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洪波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醫院,吉林 吉林132013)
胃癌指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根據國際抗癌聯盟制定的胃癌分期標準,可分為Ⅰ 期、Ⅱ 期、Ⅲ 期和Ⅳ期4個階段,Ⅰ期患者生存率較高,Ⅳ 期生存率較低。相關統計資料顯示,男性和女性Ⅳ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別為30%和32%[1]。因此,早發現、早治療是延長胃癌患者生存時間的根本前提。本研究通過對不同分期胃癌患者進行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9(CA19-9)、糖蛋白抗原72-4(CA72-4)和糖蛋白抗原125(CA125)檢測,發現其可作為胃癌早期的診斷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吉林市中心醫院收治的93例胃癌患者,根據胃癌TNM分期標準(T表示腫瘤大小,N表示淋巴結轉移情況,M表示遠端轉移情況)[2],將患者分為Ⅰ期組、Ⅱ期組、Ⅲ期組和Ⅳ期組。Ⅰ期組23例,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齡(57.35±7.85)歲。Ⅱ期組31例,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齡(58.16±8.02)歲。Ⅲ期組21例,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齡(58.79±6.36)歲。Ⅳ期組18例,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齡(60.16±5.44)歲。4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由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標準 經影像學和病理檢查,確診為胃癌;個人資料完整;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經放射治療者;合并血液疾病者;合并其他臟器惡性腫瘤者。
4組患者均在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2mL,血不加抗凝劑,靜置和離心,取上清液存儲于-20℃的冰箱中備檢。CEA采用酶聯免疫法,試劑盒購自上海江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A19-9采用流式熒光發光法,試劑盒購自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72-4采用酶聯免疫法,試劑盒購自深圳市科潤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CA125采用雙抗體夾心法,試劑盒購自上海滬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過程均嚴格按說明書操作完成。
3.1 觀察指標 比較4組CEA、CA19-9、CA72-4和CA125的檢測結果。檢測數值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重。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Ⅱ期組CA72-4檢測值高于Ⅰ期組;Ⅲ、Ⅳ期組CEA、CA19-9、CA72-4和CA125檢測值均高于Ⅰ、Ⅱ期組;Ⅳ期組CA125檢測值高于Ⅲ期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4組不同分期胃癌患者癌胚抗原和糖蛋白抗原檢測值比較(±s)

表1 4組不同分期胃癌患者癌胚抗原和糖蛋白抗原檢測值比較(±s)
注:與Ⅰ期組比較,△P<0.05;與Ⅱ期組比較,▲P<0.05;與Ⅲ期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CEA(ng/mL)CA19-9(U/mL)CA72-4(U/mL) CA125(U/mL)Ⅰ期組 23 18.02±7.86 72.92±6.23 23.20±5.22 57.21±4.56Ⅱ期組 31 20.11±6.23 73.01±8.16 30.14±6.82△ 60.40±4.96Ⅲ期組 21 39.65±9.16△▲ 89.11±5.36△▲ 43.21±8.39△▲ 70.21±5.88△▲Ⅳ期組 18 40.23±9.20△▲ 92.22±5.96△▲ 44.44±8.08△▲ 78.26±6.11△▲#
腫瘤標志物指特征性存在于惡性腫瘤細胞中或因惡性腫瘤細胞異常產生的物質,具有反映惡性腫瘤發生、惡化及治療反饋的作用。CEA、CA19-9、CA72-4和CA125是最常見的腫瘤標志物。CEA是一種酸性蛋白,最初在結腸癌和胎兒腸組織中發現,故稱為癌胚抗原。正常情況下,CEA在血清中可微量存在,濃度一般<2.5ng/mL。胃潰瘍等胃部常見疾病者,CEA可出現升高情況,但濃度遠低于胃癌患者[3]。胃癌患者的CA19-9、CA125也明顯升高[4]。CA72-4是胃腸道惡性腫瘤的標志物,在健康人群中濃度較低,但在胃癌患者中可高于正常數值的數倍[5]。
本研究結果顯示,CEA、CA19-9、CA72-4和CA125的檢測值均為Ⅰ期組<Ⅱ期組<Ⅲ期組<Ⅳ期組,提示腫瘤標志物檢測值與胃癌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因此,對胃部疾病患者進行腫瘤標志物檢測,可為胃癌患者的早期診斷提供依據,對及早干預治療胃癌、延長胃癌患者生存時間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腫瘤標志物CEA、CA19-9、CA72-4和CA125可作為胃癌患者的早期診斷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