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引導社會資本有序投入農業農村,加快形成鄉村振興多元投入格局。
《指引》指出,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是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效舉措,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各地要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的引導帶動功能,不斷增強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信心,充分調動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積極性,有效發揮社會資本在穩定農業農村投資中的重要作用。
《指引》強調,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應堅持尊重農民主體地位、遵循市場規律、開拓創新的原則,聚焦現代種養業、現代種業、鄉土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鄉村新型服務業、生態循環農業、農業科技創新等12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點產業和領域,推動補上“三農”領域短板,助力農業農村經濟轉型升級。
《指引》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創新全產業鏈開發、區域整體開發、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設立鄉村振興基金等投融資模式,建立緊密合作、多方共贏的投融資機制。要打造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合作平臺,營造良好環境,為社會資本投向“三農”提供規劃、項目信息、融資、土地、建設運營等一攬子、全方位投資服務,促進要素集聚、產業集中、企業集群,實現控風險、降成本、提效率,確保社會資本投資落實落地。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確保糧食穩產增效的通知》,圍繞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確保糧食穩產增效這一任務,從責任主體、任務落實、政策措施等方面提出重點解決的問題,要求各地扛起糧食安全市縣長負責制重任,實現2020年糧食生產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的總體目標任務。
2020年江蘇省糧食生產的總體要求是確保糧食面積8100萬畝、總產370.5億公斤。為完成這一目標,《通知》提出一系列高含金量政策措施。如提升稻谷補貼精準性,對種植水稻50畝以上的主體,按照補貼標準不低于100元/畝給予扶持。鼓勵對種植優良食味水稻品種并采取訂單收購的規模經營主體予以傾斜,鼓勵各地對種植水稻30畝以上的主體予以補貼。統籌使用好國家商品糧大省獎勵資金(省級資金),對糧食生產工作成效顯著、全年糧食面積增加1%以上的國家產糧大縣給予獎補,每個縣(市、區)獎補資金500萬元至1000萬元。引導支持金融機構為糧食生產者提供信貸等金融服務。完善農業保險制度,開展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對年產5億公斤以上產糧大縣全面試行水稻收入保險。
2020年江蘇省要確保完成新增高標準農田360萬畝,《通知》明確該項目資金的75%以上用于產糧大縣,高標準農田主要用于糧食生產。首次明確將全省400個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片納入省對市縣的約束性任務,要完成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范省建設任務。
《通知》還要求各地落實好最低收購價政策,鼓勵對種植優良食味水稻品種并采取訂單收購的規模經營主體予以傾斜。創新推進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供銷合作社加強對種糧小農戶的服務,提升糧食生產管理水平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
4月12日,江蘇省政府召開加快恢復生豬生產視頻調度會,學習貫徹全國農業生產視頻調度會精神,分析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部署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工作。
會議指出,2020年年份特殊,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和復雜嚴峻形勢,越是這種情況,越要穩住農業,確保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產品供應安全。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增強危機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突破常規思維,拿出超常規舉措,堅決把生豬產能搞上去。要實打實地負起責任,層層傳導壓力,盯豬場、抓落地、抓進度、抓投產、抓達效。突出抓好增養補欄,緊前不緊后、抓大不放小,加快在產場補欄進度和規模豬場建設,因地制宜發展中小養殖戶,千方百計引進種豬苗豬。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堅持每月一調度、每月一督查、每月一通報,盯死看牢硬任務落地見效。要統籌抓好糧食生產,確保播種面積和產量任務不折不扣落實到位,并組織多渠道收購,保證糧食“產得出、賣得了”。
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決策部署,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提升江蘇省兜底脫貧質量和水平,4月13日,江蘇省決定啟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
從2020年7月份起,全省各地按照不低于5%的增長率提高低保標準,同步提高低保補差水平;以設區市為單位,全面實現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堅持區域協調,縮小地區間低保標準差距。按照提標標準,蘇南、蘇中、蘇北特困供養人員標準將分別不低于當地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45%和50%。提高臨時救助水平,對重大生活困難者可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確定臨時救助標準。
4月20日,第十屆江蘇農民讀書節暨全省農家書屋萬場主題閱讀活動在連云港市灌南縣新安鎮碩項村啟動,“江蘇省數字農家書屋”同步上線。
本屆讀書節以“書香農家·閱享小康”為主題,倡導農民朋友多讀書、讀好書,推動各級各有關部門更好地滿足農民群眾高質量閱讀需求,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助力賦能。圍繞活動主題,農民讀書節向全省農民朋友推薦100種閱讀參考書目。剛剛上線的“江蘇省數字農家書屋”,將重點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并緊貼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強各類傳統出版物和音視頻等數字資源供給,定期開展“三農”政策、鄉風文明、健康養生等直播講座培訓,線上線下同步推出閱讀分享、知識競賽等交流互動。
2020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收官之年。近日,江蘇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要點,突出“四推進、四提升、四強化”12個方面,細化40條具體舉措,對標對表,壓茬推進,堅決打贏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收官戰?!八耐七M”即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八奶嵘奔刺嵘迦荽迕?、村莊規劃水平、傳統村落保護水平、建設和管護水平?!八膹娀奔磸娀咧С?、檢查激勵、宣傳引導、統籌推進。
40條具體舉措包括: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加快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建設,新增15萬座;持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2020年底基本實現收運處置體系行政村全覆蓋;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制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水污染物排放強制性地方標準,2020年底蘇南地區和其他有條件的地方實現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蘇中、蘇北地區60%的行政村建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到2020年底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85%;深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清理積存垃圾、河塘溝渠、農業廢棄物和無保護價值殘垣斷壁;提升村莊規劃水平,指導各地根據需要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與特色產業、手工業、鄉村旅游業有機結合等。
4月9日,無錫市舉行現代農業招商簽約儀式,37個現代農業重大項目簽約,總投資29.1億元。
無錫大力推動現代農業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融合發展,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提高。全市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0個,擁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3個,農業園區化比重超過52%,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總體走在全省前列。尤其在現代農業重大項目建設方面,無錫率先實施“百企建百園”工程,整合設立相關專項資金,充分激發了社會工商資本投資農業熱情。
此次簽約的37個現代農業重大項目,投資額均在1000萬元以上,有10個項目投資額超億元。其中既有花卉種苗基地等農業生態高效種養項目,又有智能化生豬基地等綠色規?;笄蒺B殖項目,涵蓋農業生產、加工、流通、服務、技術研發全產業鏈。智能化生豬基地項目將投資2.65億元,新建5個生產基地,設計年出欄生豬15萬頭。
常州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部、省級試點近日全面鋪開。
此次試點工作將重點優化試點區域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著力解決鄉村地區耕地碎片化、空間布局無序化、土地資源利用低效化、生態環境質量退化等問題,從而提升生態文明、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水平。為此,常州市將通過科學編制村莊規劃、大力開展農用地整理、推進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整體實施鄉村生態保護修復等措施,對試點鄉鎮(部分村莊)按照“宜農則農、宜建則建、宜整則整、宜留則留”的原則,進行全域規劃、全域設計、全域整治,并著力探索形成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經驗和模式?!?/p>
4月29日,2020長三角農產品新生態高峰論壇在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上海農場成功舉辦。此次論壇由大豐區政府和上海農場聯合舉辦,重點圍繞品牌農業、生鮮供應鏈建設、農產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主題進行了交流。
大豐區與上海農場簽訂品牌農業聯動發展合作協議書,共同推進10萬畝優質稻米、5000畝恒北早酥梨、2萬畝健康水產等10個共建品牌基地建設,2020年新建上海市外農產品主供應基地3個以上、上海農產品直銷窗口30家,農產品供滬銷售額突破40億元,共同打造飛地經濟示范區。□

