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嘉浩 黃睿瀾 黃演芬 綦向軍 徐珉 楊泳詩
〔摘要〕 目的 了解國內針灸治療不孕癥的研究現狀和趨勢。方法 以知網(CNKI)的核心數據庫為數據源,檢索收錄的針灸治療不孕癥相關文獻,檢索時間限定為從建庫至2019年9月1日,對文獻的作者、國家和地區、關鍵詞進行統計分析,再利用CiteSpace軟件對關鍵詞、引文情況等進行可視化網絡繪制分析。結果 歷年來與針灸治療不孕的相關文獻共677篇,廣州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發文量最多,作者以姜朵生、田麗穎、張迎春發文量最多,但整體缺乏跨省合作研究。國內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多囊卵巢綜合征、排卵障礙、子宮內膜容受性。結論 近年來我國針灸治療不孕癥研究的發展速度較快,但以臨床研究為主,基礎研究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 針灸;不孕;文獻計量學;文獻挖掘
〔中圖分類號〕R246.3?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0.05.013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trend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reating infertility in China. Methods With the core database of CNKI as the data source, literatures related to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infertility were retrieved. The retrieval time was limited to from the database establishment to September 1, 2019.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authors,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keywords of the literatures. Then CiteSpace software was used to visually analyze the keywords and citations. Results A total of 677 papers related to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infertility were published over the years.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ublished the most paper. JIANG Duosheng, TIAN Liying and ZHANG Yingchun published the most papers, but there was lack of inter-provincial cooperative research in general. Domestic research focused o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ovulation disorders,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Conclusion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infertilit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 but clinical research is the mainstay, and basic research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Keyword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fertility; bibliometrics; literature mining
不孕是指在未避孕1年的前提下,有生育要求的夫婦經有規律的性生活而未孕[1]。因當前“高齡追生”的社會要求,不孕常常對婦女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2]。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全球不孕癥患病率約15%,其中發展中國家的不孕癥患病率8%~12%[3],21世紀不孕癥將成為第三大疾病[4],僅次于心腦血管病與腫瘤,且患病率日漸增長。古代文獻如《神農本草經》《脈經》中將原發性不孕稱為“無子”,繼發性不孕稱為“斷緒”。從病因上觀察,腎虛、血瘀、肝郁、痰濕均可造成女子不孕[5]。通過結合中醫經絡學說,針灸通過循經辨證取穴以達到調理沖任氣血、補腎益精的作用[6]。作為物理療法,針灸無毒副作用,且價格低廉;療效方面,針灸對不孕的病因病機具有針對性,尤其在改善輸卵管性不孕癥方面療效確切[7]。過往文獻綜述分析以文獻理論研究為主,研究的全面性、嚴謹性、科學性有所欠缺,而作為情報學的重要分支,文獻計量學主要是聯合文獻與關鍵詞的共現分析,其中運用的引文分析是以文獻共被引及其耦合分析為基礎,構成了一個研究領域、主題、研究機構、作者的多層次發展網絡,通過信息可視化方法揭示領域的體系與研究熱點、軌跡[8]。因此,本研究擬對針灸治療不孕的相關文獻進行文獻計量學相關性分析,應用文獻計量分析(CiteSpace)的方法對知網(CNKI)的數據庫近年來收錄的針灸治療不孕的相關文獻進行比較,旨在探究國內針灸治療不孕的領域研究熱點差異,了解國內研究的發展熱點與軌跡,為今后針灸治療不孕的研究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本研究對知網(CNKI)的數據庫近年來收錄的針灸治療不孕的相關文獻進行挖掘分析。知網(CNKI)數據庫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持續動態更新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國內8 200多種重要期刊,內容覆蓋工程技術、自然科學、醫學、人文科學等各個領域,全文文獻總量2 200多萬篇,資料全面。
1.2? 檢索策略
本研究在知網數據庫的文獻搜索策略為:(SU=‘針灸OR SU=‘小針刀OR SU=‘放血OR SU=‘刺血OR SU=‘刺灸OR SU=‘刺絡放血OR SU=‘刺絡療法OR SU=‘毫針OR SU=‘三棱針OR SU=‘皮膚針OR SU=‘皮內針OR SU=‘火針OR SU=‘芒針OR SU=‘頭皮針OR SU=‘耳針OR SU=‘眼針OR SU=‘腕踝針OR SU=‘艾灸OR SU=‘艾柱灸OR SU=‘艾條灸OR SU=‘溫針灸 OR SU=‘溫灸器內灸OR SU=‘燈火灸OR SU=‘藥線灸OR SU=‘藥筆灸OR SU=‘電針OR SU=‘針OR SU=‘灸) AND (SU=‘不孕OR SU=‘不孕癥)。計算機檢索與遴選CNKI數據庫中針灸治療不孕的文獻,檢索時間從建庫至2019年9月1日,經雙人交叉篩選剔除內容不相關的文獻以及會議文獻,并經閱讀摘要與全文后,共納入677篇文獻,即所納入的文獻與針灸治療不孕的主題有較大的相關性。
1.3? 分析軟件
本研究使用CiteSpace軟件進行CNKI文獻計量學的可視化分析。作為情報學的重要學科分支,文獻計量學通過關鍵詞共現分析、文獻共被引分析等構建某個研究主題的整體發展脈絡[8],其原理主要通過對納入文獻中的關鍵詞或被引文獻進行兩兩統計,以共現次數表現其關系緊密,并以此作聚類分析,結合信息可視化展示,最終揭示某個領域的體系、熱點與發展軌跡,從而對文獻宏觀信息進行直觀展示[9]。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CiteSpace軟件的數據格式轉換功能,對從CNKI導出的數據進行格式轉換,并導入CiteSpace 進行可視化分析。經篩選與去重后,納入文獻進行分析。在生成作者和機構可視化分析結果的參數設置方面,以每1年作為1個時間切片;節點類型:分別選擇作者/機構;閾值:(Top N per slice)=50;剪切方式(Pruning)不勾選。在生成關鍵詞時,選擇以每1年作為1個時間切片;節點類型選擇:關鍵詞;閾值選擇:(Top N per slice)=50。
2 結果
2.1? 納入情況
按照排除標注篩選與去重后,CNKI共得到677篇文獻納入本研究。
2.2? 機構發文量
以CNKI所得文獻數據制作機構間合作網絡圖譜(圖1),分析國內機構發文量及合作關系,可見發文量占比較大的機構多為各個醫學類高校以及相關附屬醫院,發文量較高的機構為廣州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以及安徽中醫藥大學等高校機構,而機構之間合作關系較為獨立,多以2至3個成員為主的省內附屬機構之間的合作,有明顯的地域性,未形成較大的國內機構間的合作關系網絡。
2.3? 作者發文量
對已發表相關文章的作者進行收集并對其發表文章數量進行排序,發文前五作者見表1。發文量在2篇以上的作者有75名,而大于3篇的有13名,發文在4篇以上的僅有3人,分別是姜朵生、田麗穎和張迎春。對出現頻次>2的作者進行合作網絡分析,可繪得圖譜如圖2。該圖譜由多個子網絡組成,其中有以徐金龍、楊增榮等人組成的合作關系較為緊密的網絡,每個網絡成員的發文量均相當,而以姜朵生、張迎春等人組成的合作網絡則是以一人發文量較高而其他成員較低;另外還有以田麗穎為中心的發散型網絡,特點是一人發文量較大,處于中心并具有重要地位,其余成員與其均有聯系但發文較少,且與其他成員未有明顯的合作關系。此外,多數合作網絡為2~3人間的小范圍合作或是獨立作者,大部分比已形成合作網絡的作者發文量低,詳見圖2。
2.4? 時間線聚類分析
對納入的文獻進行時間線聚類分析,得圖3。圖中信息可得,Cite Space參數:節點=117,連線=567,模塊值Q=0.3106,其中Q=0.3106>0.3表明劃分出來的社團結構是顯著的。從左至右表示1960年至2019年。其中節點代表參考文獻,節點越大表示該文獻的被引次數越多。節點在橫軸上所處的位置與其上方1960年至2019年的時間軸相對應,表示該文獻所發表的時間。節點間連線代表兩篇文獻存在共被引關系,連線越粗,表示共被引次數越多。
2.5? 研究熱點分析
對關鍵詞信息進行統計與排序,對所有關鍵詞進行共現圖譜的繪制,可得圖4。從該圖中可知,針灸治療不孕癥主要涉及的病證有:多囊卵巢綜合征、排卵障礙性不孕、輸卵管阻塞、無排卵、黃體功能不全、子宮內膜異位癥、輸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癥、未破裂卵泡黃素化、卵泡發育不良、卵巢早衰、不明原因不孕癥等;涉及的中醫治療措施包括:針刺、針藥結合、溫針灸、熱敏灸、艾灸、中藥、電針、腹針、隔藥灸臍法、雷火灸、穴位注射、臍灸、麥粒灸、中藥灌腸、針灸序貫療法、通元針法、助孕1號方、補腎活血方等;西醫治療措施包括:克羅米芬、氯米芬、DHEA、單極電刀、絕緣針、促排卵、輔助生殖技術、腹腔鏡下卵巢打孔術;研究方法包括:隨機對照試驗、meta分析、綜述、數據挖掘、文獻研究、實驗研究、臨床研究等。其中,“不孕癥”“不孕”“針灸”等關鍵詞作為檢索詞,是為核心節點,位居網絡中心。如“多囊卵巢綜合征”“排卵障礙”“子宮內膜容受性”“電針”等關鍵詞,中心度次于核心節點,圍繞網絡中心排布,為研究的主要關鍵詞,或為出現頻次較高的關鍵詞,是針灸治療不孕癥領域的主要研究內容,其他關鍵詞圍繞發散展開排布。網絡邊緣部分節點雖頻率不高且分布較疏,但其多與主要關鍵詞節點連接,與核心節點形成聯系,是為現下針灸治療不孕癥的研究熱點。
3 討論
不孕是指育齡夫婦經有規律的不伴有避孕措施的性生活,同居一年或以上卻未能懷孕。針灸作為傳統醫學的治療手法,對不孕癥的療效顯著。而本研究通過構成一個研究領域、主題、研究機構、作者的多層次發展網絡,以信息可視化方法揭示針灸治療不孕的體系、研究熱點與軌跡,較準確地反映出自知網建庫以來國內對于針灸治療不孕的研究側重點,并對國內針灸治療不孕的研究特點進行了直觀展示。
從機構網絡分析結果看,廣州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以及安徽中醫藥大學等高校機構各自建立研究而未形成不同省之間的合作關系,合作研究多為省內機構間,如湖北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學院、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治未病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間的合作較為突出,其主要研究集中在探究多囊卵巢綜合征性不孕癥的針灸與針藥并用的治療效果[10-11]。單機構研究以廣州中醫藥大學為最,研究重點多樣,其中研究方向包括對針灸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相關文獻的Meta分析[12]、從《千金方》中挖掘然谷穴治不孕癥的應用[13]、賴氏通元針法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14]等。
從聯合作者發文量分析結果、時間線聚類分析結果與研究熱點分析結果來看,近年來姜朵生、田麗穎、張迎春發文量最多,其中姜朵生與張迎春均歸屬于湖北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學院-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治未病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的合作網絡中,側面驗證前述機構網絡分析的結果,其多從針灸結合方藥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導致的不孕癥[10,15],而從圖3-4的結果中可發現多囊卵巢綜合征也是研究熱點分析中的近年核心熱點;田麗穎的研究重點放在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治療上,近年來的普查也表明,輸卵管炎性阻塞占主導的生殖道炎癥不孕的患病率在如今育齡期婦女疾病中占首位[16]。作為近年研究熱點,“排卵障礙”與“子宮內膜容受性”的重要度僅次于“多囊卵巢綜合征”,針灸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的文獻僅2019年已有4篇,其中李靈芝教授總結腎虛是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的主要病因[17],而結合近年研究發現排卵障礙性不孕癥以腎虛型為主,治療以隔姜溫針灸、針灸結合補腎活血方(如加味右歸丸)等為主[18-20],表明排卵障礙性不孕癥可從溫陽補腎入手,此結果與時間線聚類分析結果相符,后者表明近年來的不孕證型研究多數集中在腎陽虛型與氣滯血瘀型;子宮內膜容受性是影響妊娠成功率的重要因素,通過改變容受性可有助于創造適合胚胎著床的子宮內環境,有針灸的作用機制研究發現增強子宮內膜容受性是針灸治療不孕癥三級作用靶點中的第三級靶點[21],關鍵點在于降低血流阻抗、增加激素受體與調節因子表達等。
綜上所述,當前針灸治療不孕的研究甚多,但尚處于發展探索期,人員機構以獨立研究、省內合作為主,缺乏跨省跨機構的深入合作,研究方向以文獻挖掘和臨床研究為主,機制類研究有待進一步發展,構建多元化、精準化的研究脈絡是當前所需。同時,因本研究僅針對知網文獻進行可視化挖掘,缺乏對國外文獻挖掘及對比研究,且由于CNKI文獻導出格式中不含被引文獻的信息,本研究只能從共現層面分析,無法深入分析共被引網絡文獻互引的具體情況,分析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期待今后擴大文獻庫搜索,作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2] 綦向軍,張兆萍,章浩展,等.基于數據挖掘的名老中醫治療不孕的用藥規律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2019,44(7):1491-1496.
[3] CUI W. Mother or nothing: the agony of infertility[J].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10,88(12): 881-882.
[4] 徐鳳嬌,李? 暉,鄧瑞姣.女性不孕癥患者病因及健康教育對策探討[J].中國健康教育,2010,26(5):391-392.
[5] 賀向民.437例女性不孕癥患者病因分析[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 2013,24(4):298-299.
[6] 劉會玲.我國女性不孕癥病因的文獻回顧性分析[D].鄭州:河南中醫學院,2014.
[7] 常福麗,李淑玲.針灸治療不孕癥臨床研究概況[J].中醫雜志,2008,49(8):754-756.
[8] 葉? 鷹.文獻計量法和內容分析法的理論基礎及軟件工具比較[J].評價與管理,2005,3(3):24-26.
[9] 常偉華,趙文磊,趙? 新,等.基于CiteSpace的門靜脈高壓癥文獻計量可視化分析[J].中國醫刊,2019,54(3):282-287.
[10] 姜朵生,張迎春,吳獻群,等.針藥聯合克羅米芬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導致不孕癥: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針灸,2015,35(2):114-118.
[11] 姜朵生,張迎春,吳獻群,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腎虛血瘀型多囊卵巢綜合征性不孕癥的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15,42(4): 803-805.
[12] 艾? 瀟,王? 琳,易? 瑋,等.針灸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的Meta分析[J].中醫藥導報,2017,23(20):62-66.
[13] 張立志,許能貴,易? 瑋.《千金方》中然谷穴治不孕癥初探及臨床應用舉隅[J].中國針灸,2017,37(10):1081-1082.
[14] 吳沛龍,李明珠,王玉妹,等.賴氏通元針法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探微[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41(1):106-108.
[15] 姜朵生,吳獻群,張迎春.溫針灸配合長膜湯對促排卵患者子宮內膜容受性的影響[J].中國針灸,2014,34(2):130-134.
[16] 趙祖昌,劉美芳,楊? 鋒,等.都昌縣10000名農村已婚婦女婦科病普查結果分析及干預措施[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5):2270-2271.
[17] 楊夢婷,李靈芝.李靈芝運用中藥人工周期聯合溫灸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經驗[J].湖南中醫雜志,2019,35(8):43-44.
[18] 梁? 艷.針灸結合中藥(加味右歸丸)治療腎陽虛型排卵障礙性不孕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9,25(16):141-143.
[19] 張? 瑞,余? 麗,高? 揚,等.隔姜溫針灸聯合西藥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的臨床研究[J].山東中醫雜志,2019,38(4):343-346.
[20] 付? 靜,朱桂蘭,王娜梅.補腎活血方聯合針灸調經法治療腎虛血瘀型排卵障礙性不孕癥[J].中醫藥信息,2018,35(6):80-84.
[21] 張春曉,連? 方.論針灸治療不孕癥三級作用靶點[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5(12):166-168.
(本文編輯? 匡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