:通過對該縣核桃產業發展現狀的調研,分析了在核桃產業發展中存在認識不足、管理粗放、龍頭帶動弱、產業鏈條短等問題,制約了有序健康發展,要進一步通過宣傳、培訓、規劃等措施示范帶動一批基地建設,有序延長產業鏈條,提升核桃產業收益,助力該縣做大做強核桃產業。
關鍵詞:核桃產業;存在問題;應對措施
核桃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是五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核桃仁含油率達65.08%~68.88%,高于大豆、油菜籽、花生和芝麻,油酸、亞油酸含量達90%以上。發展核桃產業即可保障糧食安全,解決山區群眾無產業基礎的問題,又是群眾脫貧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徑。
一、鎮巴縣核桃產業發展現狀
鎮巴縣地處大巴山腹地,是脫貧攻堅的主攻地。全縣轄20鎮183個村,氣候屬于北亞熱帶濕潤季風型,平均氣溫13.8℃,平均年降雨量1250mm,屬核桃栽植適生區之一,也是陜西省核桃發展的重點區域。
該縣核桃栽培歷史悠久,分布廣。據資料記載,已有300多年的栽植歷史,全縣海拔700~1300m范圍均有分布。核桃因其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在群眾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群眾增收的重要渠道。全縣核桃種植面積41.3k㎡,產量4000t。近年來,隨著退耕還林、核桃經濟林基地建設等項目建設,引進了遼核、陜核等一批良種,改造了低產園2.3k㎡,新建34k㎡核桃示范園,培育了君豪、宏山、兆富等合作社20余家,集中連片規模在0.66k㎡以上10個示范基地,使全縣核桃種植規模達80k㎡,產量約6600t,產值13.200萬元。
二、影響該縣核桃產業發展的問題分析
據調查,該縣在核桃產業發展中存在宣傳不夠、管理技術粗放、缺乏科學規劃、產業鏈條短等問題,這些問題既影響了林農的發展積極性,也制約了核桃產業的健康發展。
(一)對核桃產業發展的宣傳不夠
近年來,隨著一些大戶的不斷探索,取得了一些經驗,但大部分林農還沒有認識到核桃產業發展潛力,加上對典型經驗宣傳不夠,形成了“花在墻內開,墻外不聞墻內香”的格局。
(二)缺乏科學管理技術,管理粗放
在生產管理中,群眾對核桃栽植、施肥、防病蟲、撫育等管理技術缺乏,仍停留在傳統的方式方法上,“重栽植、輕管理”現象尤為突出。
(三)缺乏科學規劃,龍頭帶動力弱
缺乏產業專項發展規劃,存在盲目發展現象。怎么發展?重點發展那些品種?這些都是群眾在自行探索。加之核桃示范基地少,示范帶動力弱。
(四)市場意識差,產業鏈條短
由于群眾多年形成的“小種小養、靠天吃飯的”思維模式,缺乏市場意識、加工能力低、工藝落后、競爭力弱、收益少等原因,影響了群眾的發展熱情。
三、促進該縣核桃產業發展的應對措施
解決該縣核桃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轉變思想觀念,提升管理水平,增加收入比例,為脫貧后群眾產業發展奠定基礎,已迫在眉睫。主要應對措施是:
(一)強化宣傳,提高林農對核桃產業發展的認識
核桃產業是一個朝陽產業,核桃果實既是營養豐富的食品,又是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關系到我國食用油料的戰略安全。積極總結君豪、宏山、兆富等合作社的發展經驗,廣泛宣傳,增強林農發展積極性,扭轉重造輕管的經營方式,引導全縣核桃產業健康發展。一要強宣傳重引領。挖掘核桃栽植示范戶種植經驗、管理模式、效益分析,進行典型宣傳,讓林農從身邊的成功案例中直觀的獲取信心,獲得經驗,激發林農的發展動力。二要建立服務保障機制。積極引導全縣核桃專業合作組織,建立規范的章程,技術規范,為有序發展提供保障。三要跟蹤服務。專業技術人員要跟蹤服務,為全縣產業大戶提供科技支撐,及時發現生產管理中的問題,提出有效地解決方案,避免因管理不到位造成損失。
(二)培訓引領,增強林農管理能力
技術推廣部門要轉變觀念,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持續發力,扭住技術管理這一環,樹立現代林業管理思維,為產業發展奠定基礎。一要強培訓。落實專家到地塊開展栽植、修剪、防治等豐產栽培技術培訓,以合作社、大戶為重點,培育一批本土核桃技術人才。二要建隊伍。主管部門成立科技服務隊,覆蓋鎮、村、農戶,不同季節到現場解答生產管理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升群眾的管理水平和運用新技術的能力。三要重推廣。大力推廣“四大一淺一膜一間作”核桃豐產栽培技術,積極學習借鑒外地成功經驗。要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政府牽頭選擇20~50戶發展規模大、積極性的高種植大戶,分赴外地參觀學習,引進先進管理經驗,結合我縣實際進行推廣運用,以提高林農的管理能力。
(三)科學布局,更好地發揮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
堅持規劃先行,結合產業規劃功能分區要求,促進企業向園區聚集,向基地拓展,輻射帶動一批產業大戶。一要編制專項規劃。聘請有經驗的團隊,調查論證,編制指導性、操作性強的規劃。二要科學布局。參照規劃,引導一批企業在重點發展區域進行土地流轉,力爭到2025年,建成集中連片0.6k㎡以上示范基地20個以上,輻射帶動群眾1000戶以上。三要新建和改建結合。選擇本土優良核桃單株,采集接穗改造一批低效低產園,提升品質和產量;引進一批適應性強、抗逆性好、產量高的好品種,優化種植結構,高標準建設示范園,增強輻射帶動能力。
(四)龍頭帶動,拉長產業鏈條
做大做強核桃產業,必須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為抓手,引導林農走規模化、市場化的路子,引進1~2家龍頭企業,拓展銷售渠道,增強競爭優勢。一要招引龍頭企業。利用縣綠色產業園,通過政府扶持、內引外聯等形式,培育壯大3~5家符合產業政策的新型龍頭企業,走“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生產規范、經營有序的發展新格局。二要建立投入機制。建立核桃產業發展基金,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補貼,配套項目支持,增加直接投入,加大金融扶持,落實各項產業優惠政策。三要提升加工能力。培育2~3家龍頭加工企業,提升加工能力,通過新技術、新工藝,開發一系列核桃附加產品,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四要搭建利益聯結機制。探索建立訂單生產、保價回購等措施,降低種植風險,將貧困群眾嵌在產業鏈上,力爭帶動5000戶貧困戶共同發展,實現早日脫貧致富。五要拓展銷售渠道。要實體店和“互聯網+”兩條腿走路,拓展“物聯網”銷售渠道,實現生產銷兩旺。
參考文獻:
[1]原雙進.陜西核桃產業發展思考與建議[J].陜西林業科技,2015,1.
[2]魏忠科、張羅靜.淺析鎮巴縣核桃產業發展中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漢中科技.2013.4.
[3]吳勇民,張曉榮,李志軒.對咸陽核桃產業發展思考[J].陜西林業科技,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